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1月5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市公司守护中国粮食安全

2023-01-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工作场景
  中联智慧农业演示图
  中联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场景
  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在做试验

◎记者 夏子航 刘立

仓廪实,天下安。2022年,我国粮食生产再次交出沉甸甸的“丰收答卷”。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万亿斤,比上年增加74亿斤,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连年丰收离不开我国粮食生产能力的稳步提升。通过坚持走内涵式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我国农业发展由依赖资源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持续转变。其中,一批上市公司在育种、农机、化肥等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用一粒粒种子在粮食生产中创造奇迹,用一辆辆农机为丰收增加“动力”,用智慧农业、绿色农业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良种为粮食生产注入科技内核

在农业生产要素中,谁对农业增产贡献率最高?答案非种子莫属。

据权威测算,种子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约为45%,因此它又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走进了全国最大的水稻商业化育种基地——隆平高科关山研发基地,一探农业“芯片”的成长故事。

走进隆平高科种质资源库,一股冷气迎面袭来。

“种质资源库就是农作物种子的‘诺亚方舟’,这里库温常年保持在零下18℃,湿度常年保持在50%以下,这个储藏环境可使我们的种质资源保存50年以上。”隆平高科种业科学院实验室副主任黎琛子表示,“种质资源是培育一粒好种子的遗传基础,没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再优秀的育种家和再先进的研究平台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据介绍,隆平高科水稻种质资源库于2017年正式投入使用,总容量500立方米,其中长期库150立方米,中期库350立方米,而且基本实现了种质资源管理的信息化与智能化。其中,隆平高科种质资源库长期库共保存各类水稻资源2.4万余份,其中新创制的资源1.1万余份,国内外引进的各类资源1.2万余份。

“过去育种家主要采用传统育种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改良,培育一个好品种至少需要8年至10年的时间。现在育种家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设计育种、全基因组选择和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技术融合应用,可以节省大约3年至4年时间,并实现性状的精准改良。”黎琛子介绍。

“近年来,隆平高科主推的隆两优和晶两优系列品种就是我们团队经过多年努力选育出来的‘优等生’,年推广面积超3500万亩,其中200万亩以上的大品种2019年5个、2020年6个,分别占全国杂交水稻大品种的41.6%和60%。晶两优华占、晶两优534和隆两优华占连续3年居全国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前3位。”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种业科学院院长杨远柱表示。

来自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我国已审定、登记主要农作物品种达到3.9万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成效显著,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作物品种实现完全自给,杂交水稻每公顷产量保持国际领先。

现代农机为粮食生产添“动力”

如果说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础,那么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就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

“农业规模化种植非常重要。”隆平高科子公司恒茂农业“玮两优7713”市场负责人涂庆表示,“在部分适合种粮的大省,当地把田块集中,初步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甚至出现了不少拥有上万亩土地的农业大户,极大地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与耕种效率。”

早在2018年,中联重科便开启了借助人工智能赋能农机的步伐,成为国内首家AI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并推出了人工智能小麦、水稻收割机和植保机全球首创产品。

以中联重科旗下中联农业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农机”)打造的人工智能小麦收割机为例,产品上安装了摄像头、AI处理器、AI控制器、传感器等多种智能元件,在作业过程中可实时感知作物倒伏、密度、潮湿度、品种等特征信息,机器再根据实时收集的信息做智能识别和判断,然后做出智能调整,比如自动控制割台、脱粒滚筒转速、整车作业速度等等。

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农机装备条件持续改善,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丰产丰收贡献率显著提高。

智慧农业成为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智能化、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农业正在成为农业生产的“新明星”。

在安徽芜湖、湖南环洞庭湖等地,中联智慧农业推广了28.3万亩数字化水稻种植,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基地。

中联智慧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晓翔介绍,公司在国内率先推出全程水稻数字化种植解决方案,通过“天、空、地、人、农机”五位一体数据采集、模型分析,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在降本增产、节肥减药、提高品质等方面效果显著。

“具体来看,智慧农业有四方面好处:一是节肥省药,每亩可以减少约10%至15%的用肥量;二是节省人工、降低劳动强度;三是防灾减损;四是产出统一标准的农产品,实现溢价,促进农户有效增收。”中联智慧农业益阳办事处主任王伟告诉记者。

心连心董事长刘兴旭对记者表示,绿色农业不是不用化肥,而是如何科学施肥。据了解,心连心通过与巴斯夫合作,开发了超控士尿素,氨挥发抑制率达到50%以上,给化肥减量以及氨减排工作带来了质的改变。在已经开展的相关研究中,公司超控士尿素,在小麦种植过程中用肥量和氨排放量分别减少28%和47.8%,小麦亩产量增加9%。

在河南,心连心建设了小麦优质高产示范区。通过好品种、好肥料、好技术的“三好”结合,示范区将心连心小麦专用配方肥、高产稳产品种进行优选组合,配套小麦全程高产管理技术;并通过秸秆加速腐熟等措施,培育健康土壤体系,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提升周边地区小麦品质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