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3月9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版)

2023-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公司充分利用创业板市场便捷快速的融资功能,陆续实施了两次再融资,分别融资12亿元、32亿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产能建设和补充流动资金,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全国人大代表、德方纳米董事长孔令涌向记者表示。

搭建利益共享桥梁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创业板实行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机制,为企业广聚创新创业型人才搭建起坚实桥梁。

截至目前,1240家创业板公司中,研发人员合计超45万人,平均每家公司研发人员超过400人,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重均值超20%,其中234家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过30%。有166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曾就职于高校或科研院所,62家公司具有高校、科研院所股东背景,24家公司由科研院所转制而成,还有103家公司的创始人为“海归”创业。创业板公司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

创业板引入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大幅放宽激励对象、规模和价格的限制,充分激发创业板公司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公司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23年2月28日,创业板共有759家公司推出1409单股权激励计划,涉及股份数量134.01亿股。380家公司推出两期及以上激励方案,151家公司推出三期及以上激励方案。

利益共享机制持续激发员工创新热情,为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公司陆续实施了三期股权激励,其中第二期及第三期股权激励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推出,采用了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在提升了激励效果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激励对象的资金压力。实施股权激励以来,公司的业绩实现了大规模增长,核心人员更加稳定。”提到股权激励,孔令涌获得感满满。

“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公司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员工对实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凝聚力。”全国政协委员、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说。

聚焦三大重点领域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亦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2023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创业板汇聚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聚焦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引导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链持续创新,以高质量科技供给带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助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当前,一批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展现良好发展趋势,数字经济领域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逾140家绿色低碳企业在创业板上市,总市值约2.3万亿元。

创业板积极支持上市公司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让上市公司信心更足。“我们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创新支持工具与政策,适时开展再融资、对外并购等资本运作工作,并最优化使用募集资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现技术自主自立,加快推动公司成为全球激光器龙头企业。”全国人大代表、锐科激光副董事长闫大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