临港新片区三年巨变
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
◎严曦梦 记者 宋薇萍
这里是连接世界的重要海港:站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下称“临港新片区”)的创晶科技中心远眺,窗外风车转动,海天一色处,东海大桥气势恢宏,在东海万顷碧波中蜿蜒伸展,洋山码头依稀可见,作业繁忙,7月产出了上海港近一半的吞吐量……
这里是长江三角洲的重要节点:在最新的杭州湾大湾区交通规划图里,临港新片区将实现15分钟到浦东国际机场,60分钟到虹桥机场,和苏州、嘉兴、宁波等长三角城市实现100分钟都市圈……
2019年8月20日,临港新片区挂牌。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坚持以“五个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为牵引,以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为目标,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全力跑出开发建设的加速度,有效发挥了上海全市高质量发展战略增长极和发动机作用。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初步形成了以“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初步建立了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初步显现开放创新、智慧生态、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形象和功能,初步营造了世界一流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充分用好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管理权限,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总体方案78项任务完成90%,国家、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出台各类政策260余项,形成全国和全市首创性创新案例87个,其中全国首创性案例36个。
打造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开放新高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增长极、体现人民城市理念的城市样板间、全球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未来之城”临港新片区还在继续发力、攻坚,集聚各方力量共绘壮美蓝图。
建设加速度:
三年项目总投资6556亿元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走出上海轨道交通16号线滴水湖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等待网约车的年轻人。他们有的轻装上阵,步伐轻快,有的拖着行李箱,正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幢幢高楼建筑拔地而起。
“环境越来越好了,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了,很多公司入驻了,就业机会越来越多了……”临港新片区居民对这里三年来的变化如数家珍。
从顶尖科学家社区,到“信息飞鱼”特色园区,再到滴水湖金融湾——临港新片区处处是项目,轰隆的机器声和着阵阵蝉鸣,奏响希望之曲。
“这几年,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加速推进。”上海临港科技创新城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许立新说。
东接滴水澄波,南眺东海深港,西连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北邻知名高校集聚区,国际创新协同区以其特殊的区位和功能而备受瞩目。许立新说,科创总部湾目前有25个开发地块,已全面开工,顶尖科学家社区将在今年第五届顶科论坛举办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信息飞鱼”特色园区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基本建成。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获悉,三年来,临港新片区签约项目1196个,总投资6556亿元。2019年至2021年,临港新片区GDP年均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4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3%、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59.2%。
今年上半年,临港新片区实现主要经济指标逆势上扬,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3%;税收收入同比增长13.5%,为上海经济恢复作出了重要贡献。
全方位高水平开放:
金融创新硕果累累
在位于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的滴水湖金融湾沙盘前,记者看到,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上海农商行等金融机构的大楼环湖而建,进军这个即将崛起的新兴金融中心。
其中,滴水湖西岛的中银金融中心是临港新片区在建最高标志性建筑,建筑主体为两座高200米的双子塔楼。
来到位于紫杉路的陆家嘴临港中心综合体项目,汇丰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中银国际证券、华福证券等金融机构的招牌醒目。
“2020年至2025年,汇丰集团对中国市场新增的30多亿元投资中,有相当一部分落地临港新片区。在这里,开放程度高,设计标准高,行业集聚,创新活跃,服务高效,政策便利,对汇丰集团及外资企业客户充满吸引力。”汇丰中国副董事长、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说。
在以贸易自由、投资自由、资金自由等“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内容的制度体系下,三年来,临港新片区在金融开发开放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
据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袁国华介绍,三年来,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放宽跨境投融资币种匹配要求和非金融企业境外放款规模,允许融资租赁母子公司共享外债额度,试点一次性外债登记,取消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资本金专户,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免于登记,建立跨境结算便利化“白名单”制度,开展本外币合一跨境资金池试点,开展银行贸易融资资产、不良贷款等信贷资产跨境转让,落地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贷款。启动建设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跨境资产管理示范区,深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和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试点,研究试点依托特定账户开展人民币离岸交易。成立中国集成电路共保体,建立“科技金融联盟”,发起成立政府引导基金,形成总规模约283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体系。
近期发布的《临港新片区加快发展新兴金融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提出“双区协同与错位发展有机结合、金融服务与产业发展双向赋能、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相促进”三个基本原则,力争到2025年,基本建成以智慧金融、开放融合、协同善治为特色的新兴金融中心。
金融机构对此积极响应。海通证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军说,临港新片区发挥制度创新优势,逐步构建起世界级、开放型、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特别是集聚了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八大前沿产业,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服务机会。接下来,海通证券将继续加大和临港新片区合作力度,打造资本市场的“临港板块”。
产业“生态圈”扩大:
先进制造业格局基本形成
在上海泽丰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泽丰半导体”)会议室,董事长罗雄科向记者透露了公司接下来的目标——尽快登陆科创板,成为一家从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的半导体上市企业。
泽丰半导体的底气与信心,来自“临港速度”。
2021年5月,泽丰半导体作为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重点项目签约入驻,当年便高效完成约5000平方米研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并于今年1月顺利启动其研发基地,带动公司生产技术快速提升。今年,泽丰半导体将母公司整体搬迁至临港新片区。
2021年,泽丰半导体完成近亿元首轮融资,引入中芯聚源等战略股东。近日,泽丰半导体又获数亿元B轮融资。“在临港新片区,我们不仅得到了相关税收优惠,更背靠高度集聚的产业集群。我们希望从临港新片区出发,走向资本市场。”罗雄科说。
三年间,越来越多企业选择落户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已建成相当完备的集成电路制造、设计、材料、设备等全产业链生态。
近日,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发布《临港新片区加速壮大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到2025年,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形成5家领先的芯片制造企业、5家年收入超20亿元的设备材料企业、10家以上独角兽企业、10家以上上市企业。
在临港新片区,其他产业的生态圈效应也在不断扩大,高端化、集群化、基地化的先进制造业格局基本形成。
目前,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临港新片区首个突破千亿级规模的产业;“生命蓝湾”引进项目超110个,签约项目占上海生物医药行业的40%;“大飞机园”精准集聚民用航空高端资源和创新要素;“信息飞鱼”加快建设数字产业研发总部、公共服务数据中心,构建一流数据融通生态;“动力之源”集聚一批“空天陆海能”高端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诞生了一批世界一流的技术和产品,助力打造“全球动力之城”;“国际氢能谷”探索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氢能装备等领域率先示范,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