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版 上证研究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3月31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全球金融科创“双中心”联动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2023-03-31 来源:上海证券报
  “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生态模式

□贾 彦 刘申燕

上海国际金融和全球科创“双中心”如何协同发展:一是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对科创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二是强化科创资源集聚作用,实现科创中心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反哺增效;三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协同发展,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生态;四是加速推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融合,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含金量”;五是以金融科技筑牢“防火墙”,优化科创金融风控机制。

促进传统金融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是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共同目标。从纽约、伦敦、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经验来看,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及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了资本和要素“活水”,科技创新也极大地提升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全球竞争力。解决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双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和实现全球性城市发展能级的突破,是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下称“双中心”)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纽约:

“双中心”融合具有天然优势

第一,风险资本金融“活水”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美国资本市场为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和推动纽约国际科技中心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同时,依托多层次的场外交易市场和风投资本市场,针对科创企业生命周期成长特征及不同阶段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丰富而有差异化的金融工具。例如,硅谷的发展壮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金融资本聚集地——华尔街的推动。华尔街的资本实力和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为硅谷科技成果的落地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资本,打造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美国科技产业。

第二,科技发展是金融发展形态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以科技创新提升金融市场效率与交易平台服务能力,促进金融业态繁荣。金融科技的发展,如数字货币、大数据、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金融市场服务效率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层次、产品层次及价格发现功能不断提升,交易成本不断降低。此外,纽约将金融科技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且将“全球科技创新领袖”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以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主导未来金融领域创新趋势。

第三,“双中心”融合发展催生新兴产业。以“双中心”的融合发展,促进消费产业、金融科技产业和数字资产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美国前沿产业的繁荣,成为美国获取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附加值的重要原因。

二、伦敦:

打造包容开放的“双中心”生态

第一,完善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近年来英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科创企业战略发展和融资需求的规划和方案,例如:2020年发布《英国研发路线图》,强化研发投入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21年制定了《英国创新战略:创造未来,引领未来》具体方案。

第二,依托伦敦国际金融中心,支持科创中心建设。以发达的金融业和多层次、结构化的金融市场服务,为科技创新提供充足的资本和应用场景支持,创设了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汇聚境内外两种资源的典型范式。借助发达的风险投资市场,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创投企业注入资本,形成了“独角兽”企业聚集的创新生态系统。致力于打造“全球最智慧城市”,将绿色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主题,通过创新金融市场工具,为科创、绿色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工具。

第三,金融科技发展是伦敦“双中心”建设的焦点领域。一方面,加强与国际金融监管组织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借助国际合作平台吸引国际资源与金融业人才;另一方面,构建开放的金融科技服务体系与包容的金融科技行业治理结构。将伦敦发展成为机遇、人才与资源的集聚地,打造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化创投方案、国际化与透明化的金融生态系统,以及繁荣的金融业态。

三、香港:

国际金融枢纽激发“双中心”活力

第一,依托金融制度开放优势,汇聚全球金融“活水”。首先,以多层次资本市场联结国际资本通道,打造便捷的投资平台。香港多层次资本市场融合发展,确保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和优势;香港在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扮演着桥梁角色,将在岸与离岸金融市场和金融资源紧密融合,服务国内国际投资者。其次,国际资本流动通道不断创新,以金融衍生品体系激发金融市场活力。香港是全球最活跃的离岸人民币外汇及利率衍生工具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依托香港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特征,以发达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为国际投资者提供了对冲交易风险的重要工具,为“双中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金融科技紧密布局,数字化发展打造香港未来竞争力。首先,提升金融科技发展战略。将金融科技发展提升到科技创新的战略核心层面,提出“金融科技2025”策略,为香港金融科技发展构建整体目标。其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不断完善支付结算功能,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与区块链等金融科技在企业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提升贸易便利。推动金融服务的电子化升级改造,数字化提升“双中心”服务能级,并借助其作为国际资金融通的枢纽,积极发挥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及资金融通中的作用。最后,金融科技助力强化“双中心”金融监管。发挥金融科技在金融监管及风险监测中的作用,完善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的金融监管。

第三,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双中心”融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多层次资本市场为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不断凸显“双中心”建设的产业效应。依托香港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推动区域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促进科创企业集群发展和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高端物流、人工智能等现代产业体系,提升香港产业链高端附加值。加快布局绿色可持续发展,推动香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枢纽,促进绿色金融与科创产业的融合。

四、新加坡:

公共创新生态与国际化发展

第一,汇聚多方资源,搭建“双中心”融合发展的平台体系。高度重视企业创新发展与政府资源的互动,依托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等机构,并借助社会研发设施和平台,为中小企业和创投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和资金补贴支持。积极完善国家创新生态系统,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动力,定期举办的“新加坡科技创新周”已成亚洲首屈一指的科技创新与企业盛会。推出中小企业数字化计划等方案,确保新加坡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在亚太区域名列前茅。

第二,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完善,强大的境内外与场内外金融市场支持“双中心”发展。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是亚洲第三大证券交易所,目前有面向成熟发展企业的主板和适合快速成长阶段企业的凯利板,两大板块构成了新加坡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针对性融资方案。新加坡场外市场风投资本在支持新加坡科创中心建设中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其风投资本汇聚亚洲资金实力,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创业投资。此外,场外金融衍生品市场及离岸金融服务为“双中心”发展提供了充足流动性。

五、上海:“双中心”协同发展,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借鉴成熟的全球“双中心”协同联动创新发展模式,上海国际金融和全球科创“双中心”必将协同发展,强化金融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生态,进一步发挥上海在经济、资本、科技等方面的资源优势,以及国际化程度高的开放优势,加快提升城市发展的整体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1.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对科创中心建设的促进作用

借助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和科技红利释放,推动科创资源有效集聚、转化和融合,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第一,形成科创型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借助科创金融生态系统资源集聚效应的红利,积极整合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等多种资源,以金融服务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以科技服务加快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资本化。畅通科创金融血脉,形成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相互补充,信贷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齐头并进的多元化融资方式。深化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业务模式,缓解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鼓励金融机构围绕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创新金融服务,建立覆盖产业链和创新链全流程的资金链,推动金融服务从供应链金融向产业链金融和跨域金融转变。

第二,以科创板为“科技+金融”的集合载体,积极推动政府引导基金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丰富科创金融的载体形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通过“母基金+直接投资”一体化科创产业投资模式,引导更多市场化资源和社会资本向科创产业集聚,更好地发挥上海现有金融资源的禀赋优势,多渠道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加快培育形成创业投资机构体系。借鉴国际发展模式经验,加快培育形成市场化运作和专业化管理的多元创业投资机构体系。鼓励各类机构和个人投资者依法设立公司型、合伙型创业投资企业,尤其是聚焦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战略性产业领域的专业投资机构,积极培育科创市场需要的金融人才。

第三,探索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联动机制,接力服务科创企业。发挥证券市场主板、科创板、区域股权市场的功能优势,进一步提高多层次资本市场覆盖度,尤其是做好早期科创企业上市前的孵化培育、融资服务。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为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与退出提供综合服务。推进科技型金融创新,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双循环金融服务。在内循环上,做好科创企业的“金融管家”,提升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能级;丰富科创金融产品供给,加大金融发展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在外循环上,依托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实现科技、投资、资本的境内外联动和跨境投融资创新。

2.强化科创资源集聚作用,实现科创中心对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反哺增效

第一,科技进步赋能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服务贸易创新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进步和科技国际化已成服务贸易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科技自主创新成果也直接决定着服务贸易创新的成效,并最终影响货币国际化水平。通过提升我国自主科创能力和科技服务水平,可有效实现以服务贸易创新作为连接国内与国际的关键节点,并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抓手,提升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水平,可有效缓解我国服务贸易领域长期存在的逆差现象,进一步强化人民币定价权。以科技自主创新成果改善服务贸易成效,以科技创新国际化推动服务贸易国际化并引领和带动人民币国际化,提高金融自主性和稳定性,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能级。

第二,科技创新推动金融能级突破提升,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以科技创新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平台服务体系,为科创板拟上市企业和上市企业提供各类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完善科技创新融资机制,探索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模式,实现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高效对接。以科技进步推动传统金融行业迭代升级,借助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催生智能化和数字化的金融新业态,进一步激发金融服务创新活力。科技型、创新型产业的发展,也将促进金融机构加快自身改革创新和转型步伐,提升金融市场效率和降低市场摩擦成本,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第三,搭建上海绿色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绿色信息归集、统一加工处理,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广泛认可度的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并强化绿色技术指标的推广与应用。通过对新型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构建,打破“绿色数据鸿沟”。实现绿色技术、节能减排与绿色金融有效挂钩,促进提升绿色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和市场化程度。提升上海绿色金融市场能级,推动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深度融合,助推上海“双中心”联动发展。

3.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协同发展,构建“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新生态

第一,将金融与科技的循环互动作为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抓手,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深化“双中心”建设的协同互动,形成以资本支持科技创新、以科技进步推进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路径。以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发展,尤其是强化基础技术研发阶段的资本支持。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在产业链主导力和影响力的形成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引擎,以资本整合、科技催化、政策引导来推动实体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

第二,依托上海“双中心”建设的政策优势,在临港新片区实现产业功能的新突破。依托临港新片区在上海“双中心”建设中的政策优势,聚焦重点前沿产业,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助力完善产业链体系和增强产业链韧性,实现更高水平的产业特色发展和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上海的产业发展能级。在临港新片区打造联通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重要枢纽,做强做大国内国际产业金融大循环,实现金融服务、科创驱动和产业引领的新生态。以上海离岸金融市场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为枢纽,加快发展离岸金融、离岸贸易等,以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上海产业功能的新突破。

第三,加快建立健全金融促进科技创新产业的支撑体系。在财政资金引导上,建立和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机制,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拨付等方式实现财政资金对科创企业的收益补偿和激励作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发行主体范围,为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债券融资服务机制。在货币政策协同上,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以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优化和调整科创贷款和科创债券的风险资本占用要求,进一步提升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

4.加速推进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的融合,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科技“含金量”

第一,深化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融合发展,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高科技支撑。依托金融科技手段,运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改造和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拓展高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技术深入研发攻关,以及上述新兴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交易清算、托管结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等金融领域的运用。以科技创新带动金融创新,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坚实的高科技支撑。

第二,实现数据治理创新,加快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数据治理创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积极发挥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优势,推动上海主要金融机构,围绕交易运作、托管清算、支付结算等涵盖业务前、中、后台关键环节,深化金融科技应用和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以数据治理创新为手段,进一步激活金融发展新动能。

第三,依托社会信用服务基础设施,创新符合科创金融服务模式的征信产品和服务。提升数据挖掘和信用服务能力,为科创板上市企业提供孵化培育服务。依托上海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建立健全安全可靠的针对科创企业的数据共享机制,促进科创金融数据的开放、共享、融合与协调发展。依托社会信用服务基础设施,主动对接科创企业孵化培育、融资、上市等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实现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

第四,推动金融服务和科创需求紧密结合,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业发展,构建“金融+科创”的综合化科创金融生态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发展能级。以社会信用服务基础设施推动金融服务和科创需求的紧密结合,围绕获客筛选、融资需求匹配、科创贷款全流程服务等方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申请、融资担保、融资需求撮合、信息推介与查询、信用评级、征信报告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第五,顺应长三角征信一体化,推进长三角科创金融协同创新。以上海“双中心”建设为契机,推动上海信用服务基础设施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长三角公共资源交易等场景的应用,不断推进长三角科创金融协同创新。

5.以金融科技筑牢“防火墙”,优化科创金融风控机制

第一,优化完善科创风险分担与支持保障机制。借鉴国内外发展模式经验,优化完善科创风险分担与支持保障机制,例如:美国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全国性、区域性的中小型企业提供不同性质和类型的担保;日本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以“政策担保+再保险”组合的方式,降低科创企业的贷款融资风险;德国积极优化融资担保、税收扶持等风险补偿机制,以担保银行提供各类风险保障。从国内发展情况看,以浙江为例,借力“银行+风险池基金”“银行+保险”“银行+担保合作”等模式,积极发挥风险补偿作用,拓宽风险分散渠道,为科创金融积极提供专属风险池分担机制。

第二,借助金融科技完善科创金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在合规和风险可控前提下,借助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积极为科创企业开展智能信贷、智能投顾、智能研发等金融服务,以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及时、高效、准确收集和分析企业经营数据,实现对企业客户精准画像,减少信息“孤岛”和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风险。

第三,建立与科创企业发展特征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政府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和引入信用风险缓释工具等方式,并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科创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流程,在产品模式、交易运营、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前瞻性和针对性创新,有效缓解科创企业高人力成本、高研发投入、轻资产、成果转化周期长等带来的投融资风险。

(贾彦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刘申燕系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研究院业务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