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基金  查看版面PDF

2022年

9月8日

查看其他日期

转型标品业务
信托业须过重重关

2022-09-0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金苹苹 马嘉悦

“大家好,我先介绍下我们TOF产品的投资理念和框架。我们是一家头部信托公司的标品团队……”

“信托公司?不是做非标的吗?你们能管好吗?”

在银行的会议室,某信托公司证券信托总部负责人遭遇了路演的尴尬时刻。造成尴尬局面的原因是,渠道、投资人对于信托公司的投资能力存疑。近年来,信托公司的标品业务快速增长,今年以来FOF/TOF产品成立数量是2019年的近7倍。不过,信托公司在发力标品业务时面临募资困难、基础设施欠缺等问题,转型之路上挑战较多。

如今信托业与其他资管行业同台竞技,如何塑造自己在大资管市场中的竞争力,已是信托公司的必答题。上海一位做标品业务超过10年的信托人士感慨道:“谁先找到正确答案,谁就能实现弯道超车。”

标品信托受重视

“此前,信托公司的主打业务是非标资产,标品信托的存在感不高。这两年,越来越多信托公司开始做起标品业务,这一业务越来越受重视。”华东地区某信托公司资产配置部总经理说。

在他看来,2018年以来,随着外部环境变化,信托行业传统的融资类业务展业受限,信托公司逐步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大力开发标准化信托产品。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后,信托公司加快融资业务向投资业务转型,非标业务向标准化业务转型。

用益信托数据显示,7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为1239.55亿元,相较6月增加143.69亿元,环比增长13.11%。其中,标品信托产品成立规模达777.57亿元,环比增长43.71%。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看,2019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1至8月,信托业FOF/TOF产品成立数量分别为346款、603款、2750款和2158款,成立规模分别为261.83亿元、291.73亿元、1522.70亿元和1198.76亿元。

面临多方面挑战

习惯于做非标业务的信托业,在开展标品业务时面临一些挑战。

“信托的原有客户中,只有少部分能转化为标品客户,想要做大,就必须对外募资。但渠道对信托往往不感兴趣,因此在路演时我会先讲策略,等大家觉得策略不错后再说自己是信托公司的,否则很难获得认可。”一位业内人士直言。

据该业内人士透露,渠道对于标品信托缺乏兴趣,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标品信托投资的门槛是40万元,这意味着渠道方若代销此类产品,须对投资人进行合格投资者认定和面签等,工作量大且客户少;二是外界对信托公司的投资能力存疑。

此外,信托业还面临系统、风控等方面的挑战。

“很多基础设施性质的IT系统,对于信托业而言须从零开始建设。”平安信托证券投资部董事总经理周侠坦言,“又如人才团队建设,信托业做标准化投资的人才不多,发展标品必须从其他资管子行业招募人才。”

信托业转型标品业务,不只是建设一个新部门和新团队,须从公司层面进行改革。“业务部门的职能划分、相关的制度建设、金融科技系统的支持开发、风控合规体系的完善等,都要大力推进。”周侠说,整个行业的转型并不容易。

如何弯道超车?

面对已建立优势的其他资管子行业,信托业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成功转型?

周侠表示:“转型并非朝夕之功,阵痛更是不可避免。拉长时间看,我认为信托业还有弯道超车的机会。”周侠认为,信托业转型标品业务具备独特优势。“行业快速发展的十多年里,信托业积累了大量优质的高净值客户,这些客户的投资风格偏稳健,追求绝对收益,信托业做标准化产品,不像公募基金那样面临排名压力。”

在周侠看来,与公募FOF相比,信托所做的FOF/TOF产品配置范围更广,策略更为丰富,更容易平衡好收益和风险的关系。

深耕标品业务15年的外贸信托,可供后来者借鉴。据外贸信托首席战略官陶斐斐介绍,一些信托公司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外贸信托也经历过。公司保持了战略定力,一方面对标国际领先的资管机构,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运营质效;另一方面,公司相关业务和银行、私募等机构相伴相生,逐步发展壮大。

据悉,自2007年开展证券信托业务以来,外贸信托证券信托业务的规模在2013年突破千亿元,同时开始孵化主动管理FOF业务。截至2022年上半年,外贸信托的证券信托业务规模超7600亿元,标品业务开始向投顾配置、投研投资领域延伸。

谈及转型中的经验和心得,周侠更专注于做好眼前的事:“今年上半年市场震荡,所以我们重点做好对风险和规模的控制,而不是盲目扩张。”

在周侠看来,做标品信托必须保持理性和清醒。把握和尊重投资者需求,需要从业人员克制规模诱惑,更扎实地做好基本工作,“比如把投研做得更细致,把回撤风险控制得更小,让客户获得更为稳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