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公司巡礼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3月21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信重工:筑牢国之重器 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2023-03-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中信重工研制的全球领先的高端智能绿色矿山装备
  中信重工总包日产5000吨至12000吨水泥生产线
  中信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中信重工特种机器人

“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近年来,中信重工积极践行国家战略,牢记制造强国使命,致力于将自身打造成国家和世界先进制造业水平的代表,竭力承担国家重大课题、重大项目、重大工程,持续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及装备,守正担责,彰显大国重器。

中信重工前身为洛阳矿山机器厂,是国家“一五”期间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型矿山机械制造厂。历经70年栉风沐雨、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信重工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重型装备制造企业之一,打造了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科技创新高地。“十四五”以来,公司秉持“战略引领发展、创新驱动发展、价值提升发展”的思路,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探索“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模式。在产业发展上,明确了“做强传统产业、做成风电产业、做大成套产业、做精新兴产业”的目标路径;在组织与流程优化上,明确了“总部中心化、业务板块化、职能健全化、流程高效化、人员精干化、组织精炼化”的改革思路,持续在党建文化建设、市场开发、产业经营、突破“卡脖子”技术、精细化管理、智能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创造新业绩、厚植新优势。

一、红色基因深植,焦裕禄精神薪火相传

中信重工诞生于国家“一五”期间,有着优秀的文化遗产和红色基因。这里曾留下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足迹,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焦裕禄同志先后任洛矿工程科科长、车间主任和厂党委委员、生产调度科科长等职,直到1962年调往尉氏、兰考,在洛矿整整工作、生活了9年,在担任一金工车间主任期间,焦裕禄同志连续50多天吃住在厂里,带领工友成功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填补了我国矿山机械生产史上的空白。

中信重工高度重视焦裕禄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命名厂区中央大道为“焦裕禄大道”,塑立焦裕禄铜像,新建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原貌保存一金工车间和焦裕禄同志任车间主任时的办公室、焦裕禄同志故居,编著出版《精神的路标——焦裕禄在洛矿》一书,协助拍摄《焦裕禄》《焦裕禄在洛矿》《永远的焦裕禄》等多部影视剧,将焦裕禄带领工友制造的我国第一台直径2.5米双筒卷扬机迎回,永久安放在焦裕禄大道。

70年薪火相传,70年接续奋斗,焦裕禄精神已深深扎根于中信重工这片沃土,融入中信重工人的血脉,薪火相传,成为推进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先后涌现出了闻名全国的“刘玉华姑娘组”,痴迷刀具革新的“刀具大王”张邦栋,爱厂如家、勤俭节约的“万斤钉小组”,“新时期焦裕禄式的好干部”杨奎烈,以及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刘新安,大国工匠杨金安等新一代工匠精神优秀代表。诚信敬业、拼搏奉献、开拓创新的焦裕禄精神,已经成为中信重工人的精神特质和文化符号。70年的接续发展,中信重工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优良传统一脉传承,融汇中信集团“诚信、创新、凝聚、融合、奉献、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凝练出“创新”的核心发展理念,形成了中信重工独有的红色底色融汇新发展理念的企业发展特质。

二、聚焦主业,抢抓机遇重构业务版图

70年来,中信重工牢记制造强国使命,扎根实业、深耕主业,做精专业,以打破国外技术封锁,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彰显硬核担当。

矿山及重型装备业务发挥“稳定器”“压舱石”作用。从1958年新中国首台直径2.5米卷扬提升机,到1988年代表我国大型机电产品的直径3.2×4米球磨机首次出口澳洲,再到为中澳铁矿自主研制6组世界最大规格磨机,矿山及重大装备产业始终发挥着“稳定器”“压舱石”作用,是公司践行国家战略,筑牢国之重器的底气。70年来,中信重工依托国家和行业唯一的矿山重型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实施高端矿山重型装备技术创新工程,成功突破高效资源开采、高效节能矿物加工、高效工业余热利用、核心装备等30余项制约行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难题,培育出10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产品,实现了黑色矿山、有色矿山行业装备大型化、国产化、集约化、绿色化,矿用磨机连续六年荣获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大型矿用磨机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30%,在全球市场上提升了中国制造的标准权、话语权、主动权,维护了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安全和国家经济体系的安全。同时为包括中信泰富、中国黄金、中国铝业、中国五矿、紫金矿业等一批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走出去提供了坚强的装备保障。中信重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型矿山装备供应商与服务商之一。

工程成套业务从有到优开启公司从生产商到服务商转型之路。公司通过“从制造型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型,从主机供应商向成套服务商转型,从内向型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三大战略转型使公司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先后开发出国内领先的活性石灰、余热利用、水泥成套、矿渣粉磨系统等工艺技术,其中公司首创的高炉煤气预热及窑尾燃烧技术,主要性能指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引领活性石灰成套技术和高端装备市场,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石灰煅烧成套装备技术研究》(GB/T 41333-2022)正式实施,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石灰成套领域的国内领头羊地位,助力成套产业强势扩张,并积极开展国际业务布局,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营销、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

特种机器人与煤矿智能化业务从无到有开启新产业发展新阶段。中信重工借力资本市场,通过投资并购,快速切入“特种机器人”领域,中信重工机器人产业开启了从无到有、从高起点起步到快速布局发展再到跻身世界机器人公司第一梯队的爆发式增长期。全面进入国内井下防爆、提升、控制、救援等系列特种机器人装备领域。同时,依托30余年深耕煤矿自动化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积极响应国家《煤矿及重点非煤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建设工作总体方案》要求,快速研发形成“矿山重大灾害风险防控平台系统”解决方案,并在基于5G的智慧煤矿全流程解决方案项目取得突破,在窑街煤电集团建成智慧煤矿示范工程并投用,助力传统煤企向绿色、安全、高效、智能型煤矿转型升级。

新能源装备业务打造公司稳健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2020年公司成立漳州海上风电基地,从零布局,通过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系统运作,中信重工海上风电产业取得了市场销售、基地建设、产品制造的重大突破,2022年批量交付国家电投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单桩,按期交付当时国内最重、直径最大的单桩。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大践行国家及中信集团“双碳”战略力度,聚焦“海上+陆上”风电市场,探索“能源开发+装备制造”发展模式,坚持“项目牵引、资源共享、合作共赢”,重点谋划突破性、带动性、示范性强的新能源开发落地项目,把新能源装备业务打造成为公司的“增速器”和“推进剂”。

目前,中信重工已从主要依托矿山及重型装备业务形成重型装备、工程成套、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装备均衡发展的业务体系,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三、创新驱动,助力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创新是第一动力。70年来,中信重工不断培育创新的氛围与精神,研制出第一台大型竖井钻机、第一套半固定给料式破碎站、第一台高压辊磨机、第一套千万吨级大型露天矿成套设备、第一套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双压纯低温余热发电生产线、第一套大型矿井提升机新型闸控系统、联合研制第一台120MN张力拉伸机、国内单条最大的1200t/d活性石灰生产线,以及世界最大的氧化球团烧结窑、铜冶炼阳极炉,全球规格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自磨机、半自磨机、球磨机,世界上钻孔直径最大、深度最深的竖井钻机,Φ5米敞开式无轨运输硬岩掘进机、国内首台城市地下空间竖井掘进机等装备,国内首台套实战列装应用的智能消防机器人、煤矿井下巡检机器人,国内首批10MW风电单桩和吸力筒,国内首台大型整体式锤芯结构液压打桩锤等,创造近300项国内乃至世界“第一”“首创”“领先”的纪录。

中信重工牢记“国之大者”,进一步强化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度践行“两个一切”“顶天立地”的研发理念,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厚植创新研发基础;大力实施“金蓝领工程”“首席技术专家”等制度,建设多层次人才梯队;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机制,培育良好创新环境;形成高效、灵活、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助力国家重大项目实施与重大装备研制。

从长江三峡水电站、小浪底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项目,到国产航母、神舟飞船、华龙一号等关键技术及装备,中信重工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装备的研制任务,相继推出了一批堪称“国之重器”的重大技术、重点产品、核心部件、重点材料,在引领行业发展上接连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2022年,中信重工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强度达到7.2%,科技创新成果工程化、产业化蹄疾步稳。2023年,中信重工将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重点推进公司年度科研开发和集团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包括磨机可靠性关键技术研究,风电整机及风电增速器设计技术研究,竖式冷却烧结矿余热高效回收成套技术研究,石化爆燃、消防侦查处置机器人研究等近30项科研专项,为企业传统产业转型提动力、新兴产业壮大增活力。

四、数智赋能,企业发展提质增效

赋能生产经营。中信重工优化改善公司“离散型+单件小批量”的传统生产组织模式,打造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精益管理体系,借助数字化平台和离散型智能制造项目建设,通过打破运营、生产、销售等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在数据信息层面有机联结,提高生产制造效率、集约生产要素、降低生产成本,打造中信重工核心竞争优势。目前,数字化平台建设上,完成“业财一体化”平台一期建设,构建了从立项、研发、制造、交付、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模式。离散型智能制造项目建设上,重工首个智能制造产线——连续式热处理炉的投产调试与“车间5G+”示范应用项目的实施,成为国内离散型重型装备智能工厂的示范标杆企业之一。

为客户创造价值。中信重工将“营销服务网络化、数据资源价值化、行业应用平台化”作为目标,面向客户发展需要,助力传统工业生产企业数智化转型。中信重工建设的矿山装备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接入200多台核心装备和多条产线,连接设备价值达数十亿元,开发出20余个独有的工业App和36个工业机理模型,推动中信重工从单纯的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的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型,打造中信重工产业数字化新业态,致力成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及数字化的综合服务商,持续为用户提供成套智能化装备产品和控制系统及整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多年来,公司秉持共生共享、互利共赢的理念,与客户共同成长,谱写诸多行业佳话,先后荣获中国航天突出贡献供应商、江西铜业集团A级供应商、洛钼集团最优供应商等诸多荣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脊梁。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开启了伟大奋斗的新征程,先进装备制造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中信重工党委书记、董事长武汉琦表示,中信重工将怀揣着强烈的使命感,以家国情怀掌握战略主动,当好国家战略的实践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以世界眼光瞄准科技前沿,持续强化国之重器地位与硬科技实力,助力中信集团先进智造板块成为弯道超车领域的开拓者;强化战略引领,以四大板块的协同发展,推动公司实现“增长要稳定、发展要均衡、创新来驱动、绿色来引领”的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刀刃向内激活力,以打造“离散型制造连续化生产”精益管理模式为抓手,打造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先进装备制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