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国有银行去年净赚1.35万亿元
支持实体经济“火力全开”
|
◎马慜 记者 张琼斯
3月30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6家国有大行2022年年报出齐。从经营基本面看,2022年六大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合计净赚约1.35万亿元。
从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与质量看,六大行信贷投放整体量增价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健,贷款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保交楼等领域得到更多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了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金融压舱石作用。
向实体经济让利 净息差总体收窄
总体来看,六大行经营业绩稳健,报告期内,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均实现同比正增长。2022年,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3.49%、7.45%、5.02%、7.06%、5.22%、11.89%。
不过,营收承压,增速总体放缓,有两家银行出现“增利不增收”的情况。2022年,工行、建行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2.63%和0.22%。邮储银行营业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实现了5.08%的同比增速。
净息差是影响银行盈利水平的重要指标。2022年,除中行外,其余5家大行净息差延续收窄态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包括贷款重定价基准转换、对实体经济让利等。
2022年,工行净利息差和净息差均同比下降19个基点。该行称,这主要是因为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贷款收益率持续下行,同时存款定期化使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
2022年,贷款利率总体步入下行通道,这也反映在大行发放的贷款利率上。中国银行压降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新发放贷款利率同比下降53个基点。
信贷增量创新高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
六大行总资产保持较快增长,工行规模仍保持最大体量——截至2022年末,该行资产规模逼近40万亿元。资产规模增速方面,除中行资产增速为8.2%外,其余5家大行总资产规模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农行资产增速最快。
资产规模增长主要得益于信贷投放,2022年多家大行信贷增量创新高。例如,工行境内人民币贷款增加超过2.6万亿元,实现同比多增;农行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19.77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5.1%;中行境内人民币贷款较2022年初新增超1.58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建行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0.50万亿元,增幅12.79%;交行境内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85万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12.98%。
债券投资是国有大行资产端增长一大亮点,承销规模可观。例如,工行债券投资净增超1.2万亿元,保持市场第一;建行加大国债、地方债等政府债券购买和绿色债券投资,金融投资较2021年增加8982.3亿元,增幅11.75%;农行债券投资余额9.32万亿元,新增1.3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资产质量保持稳健。截至2022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8%、1.37%、1.32%、1.38%、1.35%、0.84%。除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微升0.02个百分点外,其余5家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尽数下降。不过,邮储银行不良贷款率仍为最低,仅为0.84%。
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超过平均贷款增速
2022年,聚焦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国有大行精准发力,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保交楼等领域支持力度。国有大行对这些领域的贷款增速,普遍“跑赢”全行平均贷款增速。
制造业贷款,尤其是中长期制造业贷款快速增长。截至2022年末,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3万亿元,增速超过4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余额均突破万亿元大关。
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2年末,中行绿色信贷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41.08%,邮储银行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2021年末增长29.58%。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小微客群得到了更多金融支持。截至2022年末,农行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2.57万亿元,较2022年初新增5646亿元。大行助企纾困力度不减,2022年建设银行累计为32.46万客户提供贷款延期服务。
为支持科技强国建设,中行2022年对科技金融领域提供综合金融支持约1.45万亿元,为超过1.8万户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授信支持超3450亿元;截至2022年末,交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较2022年初增长129.82%。
助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推动重点领域贷款较快增长。截至2022年末,建行基础设施贷款余额5.7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2%。该行持续探索金融助力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和房企合理资金需求,全面做好“保交楼”配套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