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应用”驱动
传感器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
◎记者 李兴彩
智能手表正在接棒TWS耳机,成为可穿戴设备强劲的增长点;智慧化大潮下,大健康、工业、汽车被多家国内头部传感器厂商视为最具有增长前景的应用领域……在3月29日于深圳开幕的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及同期传感器高峰论坛上,瑞声科技、纳芯微等头部传感器公司的嘉宾介绍了国内传感器发展的澎湃动能和广阔前景。
大好前景下,企业和政府都在加码发展传感器产业。据悉,深圳将在光明区、龙华区和南山区打造智能传感器专业园区,依托华为等龙头公司打通电子元件和终端形成产业链互动,助力产业升级、布局未来产业。瑞声科技、纳芯微、赛微电子、矽睿科技等介绍了其传感器领域创新的技术和产品。
撬动产业升级 深圳看上传感器
“要像重视集成电路产业一样,重视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在论坛上,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华平介绍,深圳市将打造智能传感器产业,以针对性支持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产业。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底,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做大做强一批智能传感器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到2025年智能传感器产业增加值达到80亿元、实现翻倍,创建以智能传感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等工作目标。
深圳为什么看上小小的传感器?毕竟,2021年深圳市智能传感器产业集群的增加值规模仅40亿元,是深圳市20个产业集群中体量最小的集群。
“智能传感器产业对广东省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至关重要。”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工程师董业民在致辞中道出缘由:作为信息系统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智能传感器是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能级的关键核心和先导基础。据悉,在深圳市规划的20个产业集群中,智能传感器产业尽管是体量最小的,但在重点发展方向中排在第一位。
作为工业大市,深圳市需要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来帮助制造业升级,也在脚踏实地推动产业发展。陈华平介绍,在政策面上,深圳设立了规模50亿元的智能传感器产业基金,政府出资比例最高达到70%;产业主要承载区光明区也出台了配套的补贴政策。
深圳市还找到了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关键路径,即把智能传感器产业与终端产业打通,形成产业链互动。
陈华平介绍,深圳市将充分发挥华为、欧菲光、信泰光学等高科技公司产业优势,在光明区、龙华区、南山区等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区域打造智能传感器专业园区,并特别重视智能传感器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打造工业母机、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
“创新+应用”驱动 本土公司发展加快
智能化时代,智能传感器正在大放异彩,产业规模持续成长。
“TWS耳机向品牌集中,智能手表接棒TWS耳机,增长强劲,正在形成独立新生态。”在论坛上,瑞声科技传感器及半导体事业部总经理吴志江介绍,可穿戴设备市场正在高速成长,并在独立通信、运动追踪、健康检测、移动支付等方向给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带来新挑战、新机遇。
还有哪些终端领域具有高增长潜力?多位嘉宾不约而同看好大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奥迪威总经理张曙光介绍,得益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公司的车载超声波传感器已进入国内汽车制造厂商的前装供应链,并在向全球领先者发起挑战。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拥军则把传感器下一个成长动力归纳为智能化,包括新能源汽车、智慧工厂、智能家居在内的智慧应用,将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更快发展。
创新的应用,正在让更多小批量的传感器产品迎来规模化的市场,也推动着本土传感器企业和产业发展壮大。杭州麦乐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吕晶介绍,2007年中国中高端传感器超过99%需要进口,当前中国制造传感器的市占率已经超过10%。
“国内路上跑的新能源汽车,90%的车里都有纳芯微的芯片。”纳芯微产品线负责人赵佳介绍,在车规级新产品方面,公司围绕汽车应用场景推出了车灯LED驱动、车载电源、功率路径保护等电源管理相关产品,该类产品已于去年完成客户送样和测试,预计今年陆续在客户端实现量产;同时,公司推出磁电流传感器、非隔离接口、马达驱动等产品,在汽车应用的产品布局正不断走向平台化。
可喜的是,应用驱动下,本土传感器公司正在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吴志江介绍,满足可穿戴对空间的极致要求,瑞声科技将麦克风传感器和气压传感器合二为一,推出小尺寸、低功耗的创新产品;公司还为通话降噪等市场推出专用的指向性麦克风产品。
“发展传感器产业,必须将重点放在自主创新上。”杨拥军认为。据悉,河北美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新地将MEMS惯性导航传感器和卫星导航传感器融合为一颗产品,已经应用到100万辆汽车上。
“再过15年至20年,智能传感领域将再造一个‘华为’。”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表示,智能传感技术市场应用广泛、潜力巨大,深圳正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有望诞生与华为体量相当的企业或联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