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上接1版)

2023-02-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横店影视董秘孔振钢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内经济与消费的复苏,今年以来公司各项业务收入逐步恢复,票房收入、观影人次、平均票价、场均收益等较上年同期均实现正向增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公司票房收入已超过疫情前2019年同期水平。”据孔振钢介绍,公司另有多部参投影片将在今年3月至5月官宣定档,并计划未来每年新建50家左右影院,从而实现内容板块与渠道板块的协同共进。

与此同时,沪市民企扩产加单、投资研发、增岗招工,步履不停。以光伏龙头隆基绿能为例,公司于今年1月公告,拟在陕西省西咸新区投资建设年产100GW单晶硅片项目及年产50GW单晶电池项目,预计项目总投资高达452亿元,系公司上市以来的最大手笔。技术方面,公司也在近期宣告,新型电池技术HPBC 进入量产阶段,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已达到26.81%。

扩产的底气,来自扎实的业绩。隆基绿能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2年预计实现净利润145 亿元至155 亿元,同比增加60%至71%。一起成长的还有团队规模,2017年至今,公司员工人数从1.77万人迅速扩张至约5万人。公司证券代表向记者表示:“自上市以来,我们借助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超过260亿元,有效支撑了公司的技术成果转化和先进产能扩建,也体现了支持优质民企利用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的政策导向。”

以研发创新作为发展驱动力,复星医药今年1月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型抗PD-1单抗上市注册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据介绍,该药物用于多种实体瘤治疗,是全球范围内首个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的靶向PD-1的单抗药品。截至2022 年底,复星医药现阶段针对该药品(单药及各项联合化疗)的累计研发投入超过20亿元。去年前三季度,复星医药整体研发投入共计37.61亿元,同比增长19.36%。

纾困重整助力风险化解

扎实经营、布局研发之外,部分暂时面临下行压力或风险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也积极投身转型升级浪潮,通过内部挖潜、外拓市场等手段提质增效。

去年四季度以来,金融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相关政策频出,为上市房企吹来“暖风”。股权融资方面,沪市已有8家民营房企披露再融资相关公告,约占沪市披露再融资房企的半数。债券融资方面,新城控股、金地集团分别在交易商协会申请了新增债务融资工具150亿元。同时,沪市部分困难民营房企债务重组和延期展期取得积极进展。如华夏幸福49.6亿美元债券协议安排重组获当地法院裁定通过;绿地控股推进32.41亿美元的境外债券成功展期;世茂股份推进境内5笔公司债全部展期。另有部分民营房企选择寻找合作方化解风险,如美凯龙以63亿元对价向建发股份出售控制权。

再如,主营煤炭和电力业务的永泰能源前期发生债务危机。而后公司通过资本公积金转增股票、留债展期、降息支付、现金清偿等多种配套措施进行清偿安排,顺利实施破产重整,重回良性发展轨道。业绩预增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8.5亿元至20.5亿元,同比增长73.86%至92.65%。

与之类似,此前受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多种因素影响,安通控股及其子公司也曾发生债务危机并陷入经营困境。随着招商局、中航信托等央企入场助力重整纾困,公司通过破产重整方式成功化解风险。产业协同效应在此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安通控股推动其航线挂靠招商港口旗下港口;另一方面,招商港口也借助公司内贸集装箱航运的综合物流网络,进一步巩固优势。2022年三季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上升32.11%和124.59%。

另外,*ST方科、*ST瑞德、*ST博天等退市风险警示公司,也均在2022年执行完破产重整计划,资产负债率明显降低。根据业绩预告,上述三家公司预计2022年度期末归母净资产分别为29亿元至41亿元、15亿元到19亿元、14.75亿元到21.31亿元。其中,*ST瑞德、*ST博天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亿元至2.4亿元、14.53亿元至20.99亿元。

多元融资加快发展步伐

近年来,证监会、上交所等部门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上市公司实现合理融资需求,通过资本市场做强做优做大,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今年以来,新上市的沪市民营上市公司数量已达10家,首发募集资金净额超过92亿元。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启动,民企直接融资渠道也将进一步畅通。

另一方面,沪市民营上市公司也积极借助再融资等方式,实现发展战略、提高经营质量。据统计,今年以来,已有14家沪市民营上市公司完成增发,合计募集资金超过258亿元。

以合盛硅业为例,公司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7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有效缓解了业务规模和生产能力持续增长下对流动资金的需求。且本次认购对象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彰显其对公司发展前景的信心。

派能科技亦于近期定增募资50亿元,主要用于10GWh锂电池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从而提升产能规模,强化公司在储能产业的深度布局。九洲药业拟定增募资25亿元,投向创新药CDMO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及原料药CDMO建设项目等。

此外,今年还有2家沪市民企完成可转债发行。其中,三房巷可转债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计划全部投资于年产150万吨绿色包装新材料项目和年产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瓶片项目,借此提升公司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

天合光能本次可转债募资规模更是高达88.65亿元,拟投向年产35GW直拉单晶项目。公司表示,此举将有助于完善产业链布局,促进先进光伏产品应用,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