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4月12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中国平台、世界参与、全球共享 上海期货交易所:打造服务全球实体“上海价格”

2023-04-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是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我国大宗商品领域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上海期货交易所(下称“上期所”)始终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着力点,在市场功能、品种研发等方面稳步迈进,目前已形成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的期货期权产品序列。

上期所坚持“中国平台、世界参与、全球共享”,持续打造服务全球实体发展的“上海价格”。在近年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加剧、国际期货市场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上期所价格安全平稳运行,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

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过程中,上期所如何将期货一般规律与中国市场实际相结合,以自身的“稳增长”助力国家的“稳增长”,并进一步增强“上海价格”的吸引力?日前,上海证券报记者对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记者 费天元

“上海价格”影响力持续提升

期货市场作为各方参与者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场所,在增强企业稳健经营能力、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脚踏实地、大胆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从过去只有场内期货产品、仅限境内客户参与的单一封闭状态,进入既有期货又有期权、既有场内业务又有场外服务、既有境内客户又有境外客户的多元化开放发展状态。

上期所表示,2022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施行,标志着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各界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的施行,不仅为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更让市场各方有了明晰的指导规范。期货市场在经历了清理整顿、规范发展后,目前已步入发展新阶段。

面对实体企业风险管理需求的快速增长、金融科技与期货市场的加速融合,中国期货市场既面临不小挑战,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上期所作为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已上市了铜、黄金、螺纹钢、原油等20个期货品种,以及铜、黄金、原油等8个期权品种,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能源、化工系列。

其中,上期所铜期货已成为世界影响力最大的三大铜期货市场之一,是国内铜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并与铝、锌、铅、镍、锡期货形成了完备的有色金属品种系列,较好地满足了有色行业需求;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下称“上期能源”)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国际化期货品种,在我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天然橡胶期货的权威定价地位逐步巩固,“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5年来覆盖云南、海南的30余个市县,惠及近46万户胶农;黄金、白银期货,促进了贵金属市场体系的健康发展,丰富了期货市场的参与结构和功能作用;螺纹钢、热轧卷板、不锈钢等黑色金属期货,进一步优化了钢材价格形成机制,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了我国钢铁价格的国际影响力;燃料油、石油沥青期货,加快推进能源类期货产品的探索,提升了我国石油类商品的市场影响力。

近年来,国际形势更加错综复杂,极端行情发生频率大幅增加。在欧美区域期货市场陷入恐慌和功能失灵时,中国期现货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价格稳定作用。例如,2020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出现了极其罕见的“负油价”;2022年伦敦金属交易所期镍价格出现异常暴涨,此后伦敦金属交易所宣布相关交易作废。相比之下,同时期的中国期货市场经受住了考验,市场运行平稳,为实体企业提供了可靠的风险管理工具,对国际市场找回价格平衡、稳定恐慌情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上期所看来,期货品种的“价格影响力”可以从两个维度评价:一是参与使用的主体广泛。一方面,参与价格形成的主体要多样化和国际化,反映全球供需信息;另一方面,使用价格作为全球贸易基准价格的主体要广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全链条。二是规模领先。一方面,形成价格的期货交易规模领先;另一方面,利用价格进行现货贸易的规模领先。

上期所始终坚持“中国平台、世界参与、全球共享”,稳步推进产品供给,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监管取向。上期能源已上市原油期货、20号胶期货、低硫燃料油期货、国际铜期货和原油期权5个国际化品种,参与者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涵盖境内外产业链上下游、跨国贸易公司、投资银行、基金和资产管理公司中的标杆性企业。上海原油期货2022年日均成交量22.14万手,已成为仅次于Brent、WTI原油的第三大原油期货;20号胶期货已全面超越新加坡交易所和日本交易所同品种,2022年成交吨数、日均持仓吨数是新加坡交易所的14倍、4倍。

“当然也要看到,无论是主体的多样性还是规模的领先性,我们与成熟市场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上期所、上期能源将以QFII/RQFII参与商品期货市场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多措并举,引入全球交易者广泛参与,推动全球企业在贸易场景中更多使用和参考上期所价格。”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说。

让工具“更好用”,让企业“更会用”

在近几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的背景下,实体企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需求显著提升。上期所秉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宗旨,鼓励产业企业积极参与期货市场,同时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并加强产业培育,不但让工具“更好用”,更要让企业“更会用”。

在创新业务模式与丰富期货配套工具方面,第一,于2021年9月推出“期货稳价订单”业务模式,服务不能直接参与场内期权交易的实体企业,现已涵盖黑色、能化等品种,通过宝武集团、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为企业提供现货供应保障,2022年共为16.1万吨热轧卷板和螺纹钢、1.08万吨石油沥青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第二,开展“期权稳产行动”,与海胶集团、云胶集团和广垦橡胶集团共开展17个试点项目,支持期货公司通过场内外期权等衍生品工具,为企业销售提供托底保障、稳定预期收益和生产经营,2022年保障橡胶现货产量约4.3万吨;第三,推进期权“走进企业、服务实体”试点活动,引导期货公司根据产业客户个性化需求,一对一设计期权使用方案,截至2022年底有130家企业通过试点活动形成并落地实施约120个项目方案,覆盖现货规模约85万吨,其中67家企业为首次运用期权工具。

在加强产业企业服务、市场培育宣讲方面,第一,全面梳理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情况,与中国五矿、金川集团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对龙头企业“一对一”精准服务,并与国资委财管运行局联合主办“中央企业金融衍生业务培训班”,来自20家中央企业的51位金融衍生业务负责人参加;第二,汇集期货、财务等专家资源加大上市公司期货培训力度,会同沪深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套保信息披露规则进行修订,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第三,覆盖产业链上中下游、聚焦产业链集聚地区,结合“线上线下”、兼顾“共性个性”,开展多层次、多渠道、高频次的市场推广和专题培训,帮助产业客户提高运用期货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第四,根据品种特性、产业特点,开展差异化的市场推广项目,引导鼓励企业在现货贸易中使用期货计价、用期货管理价格风险,推动企业形成主动风险管理的意识,逐步具备管理风险的能力。

2023年,上期所对各类市场推广项目进行统筹,打造“强源助企”品牌,主动作为、增强本源,更好地承载服务实体功能,更主动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国大宗商品场外衍生品市场同样迅速发展。上期所不断深化场外业务平台功能、增强期现联动,降低企业参与衍生品市场的门槛,让更多企业可以通过衍生品工具管理价格波动风险。2018年5月上期标准仓单交易平台启动上线,2022年7月更名为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上线买方挂牌、卖方挂牌、定向挂牌、仓单线上质押融资等功能,推出了浙油中心、欧冶云商、期转现、保税仓单等报价专区,满足实体企业多元化需求。截至2022年底,参与上期综合业务平台的共有625家交易商,包括产业企业133家、贸易商403家、风险管理子公司75家、金融机构14家,其中不乏行业龙头。

深化数字技术应用落地

近年来,我国数字化技术加速发展,推动金融科技与期货行业融合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发展之路。上期所充分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深化数字技术应用落地,以数据为生产要素,推动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上期所先后启动了监管科技平台、区块链平台、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基座等基础平台建设工作,为金融科技从研究到应用落地提供支撑,并围绕监管业务场景打造了一批科技监管工具集,支撑所内多个业务场景,满足实际监管业务需求:

一是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提升一线监管能力。以信息科技为重要支撑,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立足监管业务的实际应用场景,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整合所内核心业务数据以及工商、司法、舆情等所外数据,有力支撑业务部门对数据智能分析的需求,为业务风险防控提供数据辅助查询工具,大大提升商品期货市场的监管能力。

二是推动云计算落地实施,赋能数字上期。上期所云计算采用“事前充分评估、事中灵活分配、事后合理回收”的手段,实现了“云服务、云管理、云运营”的模式,进一步推进了云计算技术运用,规范了云资源使用方式,满足了项目组的开发测试需求。上期所将考虑在异构资源管理、多云管理等方向适时、有序地推进云计算技术落地,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上期所的数字化转型。

三是探索建设数字化协同平台,助力内部管理、市场服务提质增效。上期所在数字化协同领域进行了探索和尝试,针对交易所协同协作的痛点难点,引入集团层面的数字化协同平台。对内,通过审批无纸化、服务线上化、使用移动化、宣传推送化等方式,从“让人跑”向“让数据流动”转变,提升内部服务能力;对外,通过协同组件的搭建快速落地一批轻量化管理应用,在会员市场活动管理、入场手续办理、服务商信息维护、交割仓库远程巡检、合作方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数字化流程转型探索,为交易所市场服务能力提质增效。配合推进全仓登,引导仓储物流企业通过科技手段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共同营造守正创新的市场生态,推动物流行业健康发展。

上期所表示,未来将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各类金融科技平台安全基础,增强金融科技平台安全防护能力。持续聚焦监管主业,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交易所科技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断丰富服务场景,提高行业风险防控能力,助力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行业协同创新,从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服务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我国是航运大国,上海则是国际航运中心。2022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加紧研究推进在上期所上市海运运价期货。

上期所表示,为服务国家“海运强国”战略、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我国外贸保稳提质、提升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上期所与上海航运交易所合作,基于上海航运交易所发布的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欧洲航线),拟推动上市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目前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在指数端,上海出口集装箱结算运价指数优化工作已完成,并于2020年11月发布。2021年10月29日,标的指数通过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独立鉴证,证明标的指数满足国际证监会组织对基准价格指数的要求。

在期货端,上期所主要做了五方面工作:一是科学设计符合集装箱运价指数特性的期货合约规则,在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兼顾市场发展和风险防范的理念;二是完成技术系统准备,并进行2次测试;三是积极向相关部委汇报沟通;四是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广泛听取市场意见建议;五是加强市场宣传,借用上期所上衍航运论坛和上海市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4次联合上海航交所举办主题论坛,凝聚航运、金融领域对上市航运衍生品的共识。

随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逐步实施,上海全球资源配置的功能持续增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正迈向更高层级。上期所表示,自成立以来,上期所始终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共生、共荣、共进,未来将继续以高水平服务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支点,以精准对接国家战略为引擎,努力打造服务型、国际型、数字化、绿色化、现代化期货交易所,助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上海篇章”。

一是以打造高质量产品为抓手,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期所将继续丰富现有品种序列,助力传统产业稳健经营;对接质量强国、科技强国、“双碳”目标等战略需要,开辟全新产品领域,增加新材料类、节能环保类等品种,并加快推出集装箱运价指数期货等指数类产品;持续优化上期综合业务平台,丰富场外业务,全力配合上海市建设全国性大宗商品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和运营工作,促进期现融合,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功能升级。

二是以提升服务能级为抓手,助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上期所将联合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共同开展更加丰富的市场推广活动,提升产业客户使用期货市场的水平和能力,助力增强产业发展的竞争力;持续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深化“保险+期货”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创新更多交易机制与工具,探索新型组合保证金,强化交割仓库治理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三是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抓手,提升“上海价格”国际影响力。上期所将以QFII/RQFII参与商品期货市场为契机,加快推动黄金等现有品种和新品种国际化,丰富产品跨境合作;加大国际推广范围和力度,吸引全球交易者广泛参与;推动全球企业更多使用和参考上期所价格,打造引领全球实体发展的“上海价格”。

四是以强化一线监管为抓手,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上期所将坚持“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原则,全面落实科技监管要求,加强对交易的全流程和一体化监管,从严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期货和衍生品法宣传贯彻,完成相关配套规则制度修订;做好各类风险综合研判,提升风险监测的系统性、前瞻性,完善应急预案和演练,提高对重点领域风险的专业快速主动应对能力,加强期现监管合作,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上期所表示,上海是中国金融创新改革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桥头堡,上期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继续依托区位优势,锚定“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目标,久久为功、积极作为,率先在期货市场形成“上海经验”,创造新的国际最佳实践,助力上海建成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

左图为山东京博石化炼化厂区,右图为西双版纳中化橡胶生产车间,两家企业均使用上期所期货品种进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