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所副总经理刘逖:建设高质量科创板主动加强与临港新片区的服务对接
|
科创板依托创新制度,引导人才、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努力打造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循环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 林淙
“本次论坛以‘科技金融撬动产业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可谓恰逢其时。”12月8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刘逖在2022滴水湖新兴金融大会上如是感慨。从工作实践出发,刘逖表示,“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产业发展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于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刘逖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循环流转和产业关联畅通,根本要求是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各类“卡脖子”和瓶颈问题,重要手段是发挥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
助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创板如何坚守“硬科技”定位?刘逖表示,首先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创新产业资本形成。“科创板制定了科创属性评价指引,明确符合科创板定位和科创属性要求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优做强、发展壮大。”
截至11月30日,科创板已上市488家科创企业,IPO融资额超 7377亿元,占同期境内A股市场首发融资总额的 40%以上,总市值近6万亿元。科创板上市效应激发了创新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积极性,打通了创投在科技创新行业“募投管退”全环节,约97%的企业在上市前获得创投机构投资,平均每家获投约 9.3 亿元,较科创板推出前增长明显。此外,科创板独有的询价转让制度,实现了创投资本与机构投资者的有序“接力”,为创新资本高效循环提供了有益补充。
其次,刘逖指出,在科创板制度包容性的不断增强下,科创板提升关键产业“硬科技”企业服务质效,一大批在原有制度下无法登陆资本市场的“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目前,已有45 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8家特殊表决权架构企业、6家红筹企业、19家采用第五套标准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其中,中芯国际等9家上市时未盈利上市企业已实现盈利;有25家央企集团控股企业通过分拆上市等方式登陆科创板,募集资金超600亿元,支持了国有企业释放创新动能、培育新的增长点;还有 12 家已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选择在科创板再次上市。不久前,上交所发布了医疗器械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指引,进一步增强了制度包容性。
再其次是促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刘逖介绍,截至目前,科创板已支持 2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分别占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23%和注册制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总数的64%;还有23家公司为制造业“单项冠军”,24家公司的产品为“单项冠军”产品。
打造自主创新产业链
“科创板已成为支持我国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的重要生力军。”刘逖在会上展示了一组数据:近三年,科创板研发支出年化增长率达29%,年均研发投入强度约13%。今年前三季度研发支出681亿元,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另外,科创板公司近三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29%、86%,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4%和21%。
在此基础上,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刘逖表示,科创板公司在多个面向科技前沿的新兴领域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形成一批代表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重要成果。截至目前,平均每家科创板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20 项,累计84家次公司牵头或者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重大奖项,超五成公司的产品或研发项目瞄准或实现进口替代。今年以来,科创板还涌现了近30家为自主可控、进口替代进程提速增效的龙头企业,占新上市公司比例超过20%。
科创板专注服务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一批打破国外垄断、自主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成功上市并形成产业集群,推动提升了我国产业链的完整性、自主性和安全性。
完善板块制度建设
在刘逖看来,科创板依托创新制度,引导人才、资本、产业等创新要素有效聚集,努力打造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循环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方面,刘逖认为,科创板持续推动形成技术引领产业发展、产业引导资本投入的有效循环,营造产、学、研、资共同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良好生态。科技人员和创新项目在资本市场的价值实现,也进一步激发了科学家创新创业动能。
从已上市公司情况看,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四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实控人拥有博士学历的公司超过120 家。超三成科创板公司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项目,近五成科创板公司参与国家重要科研专项,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成果转化。279家公司上市后推出365单股权激励计划,覆盖员工超 7万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干得好”。
在此基础上,刘逖强调,“持续完善二级市场生态,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据介绍,科创板先后推出科创50指数及芯片、生物医药等一系列行业主题指数,以及科创50ETF等创新产品,引导长期投资、理性投资,资金向创新产业聚集。“近期,我们成功推出做市商交易机制,14家证券公司获得做市商资格,进一步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和流动性水平。”刘逖表示。
刘逖表示,上交所主动加强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及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服务对接。据了解,上海市近三年已有78家科创企业成功上市,在全国各省市中排名第 2;IPO 融资额1948亿元,总市值1.36万亿元,均排名全国第1;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领域集聚效应凸显,先后有 55 家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我们也深知,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一项极具开创性和突破性的系统工程和改革攻坚任务,在改革中还有很多细节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相关制度安排还需经历更加完整的市场周期和监管闭环的检验。”刘逖进一步表示,“上交所将牢记初心使命,全力办好科创板,不断提升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水平,助力把科技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持续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