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4月19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04-19 来源:上海证券报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律责任。

3.公司于2023年4月17日在上海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五十一次会议,全体董事亲自出席会议并行使表决权。

4.公司2022年度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均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5.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以届时实施利润分配股权登记日普通股总股本为基数,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20元(含税)。

1.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2.主要财务数据及股东变化

2.1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注:

(1)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一一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计算: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

稀释每股收益=(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对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的影响)/(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化为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加权平均净资产。

(2)2022年3月、2022年12月,公司分别对浦发优2、浦发优1两期优先股发放股息人民币7.215亿元、8.37亿元(含税)。2022年7月、2022年11月,公司分别对19浦发银行永续债、20浦发银行永续债支付利息人民币14.19亿元、23.75亿元。在计算本报告披露的每股收益及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时,公司考虑了优先股股息发放和永续债付息的影响。

(3)非经常性损益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43号一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义计算。

(4)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其他权益工具优先股、永续债部分)/期末普通股股本总数。

(5)平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6)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

(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

(8)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9)净利息收益率=利息净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

(10)成本收入比=业务及管理费/营业收入。

(11)现金分红比例=现金分红的数额/分红年度合并报表中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以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普通股总股本29,352,174,170股测算。

(12)贷款总额为企业贷款、个人贷款及票据贴现本金余额的合计,存款总额为企业存款、个人存款和其他存款本金余额的合计。

2.2本集团2022年分季度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3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2.4前十名普通股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户

注:富德生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资格尚需银保监会核准。

2.5前十名优先股股东情况表

2.5.1优先股股东总数

2.5.2前十名无限售条件优先股股东持股情况表

浦发优1

单位:股

浦发优2

单位:股

2.6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情况

2019年11月1日,公司完成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以下简称“可转债”)发行工作,募集资金500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约499.12亿元;2019年11月15日,上述A股可转债在上交所挂牌交易,简称“浦发转债”,代码110059。

公司于2022年7月21日实施了2021年度A股普通股利润分配。根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相关条款及有关法规规定,在公司可转债发行后,当公司出现因派送现金股利使公司股东权益发生变化时,公司将相应调整可转债转股价格。为此,本次利润分配实施后,浦发转债的初始转股价格自2022年7月21日(除息日)起,由人民币13.97元/股调整为人民币13.56元/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已有人民币1,376,000元浦发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累计转股股数93,773股,占浦发转债转股前公司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总额的0.0003%。尚未转股的浦发转债金额为人民币49,998,624,000元,占浦发转债发行总量的比例为99.9972%。

可转债持有人及担保人情况

3.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部署,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能级,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奋力推进轻型银行、绿色银行、全景银行建设,强化科创、绿色、自贸、普惠、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展现时代担当,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金融力量。

3.1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公司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及各项监管要求,积极践行国有金融企业使命担当。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坚守长期、夯实基础、整体推进、数字赋能”经营主线,积极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实施和各领域转型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基础稳步夯实。

资产负债规模稳步增长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87,046.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78.94亿元,增长6.98%;其中,本外币贷款总额(含票据贴现)为49,006.6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46.22亿元,增长2.39%。对公贷款总额(不含票据贴现)25,980.58亿元,零售贷款总额18,924.00亿元。本集团负债总额79,978.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93.37亿元,增长7.23%;其中,本外币存款总额为48,264.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34.22亿元,增长9.62%。存款总额占总负债比重较上年末提升1.32个百分点,负债结构呈现向好趋势,负债来源稳定性提升。

经营效益稳中略降

报告期内,本集团加强转型发展、调整业务结构、强化风险压降,实现营业收入1,886.22亿元,同比减少23.60亿元,下降1.24%;实现利润总额561.49亿元,同比减少29.22亿元,下降4.9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71亿元,同比减少18.32亿元,下降3.46%。平均总资产收益率(ROA)为0.6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为7.98%,成本收入比为27.89%。

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本集团坚持风险“控新降旧”并举,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不良贷款余额、不良贷款率连续三年逐季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746.1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2.10亿元;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159.04%,较上年末上升15.08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拨贷比)2.42%。

集团化、国际化经营质效提升

报告期内,本集团强化协同力度,推动子公司落实监管要求,保持稳健发展。公司充分利用跨境业务平台,稳步推进国际化经营,香港分行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加坡分行持续打造大宗商品服务特色,伦敦分行有效助力公司跨欧亚、跨时区经营。报告期内,主要投资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24.41亿元,同比增长12.82%,净利润40.99亿元,同比增长7.00%;国际业务平台资产合计3,552.17亿元,实现营收49.05亿元,同比增长19.72%。

3.2利润表分析

报告期内,本集团各项业务持续发展,实现营业收入1,886.22亿元,同比减少23.60亿元,下降1.2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11.71亿元,同比下降3.46%。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1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业务总收入3,635.48亿元,同比减少28.82亿元,下降0.79%。

下表列出本集团近三年营业收入构成及占比情况。

下表列出业务总收入变动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下表列出本集团营业收入地区分部的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作为本报告的用途,本集团地区分部的定义为:

(1)总行:总行本部(总行本部及直属机构)

(2)长三角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地区分行

(3)珠三角及海西地区:广东、福建地区分行

(4)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地区分行

(5)中部地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海南地区分行

(6)西部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西藏地区分行

(7)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分行

(8)境外及附属机构:境外分行及境内外子公司

3.2.2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利息净收入1,336.69亿元,同比减少22.89亿元,下降1.68%。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资产负债项目利息收支、平均收益和成本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2.1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利息收入2,995.20亿元,同比减少11.73亿元,下降0.39%。

贷款及垫款利息收入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其中,一般性短期贷款平均收益率为5.16%,中长期贷款平均收益率为4.50%。

投资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利息收入为619.64亿元,比上年下降4.11%,投资平均收益率为3.54%,比上年下降了0.09个百分点。

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利息收入为150.3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3%,存拆放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往来业务平均收益率为2.20%,比上年上升了0.18个百分点。

3.2.2.2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1,658.51亿元,同比上升11.16亿元,增长0.68%。主要是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上升所致。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客户存款利息支出为96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9%,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2.10%,比去年上升0.09个百分点。

下表列出所示期间本集团公司存款及零售存款的平均余额、利息支出和平均成本率。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为238.29亿元,比上年减少29.30%。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为39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3.2.3非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非利息净收入549.53亿元,比上年下降0.13%;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86.91亿元,下降1.52%,其他非利息收益262.62亿元,增长1.44%。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3.1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报告期内,集团全年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77.66亿元,比上年减少20.81亿元,下降5.22%。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3.2投资损益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投资损益198.77亿元,同比上升14.92%。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3.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报告期内,本集团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38.54亿元,同比减少185.57%。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4业务及管理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为526.07亿元,同比增长5.26%;成本收入比为27.89%,比上年增加1.72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5信用减值损失及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本集团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为651.43亿元,同比增长0.93%。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2.6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所得税费用41.52亿元,比上年减少11.53亿元,降低21.73%,实际所得税率7.39%,同比下降1.59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资产负债表分析

3.3.1资产情况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87,046.5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678.94亿元,增长6.98%。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1.1客户贷款

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及垫款总额为49,006.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39%;贷款和垫款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为56.30%,比上年末下降2.52个百分点。

3.3.1.2金融投资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交易性金融资产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债权投资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其他债权投资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按发行主体分类列示的本集团债券投资总额构成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持有的面值最大的十只金融债券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1.3长期股权投资

报告期末,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6.55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82%。其中,对合营公司投资余额23.19亿元,比上年末下降7.72%,报告期末,本集团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为零。

3.3.1.4衍生金融工具

报告期末,本集团所持衍生金融工具主要类别和金额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1.5商誉

依据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报告期末,本集团对收购上海信托形成的商誉进行了减值测试。确定报告期不需计提减值准备,报告期末,商誉账面价值为69.81亿元。

3.3.2负债情况分析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79,978.7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393.37亿元,增长7.23%。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2.1存款总额构成

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存款总额48,264.7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34.22亿元,增长9.62%。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3.3股东权益变动分析

报告期末,本集团股东权益为7,067.7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2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为6,978.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16%;未分配利润为2,032.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24%,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以及利润分配所致。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4会计报表中变动超过30%以上项目及原因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贷款质量分析

3.5.1信贷资产五级分类情况

报告期内,本集团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呈向好趋势。截至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均较上年末下降,不良贷款余额为746.1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2.10亿元,不良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下降0.09个百分点。关注贷款余额1,074.40亿元,比上年末上升37.45亿元,关注贷款率2.19%,较上年末上升0.02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注:(1)重组贷款为原已减值或发生减值但相关合同条款已重新商定过的贷款。

(2)本集团将本金或利息逾期1天及以上的贷款整笔归类为逾期贷款。

3.5.2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贷款结构及贷款质量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占比53.01%,比上年末上升2.70个百分点,个人贷款占比38.62%,比上年末下降0.88个百分点,票据贴现占比8.37%,比上年末下降1.82个百分点。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3按行业划分的贷款结构及贷款质量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4按地区划分的贷款结构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5担保方式分布情况

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3.5.6贷款迁徙率情况

3.5.7前十名贷款客户情况

(下转3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