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上证观察家  查看版面PDF

聚焦数字化转型核心问题
构建基金行业竞争优势

2022-12-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 陈晓升 钟瑜阳 杨绍华 陆雨晨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已整体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面对社会需求复杂多元、行业竞争不断加剧、买方投顾发展起步的新形势,公募基金公司正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解放生产力并把握发展机遇力求从中脱颖而出,而数字化转型升级正是公募基金解放生产力、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之一。

□数字经济时代,公募基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进阶方面须借助先进技术和工具,重点解决“投”“顾”“理”三个核心问题。

□公募基金公司应从行业与公司实际出发,紧跟数字化技术发展,自上而下绘就企业级蓝图。一方面,充分结合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业务战略为纲,确保数字化战略对业务发展形成有效推动;另一方面,所有系统必须按照企业级标准构建,打通原有各类单功能系统,通过一个用户一个入口解决千人千面的问题。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在金融科技的大潮下,数字化转型已普遍成为公募基金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核心战略之一。但从实践情况来看,公募基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普遍处于“数据资产化”的基础阶段,面临着数据资产化不足、数据赋能不力、生态有待优化三大“痛点”。同时在数字经济时代,公募基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也须借助先进技术和工具,重点解决“投”“顾”“理”三个核心问题。

有鉴于此,我们认为公募基金对于自身数字化战略的制定,应当坚持问题导向、自上而下、企业级三个原则。结合当前所处时代背景,以及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痛点与核心问题,公募基金数字化战略的目标定位:首先通过数字化建设机构理性、深化理财信任;其次则是要实现可视化、可转化、可优化。而对于战略路径的选择,我们认为应当从自身的优势资源切入,按照分类递进、敏捷迭代的原则进行推进,并在顶层设计与数据质量方面进行充分协同。

一、基金行业数字化转型应聚焦“投”“顾”“理”

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已整体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募基金正不断通过各种方式来解放生产力并把握发展机遇力求从中脱颖而出,而数字化转型升级正是公募基金解放生产力、建立竞争优势的核心手段之一。

(一)行业数字化的三个痛点

大部分公募基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尚聚焦于“数据资产化”的基础阶段。目前,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在数字化方面主要存在三大痛点:

一是数据资产化不足。部分基金公司尤其是中小基金公司并未实现内部完全的信息化改造,投研数据尤其是研究端数据积累不足,部分基金公司则尚未有效唤醒已有交易、产品等数据。同时,基金行业由于长久以来采取产品代销模式,所掌握的客户数据相比合作金融机构和三方平台非常有限。

二是数据赋能不力。基金公司往往面临内部系统林立、数据孤岛等问题,各个部门互相看不见彼此的数据,客户也看不见自己的全部数据,市场部门乃至风险部门看不见研究的数据,内部管理数据也相对孤立,导致数据价值沉淀和全流程风控难以有效实现。同时,基金公司与外部机构和市场之间的数据与信息也往往无法高效互通。

三是生态有待优化。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财富管理与资产管理之间的协同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站在公募基金视角,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机遇与方向,行业目前在“顾”端仍未真正破题,数字化对“顾”赋能亟待提升。同时,监管所鼓励的体系化投资模式也未真正成形,明星基金经理模式仍实际占据主流,投资、研究、风控仍普遍各自为战。

(二)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问题”

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前述痛点,公募基金在数字化转型进阶方面要借助先进技术和工具,重点解决“投”“顾”“理”三个核心问题:

一是解决怎么“投”的问题:如何构建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数字化底座?如何积累机构的投资原则,构建体系、平台和团队的内核?如何完成机构投研以及风控之间的沟通、沉淀和传承?如何构建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研究底座?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另类数据解读和数字化投资决策支持?如何利用云计算支撑投资、研究、风控一体化建设?

二是解决怎么“顾”的问题:如何利用大数据帮助投资者了解经济形势?如何帮助投资者了解自己的投资行为特征?如何帮助投资者改进投资行为?如何优化获客与留客模式?如何实现客户与产品间的智能匹配?如何帮助代销机构或者财富管理机构提升专业能力?如何利用区块链驱动机构之间的跨界合作?

三是解决怎么“理”的问题:如何利用基于大数据底座的云计算和可视分析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业务促动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利用RPA、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交易、运营和职能管理的运作效能和业务场景支撑能力得到提升?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财务、人力等关键资源在短-中-长不同周期的配置?

(三)公募基金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在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时代,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公募行业数字化转型应着力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让投资管理与经济变化高效连接。用数字化的手段,让研究更高效,对经济变化更敏感,支持投资更加能适应经济变化;

二是让居民理财看见经济变化。理财除了追求保值增值,更应该架设一座桥梁,帮助投资人理解经济变化,不断优化自身的投资行为;

三是让投研能力赋能渠道。资产管理机构要更多支持财富管理机构的客户服务,更多帮助财富机构的理财经理提升专业能力,改变原有的简单代理关系。

二、基金公司数字化转型应自上而下推动

(一)自上而下绘就企业级蓝图

公募基金公司应从行业与公司实际出发,紧跟数字化技术发展,自上而下绘就企业级蓝图。一方面,充分结合行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以业务战略为纲,确保数字化战略对业务发展形成有效推动;另一方面,所有系统必须按照企业级标准构建,打通原有各类单功能系统,打通底层数据,优化企业级业务及运营流程,通过一个用户一个入口解决千人千面的问题。

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的首要目标是以数据为核心,重点解决“投”“顾”“理”的问题,进而一方面,不断打造作为机构投资者所应有的“机构理性”并最终形成体系化投资模式;另一方面,不断提高客户理财的体验和获得感,并最终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关系。

(二)聚焦核心领域,打造赋能平台

1.投研风控工作平台——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的“特色牌”,持续建设机构理性

公募基金必须紧扣行业高质量发展内核,切实提升投研及风控工作的平台化、体系化、工业化能力。因此,打造以外部供应商数据管理、投资研究数据管理、投资组合数据管理、风险控制数据管理、投资管理流程优化、投资组合管理算法优化等作为核心功能的投研风控工作平台毫无疑问应当成为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能够体现公募基金不同于其他传统金融机构特点与核心竞争力的“特色牌”。

投研及风控平台的作用:一是在于提升投研及风控资产的沟通、沉淀、传承和应用能力。该平台能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在完成高频、大规模、多源异构市场信息和历史信息高效储存的同时,对其进行结构化、标准化、API化处理,使其能够沉淀为满足投研及风控数据深度分析及价值萃取所需要的资产。通过这一平台,投研及风控团队每个个体所有过往工作的成果将变为机构共有,从而快速提升整个投研及风控团队的能力,服务于投资业绩、策略开发和产品创设。二是通过打造数字化指标体系和云计算提升投资、研究、风控部门之间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从打造机构理性的需要出发,公募基金公司应当建立一套基于关键数据的指标体系,并确保可归因、可追溯、可检验、可优化、可传承,从而解决研究、投资、风控、销售之间的信息聚合、流通、效用问题。

2.营销服务工作平台——赋能“场景化、顾问化、立体化、分布式”的营销服务

随着国内财富管理业务加速向客户中心转型,“场景化、顾问化、立体化、分布式”的营销服务模式已渐成主流趋势,大资管机构自身的销售队伍也面临着体系化作战和单兵作战能力提升的双重挑战。因此,打造以营销服务场景支持、内容策划支持、渠道数据运营协同、企业级数据共享等作为核心功能的营销服务工作平台对于公募基金数字化转型而言同样至关重要。

营销服务工作平台有五个方面的作用和特点:

一是由数据治理出发,优化传统CRM。该平台是内部销售和中台人员的统一工作平台,提供基于云计算和移动互联技术的移动端入口。二是形成流量与留量兼顾的营销服务底座。借助该平台,业务人员能够结合业务场景,灵活调用营销策划、内容运营、数据运营、渠道运营等各类工具的功能和成果。三是成为投研风控价值传递的中枢。该平台对投研风控工作平台形成的基本面跟踪和研究成果进行可视化加工和传递,即在结合业务场景、按既定标准和流程进行营销服务内容制作、留存和向前输出的过程中,实现价值和专业能力的传递。四是提升KYC能力,支撑精准营销服务。公募基金公司需要借助大数据高级分析、可视分析、云计算、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脱敏数据外部横向交流共享等方式构建客户、渠道、服务的标签体系,以及对应的客户与产品/服务匹配规则,进而加深客户洞见、识别客户需求和营销线索,支撑中台营销策划和前端高效决策,并提升对营销方案追踪和回溯的成效。五是引导销售执行标准化、专业化动作。

3.场景用户交互平台——以投研为底座,以移动互联技术为依托的顾问与服务阵地

场景用户交互平台是基于营销服务工作平台这一营销服务底座的应用出口,直接面向终端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代销渠道、机构客户、媒体/广告商等外部用户。因此,场景用户交互平台要以用户理财场景交互、用户理财需求开发、用户理财行为分析、用户理财全程陪伴、理财机构特色服务作为核心功能进行打造。

营销服务工作平台的特点和作用:一是充分S化,从基金业务出发,为外部客户提供专业、个性化适配的投资行为分析、营销支持与全周期服务陪伴,聆听客户心声;二是由多个输出端口共同构成,具备跨组织、社群化、针对性的覆盖能力,并融合“视频化、图文化”输出趋势,让用户通过数字的变化看见经济变化,让客户直观获得理财账户的专业分析;三是根据客户属性设置不同账号入口,提供不同的内容、工具、服务和界面;四是能够有效支持公募基金公司客户交互。

4.交易运营职能平台——稳态系统数字化改造升级,实现降本增效并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交易运营职能平台的核心功能包括交易运营数智化、产品数据可视化、合规管理场景化、行政财务一体化、数据湖仓智能化。该平台是对稳态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在实现降本增效的同时,为业务发展保驾护航。其具体特点和作用包括:

一是在交易方面实现数据互通与算法优化。即打通与外部交易所、托管行、中央结算公司、上清所、交易对手的底层数据,尤其是场外交易方面,要与内部投研风控、运营、合规管理系统实时互联。

二是在运营方面智能增效并提升业务导向。打破跨系统数据和信息孤岛,实现全链跟踪、全景可视,提升决策助力,同时叠加RPA,保障全程合规无差错,助力降本增效。

三是在产品管理方面提升KYP能力。产品数据全维度可视化,并基于大数据高级分析的产品标签维护优化,支撑KYP能力提升。

四是在合规管理方面提升场景融合和精细管理。即将合规管理要求通过数字化、标准化形式融入业务场景、流程节点与系统平台,提升合规管理在不同业务场景下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五是在职能管理方面优化资源配置。从数据治理出发,优化财务、人力资源配置,进而赋能业务治理。

(三)夯实配套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

1.坚定推进理念转变,将数字化切实融入企业文化

一是要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与客户实现成长共赢;二是要全力提升干部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数据思维,让干部员工能够自觉、自主、自由地基于数据进行思考、管理和决策;三是要持续提升跨部门、跨条线、跨组织的协同共创意识,在内部用数字化打通“部门墙”,推动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充分共享。

2.全力构建数据能力,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加快数据价值创造

一是要在原有数据中心及CRM功能的基础上,基于湖仓一体化构建与四大赋能平台底层数据全面互通的数据集成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归集、按类存放和通用数据目录生成,并支持灵活调用加工、对外脱敏交互和数据回注。同时,公募基金公司要围绕大数据处理、可视分析、交互搜索、机器学习、BI、脱敏分析等各类数据服务和工具,有效借助四大赋能平台实现数据资产的价值挖掘与转化。二是要建立与业务流程相适应的数据治理体系,打造分布式协同计算单元,实现企业级数据智慧提升,打造“数据驱动型企业”。

3.升级科技架构与治理体系,支撑全价值链数字化赋能

当前,国内多数公募基金公司的科技治理体系难以有效支撑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导致点状开发、系统烟囱、信息孤岛、重复建设等问题突出。因此,公募基金公司应当从战术入手,灵活运用现有以及未来不断迭代创新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提升对于前端与中端多样化、敏捷化需求的响应能力:一方面,要积极推动底层架构的云化和分布式布局,通过API接口有效实现前端及中端对于功能及数据的敏捷调用,同时提升科技架构的可扩展性,为未来科技生态创新提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要将科技治理模式从原来的被动接单、外包开发为主转向自建和外购相结合的科技共创,对于相对标准化的系统和功能模块继续实行外采,对于核心系统和功能模块实行自建或融合后的自主二次开发,进而通过“轻架构”模式推动数字化升级,并逐步形成自主的核心系统竞争优势。

4.优化配套流程机制,强化数字化平台的建设推动与应用效果

数字化转型的成效同样受流程和机制配套的影响。因此,建议公募基金公司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一是积极引入和构建BPM,利用标准化、数治化、可视化特性,确保数字化建设符合流程标准、合规风控和数据脱敏要求,实现流程全面互通和高效监控及推动;二是积极引入OKR管理工具,促进业务、中台与IT团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提升数字化建设质效;三是强化投研及风控人员、前端业务人员的决策参与度,并落实产品经理责任制,进而提升价值挖掘和传递效果;四是建立“业务需求发起→营销方案策划→方案分工执行→业务跟踪回溯”的紧凑型营销推进模式;五是探索建立基于弹性预算的内部创新机制,激发自下而上的局部创新。

5.围绕“T”型和敏捷化打造支撑数字化的组织与人才队伍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组织转型和人才队伍建设,具体而言,公募基金公司:一是要制订清晰的数字化建设人才规划,加强“T”型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用;二是要建立围绕数据分析技能和数字化平台工具应用的培训机制;三是要基于自身条件推进敏捷化的组织作战模式;四是要强化业务中台建设,在内容制作、渠道运营、数据运营等方面加大专家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我国财富管理行业正迈向全新发展阶段,作为其中的一员,公募基金行业已经率先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更加透明、激烈的竞争,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募基金行业应加强在数字化平台建设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进而促进整个基金行业和资管行业的蓬勃发展。

(陈晓升系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钟瑜阳系申万菱信基金首席信息官;杨绍华系申万菱信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兼创新投资部负责人 ;陆雨晨系申万菱信基金产品与战略规划部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