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4月2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3-04-28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代码:601825 证券简称:沪农商行 公告编号:2023-015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重要提示

1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http://www.sse.com.cn)网站仔细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本公司于2023年4月2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报告,会议应出席董事16名,实际亲自出席董事13名。周磊非执行董事因其他重要公务未能出席会议,委托徐力董事长代为出席并表决;张春花非执行董事因其他重要公务未能出席会议,委托叶蓬非执行董事代为出席并表决;陈继武独立董事因其他重要公务未能出席会议,委托陈凯独立董事代为出席并表决。16名董事均行使表决权。本公司部分监事及非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了本次会议。

3本公司年度报告中按照中国会计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经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4经本公司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登记的总股本为基数,对普通股每10股分配现金红利3.42元(含税),共计32.98亿元(含税)。2022年度,本公司不送股,不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本预案尚需提交本公司2022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第二节 公司基本情况

1公司简介

2报告期公司主要业务简介

报告期内,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银行业认真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在政府各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引导下,银行业加大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金融支持,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全力满足基础设施、制造业、小微、科创、绿色等领域融资需求,积极践行普惠金融,高度重视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同时加强风险防控,统筹发展和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助力稳定经济社会大局,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一)公司金融业务

本公司公司金融业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做小做散”为策略,深耕区域建设,专注行业金融,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队伍建设,持续提升专业化经营水平,打造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贷款余额4,53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6.29亿元,增幅10.37%,郊区对公贷款余额占比达60%;对公存款余额4,58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35.93亿元,增幅7.90%,郊区对公存款余额占比达58%。

公司金融业务关键指标(部分)

单位:人民币千元

1;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

2: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包含绿色贷款、绿色信用证和绿色承兑汇票。

3: 含保证金存款和其他对公存款。

公司客户

本公司以战略客户、渠道类客户(渠道类客户此处特指政府机构、要素市场、社会团体等客户。)、新城客户、园区客户、上市(拟上市)客户、贸易金融客户等为重点客群,分层管理、分类营销,全面提高公司金融客户专业化、精细化经营管理。报告期末,本公司公司客户总数33.9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51%。

战略客户方面,差异化“一户一策”专属综合金融服务不断提升。本公司先后与仪电集团、东浩兰生集团、复地集团签署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打开银企合作新局面。报告期末,本公司总行级战略客户数852户,较上年末新增37户,增幅为4.54%。

渠道类客户方面,业务合作全方位深化。本公司与中共上海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制订《台资台企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支持上海地区台资企业和个人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信息平台建设,成为上海市首批农民工工资专户代发行,中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保函资格行。着力加深与社会团体合作,完成38户三省地市级商会及48家行业协会对接全覆盖,并开展多场复工复产金融产品政策解读活动,与企业同心抗疫。

新城客户方面,配套服务不断完善。本公司主动把握郊区市场优势,聚焦“五个新城”建设,推出专项激励及补贴政策,加快服务新城配套机制建设。报告期末,“五个新城”区域内“战疫融资直通车”专项活动扫码有效客户数950户(其中新客户530户),投放贷款合计27亿元。

园区客户方面,“四百工程”(“四百工程”是指以“百园万企”为营销工作主线,以“百团大战”“百户募集”“百家上市”为营销关键环节,聚焦园区客户、上市企业,发力募集、银团业务,旨在优化本公司产业类客户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专业化经营品质。)持续拓展。本公司发布《上海农商银行助力新兴产业发展2022行动计划暨四百工程2.0》,以园区为抓手,深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新举办“聚力同心 智见未来”园区直通车系列活动,加大优质企业资金支持,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铸造更好的园区生态,促进“银一园一企”三方互动。报告期内,本公司在国家级、市级、区级产业园及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内与2,102家企业首次建立合作关系,与2,196家企业首次建立授信合作关系,其中:260家为“专精特新”企业,占比11.84%;2,047家为小微企业,占比93.21%。

上市(拟上市)客户方面,综合化服务不断加强。本公司通过目标客群适配产品研究,制作产品“百宝箱”,形成个性化服务方案;通过前中后台联动,开展主动预授信。报告期末,本公司累计服务上市企业357家,较上年末新增83家,增幅为30.29%;其中,上海本地上市公司250户,已建立授信关系133户,本地服务覆盖率达63%。

贸易金融客户方面,助企纾困推动客群有效增长。本公司推出《上海农商银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保稳提质工作措施十二条》,加大对中小微外贸企业减费让利。不断完善汇率避险产品体系,持续提升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支付效率,切实为中小微外贸企业建立纾困渠道。落实三级伞状访客管理和名单制拓客模式等,持续大力推动贸金客群的有效增长。报告期内,本公司贸易金融结算客户4,055户,较上年增长3.02%。

公司贷款

本公司紧跟国家战略,加大对制造业、科创金融、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等重点领域的贷款投放,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贷款余额4,537.4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37%。

制造业贷款业务方面,持续加大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本公司进一步加大对“3+6”(“3+6”重点产业是指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引领,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构建“3+6”新型产业体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客群的细化研究,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开展研究,立足行业特征,深挖客户需求,打造特色金融服务方案,持续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建设和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810.8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9.24亿元,增幅18.96%;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17.87%,较上年末上升1.29个百分点。

供应链金融方面,积极探索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本公司充分发挥供应链金融核心竞争力,针对重点场景及企业核心痛点,依托日益成熟的智慧供应链平台产品体系,将金融服务切入行业脉络,发挥线上化供应链服务特色。报告期内,本公司在线供应链金融投放金额合计13.39亿元,投放笔数6,968笔,累计服务核心企业21家,服务链属企业187家,笔均19.21万元。

票据业务方面,聚焦产品创新和流程优化。本公司进一步优化票据业务管理体系,重塑票据系统,推进产品创新,以“直贴+转贴”双轮驱动,提升资产综合收益。报告期末,本公司票据直贴规模263.2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51%,累计贴现客户数853户,较上年末增长34%。

贸易金融业务方面,加大产品创新和战略合作。本公司通过行业分析、渠道挖掘、同业联动等方式,依托综合化、体系化的贸易金融服务方案切入客户资本链、产业链、生态链。进一步扩大外汇资金运用渠道,创新本外币产品组合,加速贸易金融条线资产投放。报告期内,本公司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集团携手发布“上海农商银行临港新型国际贸易通”服务方案,服务区内新型国际贸易企业,促进临港新片区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大力度的全方位高水平开放,相关案例已成功入选临港新片区创新案例库。推出“外贸快贷”及“鑫运快贷”两款线上融资产品,依托税务信息、海关进出口数据、海运订舱等大数据,结合本公司账户交易信息,实现3分钟自助录入信息,1分钟获得预授信额度,无需抵质押担保即可全流程线上完成信用贷款自动审批,探索金融科技支持小微外贸企业普惠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推出“鑫易通白名单”服务,突破传统授信模式,通过两级评估机制,综合评价企业业务实际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免保证金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服务。报告期内,本公司贸易金融业务结算量296.95亿美元。

公司存款

本公司坚守服务定位,依托财政账户管理、产品优化、数字化转型、全业务联动、贸易金融创新等方面,带动企业存款量质齐升。报告期末,本公司对公存款余额4,586.9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90%。

财政账户方面,持续精细化管理上海市各级财政账户。本公司聚焦镇村金融,进一步完善全覆盖、立体化的镇村服务网格,打造专业化、高质量的镇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赋能社会治理、助力共同富裕。

产品优化方面,加快产品创新迭代。本公司围绕客户体验,积极推进单位大额存单、对公智能通知存款、对公结构性存款等负债类产品功能迭代,推出云版多银行财资管理业务、银联项下基金赎回结算业务,助力客户资金高效管理。

数字化转型方面,积极推动业务线上化进程。本公司上线云版多银行财资管理系统、企业网银3.0、大额存单转让平台,对公结构性存款全面实现线上化认购,启动新一代票据系统建设,优化电子保函、单位大额存单、单位结算卡、资金池、鑫账簿等线上化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助力企业存款稳增长。

全业务联动方面,扎实推进业务融合。本公司扎实推进“商行+投行”“本币+外币”“个人+企业”“表内+表外”等业务融合,以客户为中心,聚焦客户价值创造,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科创金融

本公司不断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以“科创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为导向,坚持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创投型”金融思维,为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具有核心技术的早中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鑫动能”战略新兴客户培育计划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产品与综合金融服务,探索成为科创企业赋能的一站式集成服务供应商。

报告期末,本公司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12.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6.35亿元,增幅35.44%;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超15%,较上年末提升3个百分点,规模和占比均实现稳步提升。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数2,460户,较上年末增加522户,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近6,000户。科技型企业贷款客户中近80%为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委办认证名单企业,其中,上海市近半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超三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本公司服务客户。本公司科技型企业不良率为0.20%,资产质量保持较优水平。

“鑫动能”客户培育计划深化推进。报告期内,本公司全面贯彻“鑫动能”2.0服务方案,围绕战略新兴客户发展,聚焦科技金融生态整合,进一步发挥“一鑫四翼”服务模式的优势,携手政府委办平台、风险共担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型高成长企业的培育力度,为科创企业从初创走向上市“保驾护航”。报告期末,本公司“鑫动能”库内企业达732家,授信金额超600亿元,库内上市企业已达66家。报告期内,本公司成功培育10家企业上市,3家企业处于已过会拟上市阶段。此外,库内有67家企业进入辅导备案阶段,较上年末增加12家,培育库科创企业孵化作用、高成长企业资本市场服务能力日渐显现。

“鑫科贷”产品体系持续完善。报告期内,本公司升级推出“临港园区科创贷2.0”专项方案,延承“科创、信用、中长期”亮点,引入数字化评定模型赋能客户评价体系,搭配临港新型国际贸易通等特色产品,精准服务临港园区科创企业;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蓄势添能,优化梯度培育方案,持续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贷、“千家百亿融资计划”“专精特新‘小巨人’”专项营销方案等梯度化产品体系,激活“专精特新”企业创新动能;为加强双创扶持,增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重点推进科创助力贷产品;围绕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持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报告期内,本公司知识产权金融业务余额8.19亿元,较上年度增加7.69亿元,同比增长1,522%,荣获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颁发的“2022年上海知识产权卓越贡献奖”。

早中期科技型企业服务模式逐步建立。本公司逐步建立以行业研究为支撑、以行业发展和企业估值增长为重点参考的早中期科技型企业服务方式,持续拓展具备核心技术、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客户,并探索孵化器早期企业的评价体系。同时,本公司积极与外部投资机构形成良好的业务合作圈,报告期末,本公司基金库内投资机构总数154家,较上年末增加45家。基金库内基金累计推荐产业客户219家,其中103家已有业务合作落地。

“三农”金融

本公司围绕乡村振兴领域,打造以“三农”金融为本色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报告期末,本公司涉农贷款余额644.22亿元,增幅11.48%,服务覆盖面持续扩大,保持“三农”金融服务区域市场领先地位。本公司2022年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管理中心项下对涉农经营主体累计发放贷款10.43亿元,始终位列上海市同业第一。

报告期内,本公司促进涉农领域金融生态体系持续壮大。推出返乡入乡“新农人”鑫农乐贷专项方案,切实增强返乡入乡“新农人”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制定家庭农场“鑫农乐贷”专项方案,通过名单制营销推动家庭农场主动授信;联合浦东知识产权局发布“南汇水蜜桃”金融服务方案,在实现地理标志使用权直接“赋值”上跨出了一大步;发布“整村授信”综合金融方案2.0,进一步细化升级诚信镇村配套服务,加快提升农村地区企业和个人的授信覆盖率,完成58个诚信村、3个诚信镇评定,为840余户村民主动授信近1.75亿元,本公司因此荣获上海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优秀创新机构。持续为核心企业产业链定制化配套全线上金融服务,累计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放款10.63亿元,服务农户等各类新型农业主体近2,000户。

小微金融

本公司持续加大普惠小微客户支持力度,建立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并制定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41.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47亿元,增幅16.01%;普惠小微贷款户数3.41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05万户;当年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35%。

本公司广泛运用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切实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市场主体。报告期内,本公司累计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政策发放贷款247亿元,惠及6,000多家客户,落实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阶段性减息支持政策,按照“应减尽减、免申即享”的原则,切实缓解小微企业付息压力,累计为客户减息超1.3亿元,真金白银让利普惠小微客户。

本公司着力打造普惠金融产品矩阵。一是深化银担业务合作范围,大力开展市中小微担保基金业务,并与上海临港新片区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昆山市综合风险池、嘉兴市小微企业信保基金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开展合作。报告期末,本公司担保中心项下业务贷款余额约139亿元,较上年末净增约21亿元,位居同业市场前列。二是大力发展场景金融,满足客户资金需求,优化小微企业积数贷产品,客户可通过交易结算及各项合作情况获得授信;创新留抵退税贷贷款产品,以企业可获得的退税金额核定贷款额度。三是打造普惠金融新模式,成立微贷中心,聚焦各类市场、园区内的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微小客户,提供以信用、保证类为主要担保方式的贷款,报告期末,微贷产品贷款余额近8亿元,户均153万元。

本公司建立无缝续贷机制,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周转无缝续贷,成为首批无缝续贷业务试点银行,缓解小微企业短期资金偿付压力,降低客户资金周转成本。本公司制定了无还本续贷工作方案、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并加大T+0续贷、随借随还及中长期贷款产品创新及信贷投放。报告期内,本公司累计为中小微企业通过无缝续贷方式投放近790亿元,其中无还本续贷155亿元。

绿色金融

本公司秉持“打造长三角最具绿色发展底色的银行”战略目标,致力建设以绿色金融为底色的可持续发展金融服务体系,制定2035年绿色金融远景目标及《上海农商银行2021一2025年绿色金融发展战略》,重点聚焦绿色能源、节能环保、低碳智造、绿色建筑、绿色农业五大核心板块,全面性、系统化地推进绿色金融发展。

本公司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业务内涵。充分发挥集团综合优势,围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服务、绿色理财、绿色租赁五大业务方向提供绿色金融服务。本公司持续完善绿色信贷服务方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携手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落地全国首笔医纺业碳排放配额(SHEA)质押融资业务,有效盘活企业碳资产,激发企业绿色转型内在动力。报告期末,本公司绿色信贷余额435.6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0.32%,主要投向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绿色债券投资规模余额为90.3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0.94%;理财产品配置绿色债券16.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42%;绿色债券承销规模30.30亿元,绿色融资租赁余额69.89亿元(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

)。

投资银行

本公司深入推进“商行+投行”转型发展,形成“融资+融智”两翼协同的展业模式,通过打造“股、债、贷、资”四轮驱动的投行产品体系,实现主流投行产品全覆盖,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债券承销业务方面,本公司秉持“提高市场份额、做大客户数量、做好产品创新”的主旨目标,报告期内,主承销金额342.66亿元,承销金额同比增长10.46%,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金额排名方面位居全国B类主承销商首位,位居上海地区银行主承销商第9位,较上年末排名上升2位。在客户挖掘上,本公司持续营销市场成熟发债客户、挖掘培养潜在发债客户,为38家发行人发行57只债券,发行人数量同比增长58.33%,发行债券数量同比增长23.91%。在产品创新上,本公司成功落地包括全国首单“保障型租赁住房/碳中和”双贴标绿债、上海地区首单科创票据、上海地区首单乡村振兴资产支持票据等在内的9单创新债券项目。

并购业务方面,本公司以并购业务为企业发展赋能,聚焦科创企业、实体产业与上市公司等目标客群,着力为客户提供“并购融资+并购顾问+并购撮合”等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完善覆盖企业本身至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全方位并购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本公司产业并购业务数量逆势增长,业务结构持续优化,客群种类逐步丰富。一是以科创企业为核心,在“产业整合”及“五行赋能”等科创场景的赋能下,服务科创企业产业整合、并购重组、控股股东增持等金融需求。二是持续推动产业并购,根据重点产业转型方向与趋势,持续发力产业类并购重组业务,持续提升产业并购业务占比。三是支持资本市场多层次建设和有序发展,服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与再融资衍生业务需求,在符合政策导向前提下,支持优质房地产上市公司融资需求。

代理推介业务方面,本公司全力构建涵盖保险、信托、券商、租赁、基金等各类非银机构的撮合生态体系,借助同业机构产品二次挖掘本公司客户价值,力求实现“本行+机构+客户”的协同互动。报告期内,本公司与多家保险资管、租赁公司等非银机构建立总对总联系,初步搭建代理推介资金渠道库;代理推介业务落地规模、落地笔数、非息收入等均实现有效突破,助力本公司轻资本转型发展。

(二)零售金融业务

本公司坚守零售优先的战略定位,全面推进零售转型“九大体系”建设,优化组织架构,丰富产品体系,深耕重点客群,推进网点转型,加快数字赋能,加大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报告期内,客群规模和经营资产规模不断提升,零售贷款收益和风险控制有效平衡,品牌建设不断深化,业务发展质量和盈利贡献稳步增长。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6,967.1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68.74亿元,增幅12.40%,其中:储蓄AUM余额4,563.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04.00亿元,增幅18.24%;非储蓄AUM余额2,404.0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4.74亿元,增幅2.77%。个人贷款余额1,972.1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5.19亿元,增长7.36%。

零售金融业务关键指标(部分)

单位:人民币千元

零售客户及管理客户总资产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专业化经营整合业务资源,加大重点客群经营,提升零售价值贡献。一是加强客户分层分类管理,制定差异化经营策略,围绕拓客和经营目标,明确实施路径、职责分工、配套支撑,提升专业经营和价值输出能力。二是根据市场情况和客户风险偏好与需求的变化,以稳健型财富管理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抓手,帮助客户夯实储蓄、低波动理财和保障型保险等稳健类资产的基石,实现财富客户数量较快增长和AUM有效提升。三是推进资源渠道融合,强化公私联动机制,建立标准化营销流程,推动线上渠道建设,优化客户体验,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提供“1+N”产品组合,丰富客户权益,有效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四是聚焦“安享心生活”“月享心生活”“卡享心生活”三大品牌建设,系统推进活动策划和宣传,加强外部渠道合作引流,丰富品牌内涵,扩大品牌效应,推出“安享权益日”“安享沪惠保”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

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客户(不含信用卡客户)2,094.4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27.15万户,增幅6.46%,其中:贵宾及财富客户数91.54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4.17%;高净值客户数11.03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82万户,增幅19.77%;私行客户数3,334户,较上年末增长12.22%。金融资产(AUM)20万元及以上资产等级的客户中,有2项及以上财富产品的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92%;户均AUM61.89万元,较上年末增长1.1%。代发养老客群客户数117.68万户,较上年末增加5.06万户,管理代发养老客群客户金融资产(AUM)2,615.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54.63亿元。借记卡累计发卡量2,077.8万张,其中:工会会员服务卡发卡量570.33万张,敬老卡发卡量114.02万张,新版社保卡申领数217.62万张。

个人贷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致力于数字化全流程经营,通过科学运用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手段,深度挖掘并有效匹配存量客户信贷需求、拓展零售贷款业务场景应用;住房按揭贷款方面,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积极落实各项纾困政策,有序推进贷款投放;加强以数字化风控为核心的科技赋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1+N”线上化零售贷款产品体系,以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信贷需求。

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1,911.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4.75亿元,增长10.70%。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1,078.21亿元,较上年末下降3.13%;非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832.8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81%,其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76.7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7.63亿元;个人经营贷款余额(不包含个人经营用房贷款。)456.0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1.96亿元。个人不良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12.42亿元,不良率0.65%。房产按揭类不良余额5.14亿元,非房产按揭类不良贷款余额7.28亿元。

财富管理

报告期内,本公司深耕客户分层分类,深挖不同客群金融资产配置需求,一方面顺市而为,适度提升储蓄、稳健型理财及保险在重点客群中的配置比例,夯实财富管理的基石,有效推动AUM较快增长;另一方面,持续丰富和完善财富产品线,坚持“稳健”的财富管理定位,兼顾未来市场趋势与配置布局,优选回撤控制整体较优的管理人,布局固收+、养老FOF及权益产品线。报告期内,累计引入代销公募基金280只,累计发行资管信托产品164只,保险产品16款。

报告期内,本公司储蓄存款结构显著优化,人民币活期储蓄增量占比较上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人民币三年及以上定期存款增量占比较上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新增储蓄存款中三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占比19%,存款付息率大幅下降15BP。

报告期末,本公司非储蓄AUM余额2,404.0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4.74亿元,增幅2.77%。理财和保险的财富中收基本盘有效巩固,财富业务中收同比保持稳定。本公司紧跟个人养老金业务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推出“安享伴老财富管理账户”,以个人养老产品组合(分仓)账户为载体,涵盖养老专属保险、养老FOF基金、“安享”5年期理财等具备养老储备特征的特色产品,面向个人客户全生命周期,提供以养老财富规划和多元化资产配置为核心的综合化、差异化、一站式养老财富服务。上线手机银行“安享财富规划专区”一阶段功能,根据客户养老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养老储备资产配置方案,配置特色化专属养老产品,为养老财富的发展创造良好开端。

信用卡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信用卡业务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加快转变业务发展方式。持续加强优质零售客群的深耕经营,以客户零售整体贡献为维度,细化客户分层分类,推动借贷服务融通,优化活动权益配置,通过提供更精准、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体验,促动客户粘性提升。同时,聚焦客户对非接触式服务需求的日益提升,加速推动在线渠道提能,持续改善信用卡在线申办流程,不断提升客户线上服务体验。报告期末,本公司信用卡累计发卡量210万张。

(三)金融市场与同业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金融市场业务积极应对低利率市场环境,围绕“交易中心+代客中心”建设,持续提升投资交易能力,丰富代客产品体系,优化客户服务体验,致力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实现经营运作效能和价值创造能力稳步提升。

投资交易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交易转型及创新探索,不断做强金融市场投资交易业务。一是坚持履行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商职责,全力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投资认购“中国进出口银行支持上海复工复产主题金融债”等多笔债券。二是加强市场前瞻性研判,动态摆布资产负债结构,灵活调整投融资节奏,不断丰富组合策略运用,有效降低综合成本,经营质效持续提升。三是紧随要素市场创新,持续释放转型动能,入围外汇交易中心债券借贷匿名报价商,落地市场首笔北京证券交易所债券承销业务、上海黄金交易所履约担保型询价业务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做市支持交易,成功参与全国首单自贸区备证结构外币债券投资、全球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自贸账户项下债券投资。

报告期内,本公司保持市场交易活跃度,实现债券市场交易量同比提升约22%;外币债券投资余额等值人民币约36亿元,同比提升约33%;参与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外汇交易量超3000亿美元,综合排名列全市场前40位。其中:外汇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产品交易量约2,361亿美元,同比提升约36%。

代客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代客业务秉承金融为民理念,践行服务实体初心,积极响应客户多元化需求,着力优化客户服务体验。

人民币代客业务方面,本公司依托专业化服务能力,持续丰富产品体系、迭代产品功能,推出挂钩新标的的结构性产品和积存金实物金兑换功能,通过利率互换产品满足客户风险管理需求,着力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增强客户粘性。报告期内,本公司人民币代客产品活跃客户数同比提升约59%。

外汇代客业务方面,本公司积极宣传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完善外汇代客产品体系,致力推动企业客户通过外汇衍生产品规避汇率风险。报告期内,本公司代客外汇衍生产品交易量19.19亿美元,同比增长35%。

同业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深化“同业+产业”融合发展,围绕同业生态圈,整合资源、多维联动,有层次、递进式服务客户,通过综合化金融服务方案,不断延伸客户服务半径,助力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

外汇同业代理业务方面,本公司持续拓展同业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开展同业沟通与合作,维护并拓展全球代理行网络。报告期末,本公司全球代理行机构总数566家,继续保持国内农金系统领先地位。

资产管理

报告期内,本公司资产管理规模稳中有升,市场影响力持续扩大。报告期末,本公司理财产品总规模1,849.99亿元(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理财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农村金融机构首位。

加快推进理财产品创新,不断丰富完善理财产品体系。本公司理财产品形态已涵盖T+0现金管理类、T+1开放式、最低持有期、封闭式和定开型等,同时产品期限结构不断完善,报告期内发行首款“天天金”和“月月鑫”等短期产品,全面布局“财富+普惠+特色”的“5+X”理财产品体系。

积极打造特色产品及拳头产品。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发行首款乡村振兴主题理财产品;积极拓展合格投资者客群,发行“尊享鑫意”系列零售私募理财产品,丰富高端客户专属理财产品类型;搭建长期限、定期分红“安享鑫颐”产品体系,有效满足理财客户长期稳健投资需求。

充分发挥理财资金优势。本公司为近40家上海本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累计投放超41亿元;发行抗疫人员专属及复工复产主题产品,提升理财业务对一线抗疫人员的金融服务支持力度,为稳住经济基本盘提供金融服务保障。

增强对公客户粘性。本年度发行首款公司新客产品,积极推动理财新客挖掘工作,带动公司理财规模显著提升;本年度推出企业网银公司理财自助开通功能,实现理财签约、查询、交易及对账单管理等功能全流程线上化,对公理财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81.61%;对公理财客户“小、散”特征明显,小微客户占比80%以上。

(四)金融科技

本公司始终围绕“坚定数字转型”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科技与业务深度融合。报告期内,本公司开展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完善金融科技治理架构,有效提升业务与科技融合联动能力;推动金融科技研发流程优化,促进科技研发降本提质增效,推进战略精品项目实施,有效赋能业务发展;持续加大金融科技投入,强化科技队伍建设,注重知识产权保护,有效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保障。

报告期内,本公司科技投入9.95亿元,同比增长12.68%。报告期末,本公司专职金融科技人员715人,占员工总数7.86%,较上年末上升1.58个百分点;拥有软件著作权6项,国家专利5项。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第二届中国RPA+AI开发者大赛铜奖,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信用卡欺诈交易识别赛道第一名、反电信欺诈方案设计赛道第二名,“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上海赛区四项优胜奖等多项金融科技竞赛和创新奖项。

金融科技布局

报告期内,本公司完成金融科技顶层设计,明确数字化转型工作要求,坚持业务主导和科技赋能双轮驱动,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助力业务模式、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转型,建设为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型银行。

本公司制定“FOCUS+”数字化转型战略,建立以“123456”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工作体系。聚焦1个转型战略;巩固安全运行和组织人才2大保障体系;赋能业务发展、客户转型和社会治理3大领域;实施集团化管理、数字化经营、敏捷化研发、中台化架构4大策略;提升业务经营管理、全面风险管控、数据治理应用、系统自主掌控、组织融合联动5大能力;促进场景生态化、产品自助化、渠道综合化、经营数字化、风控智能化、营运自动化6大变革。

本公司构建“1+1+1+10+N”的金融科技组织体系,从全局视角优化金融科技治理架构。设立金融科技与创新业务委员会,成立数字化转型办公室,优化金融科技部组织架构和资源配置,并在本公司10个业务部门落实业技深度融合机制,在N个一定规模以上的分支行设置金融科技团队。

本公司建立“融合+”工作机制,推进以“联合决策、联合访客、联合实施”为核心的“三联合”,金融科技工作从“来料加工”向“煲汤式”模式转变。

科技赋能

报告期内,本公司加快推进金融科技战略精品项目,在科技赋能业务方面取得较好成效。

赋能零售业务方面,优化客户体验,更新发布手机银行7.0;顺利推进零售在线贷款业务在风控、科技、运营等方面的自主可控,完成数字化信贷平台回迁,系统支持10000+TPS,日处理授信能力百万单以上。

赋能对公业务方面,完善企业端金融服务功能,更新发布企业网银3.0;打通银行金融服务和企业交易环节,成功投产多银行财资系统并落地首单业务,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便捷服务。

赋能普惠金融方面,搭建数字化农业产业链平台,实现农业产业链融资功能的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辅助监测农作物情况,有效降低涉农贷款风险;发布“普惠易贷”“商业车险贷”“鑫农乐贷”等系列金融产品,有效提升涉农、小微、科技企业业务规模和市场竞争力。

赋能风险管理方面,新一代对公授信管理系统项目成功投产,实现对非零售授信客户的“全客户、全业务、全流程、全押品、全预警”管理,完善授信业务全流程管控和风险管理机制。

赋能运营管理方面,建设精益化运营项目群,科技赋能、优化流程,实现线下渠道的互联互通,并持续推进运营集约化进程,提升运营风险数字化监测能力,提升业务办理效率,提升客户体验。

基础工程建设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夯实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

升级技术管理,进一步明晰系统建设管理原则,制定投资策略、研发策略、运维策略和技术使用策略等,合理投入、高效产出、提升系统效能;持续制定和优化技术标准规范和最佳技术实践,丰富和完善技术资产,累计完成近100项。

升级研发管理,试点研发流程2.0,线上线下双线优化,线上改进审批环节,线下集中分析,研发效率明显提升;同时改进重大项目管理机制,细化项目分类分级管理,完善项目组织架构,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促进科技研发提质增效。报告期内,投产需求近1,900个,投产需求工作量近10,000人月,投产规模同比增长约20%。

升级风险管理,围绕风险排查、风险分析和风险指标三大支柱,提升科技风险管理能力,推动系统架构优化升级、科技制度体系持续完善,科技管理能力有效提升,项目研发质量和生产运维水平显著进步。

升级队伍建设,建立分层分类培养机制,打通职业发展通道,积极建设科技荣誉体系,营造奋斗文化,提升整体组织向心力,打造一支核心稳定、梯队合理、爱岗敬业的金融科技队伍。

数据治理

本公司持续深化数据治理,强化数据标准制标和落标机制,逐步完善客户主数据、产品主数据管理体系并推动落地,提升数据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公司金融、零售金融、风险控制等业务领域数据基础管理体系,夯实源头数据质量管理,以监管数据质量为核心,推进三层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增强数据质量闭环管理有效性,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打造全行底层的应用数据基础设施指标平台,统一全行指标管理流程,提升全行数据应用效率。深化外部数据对接合作,入驻上海数据交易所,与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等十余家政府类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合作关系,融合应用内外部数据,实现数据赋能。

金融科技创新

本公司依托“长三角普惠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平台,打造金融科技创新对外合作和交流的前沿窗口和融合基地。报告期内,本公司联合证券、保险同业机构,成立上海金融科技产业联盟智慧金融专业委员会,加强人工智能在金融领域的跨行业、跨市场、跨机构应用,促进同业机构间技术交流、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

本公司成立“满天星”金融科技创新研究社,建立健全金融科技研究工作机制,搭建公司内部金融科技研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打造一支具有较强学习和钻研能力的金融科技研究队伍,推出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并落地转化,助力科技赋能创造价值。

安全运维与信息保护

本公司以上海、深圳两地,上海张江、上海桃浦、深圳三个数据中心为布局,在“两地三中心”容灾架构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容灾能力,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生产运行管理机制和队伍,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支撑。报告期内,本公司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系统日均交易量突破千万笔,同比增长8.26%,核心账务系统业务时段可用率保持在100%。

本公司坚守安全生产底线,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健全一体化安全防御体系。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提升全员网络安全责任意识,持续实施互联网区域安全加固,提升威胁发现、阻断及纵深防御能力,顺利完成各类重点保障任务,信息系统保持安全平稳运行,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开展安全团队攻防能力建设,在监管机构举办的安全竞赛中持续保持区域行业领先。

(五)渠道建设

本公司牢固树立网点作为经营主体和利润中心的转型定位,有序推进网点转型,推动线下渠道升级,加快线上渠道建设,推动客户经营的线上线下交互,推进渠道一体化,实现渠道协同,使全渠道客户体验高效衔接;积极扩大网点服务半径,赋能社会治理。

网点经营

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优化网点布局,加快对空白区域的辐射覆盖及发展潜力地区的布局切入,重点关注市区及“五个新城”规划优化,持续加强郊区网点辐射覆盖,优化郊区金融环境,加快网点标准化建设,深化网点转型。

报告期末,本公司共有364家分支机构,其中:上海地区分支机构357家,上海郊区网点273家,占比76.47%,上海以外地区分支机构7家。报告期内,本公司完成机构调整9家,其中新设1家,迁址4家,撤并3家,更名1家。机构具体分布如下表:

(下转614版)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一、重要内容提示

1、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季度报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法律责任。

2、本公司法定代表人徐力、行长顾建忠、首席财务官姚晓岗及会计机构负责人陈南华保证本季度报告中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3、本季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且未经审计。

4、本公司于2023年4月27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本报告。

5、除特别说明外,本季度报告所载会计数据及财务指标为本集团合并数据,均以人民币列示。“本集团”是指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本公司”是指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二、主要财务数据

2.1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人民币千元

2.2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和金额

单位:人民币千元

2.3 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发生变动的情况、原因

单位:人民币千元

2.4 补充会计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1.贷款和垫款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和损失准备。

2.吸收存款本金不包括应计利息。

2.5 资本数据

单位:人民币千元

注:本集团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要求,采用权重法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采用标准法计量市场风险加权资产,采用基本指标法计量操作风险加权资产。

2.6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单位:人民币千元

2.7 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2.8 杠杆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2.9 流动性覆盖率

单位:人民币千元

2.10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盈利水平有所提升。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8.32亿元,同比增长7.49%。其中:利息净收入51.51亿元,同比增长3.77%;非利息净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20.72%。非利息净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9.13%,主要是本集团持续推进零售转型,积极开展旺季营销活动,代理业务手续费收入有所增长。

本集团实现归母净利润35.00亿元,同比增长12.44%;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28%,较上年同期上升0.01个百分点;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3.38%,较上年同期上升0.1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本集团发生业务及管理费18.07亿元,同比增长6.75%;成本收入比为26.65%,较上年同期下降0.08个百分点。

规模实力稳步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为13,209.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5.59亿元,增幅3.09%。贷款和垫款总额6,815.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8.85亿元,增幅1.62%;吸收存款本金9,620.4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5.56亿元,增幅1.97%。

资产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66.1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7%。拨备覆盖率为422.66%,较上年末下降22.66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为4.10%,较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水平保持良好。报告期末,本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3.08%、一级资本充足率13.11%、资本充足率15.55%,均符合监管要求。

公司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公司金融业务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化客户经营,强化产品研发、综合服务、功能迭代、渠道升级,着力服务实体经济。本公司对公贷款余额4,687.0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49.64亿元,增幅3.30%;对公存款(含保证金存款和其他对公存款。)余额4,583.96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00亿元,降幅0.07%。

客户拓展纵深推进。加快总行级战略客户战略协同,推进一户一策综合金融服务,先后与上海市现代农业投资发展集团、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大“总对总”合作力度和广度。聚焦园区客群做精、做深、做特、做准,升级推出“四百工程(“四百工程”是指以“百园万企”为营销工作主线,以“百团大战”“百户募集”“百家上市”为营销关键环节,聚焦园区客户、上市企业,发力募集、银团业务,旨在优化本公司产业类客户结构,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提升专业化经营品质。)3.0”,实现与上海特色产业园区及重点产业园区全面合作;深化渠道类客户提质扩面,建立长效化上行渠道拓展机制,与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签署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报告期末,本公司公司客户总数34.05万户。

重点行业支持力度不断深化。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能级,制定《分布式光伏贷专项服务方案》,健全绿色FPA体系,加大绿色信贷投放支持,持续丰富绿色金融内涵和业务产品体系,全力服务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报告期末,本公司绿色信贷余额(按照中国银保监会统计口径,包含绿色贷款、绿色信用证和绿色承兑汇票。)482.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66%。加大制造业支持力度,制定《上海农商银行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报告期末,本公司制造业贷款余额831.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12亿元,增幅2.60%,制造业贷款余额占比达17.75%。持续做好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与20家民营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文化旅游、商务服务、高端制造等众多行业,提供总额超520亿元的意向性综合授信额度。

产品服务持续优化。成功接入上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电子投标保函平台,落地首单业务。功能迭代“鑫智通”智能通知存款、单位大额存单、云版多银行财资管理、线上供应链、保函等产品及业务系统。推进对公电子银行渠道建设,上线企业网银3.0,从用户视角提供全新客户体验。

“投行+商行”转型发展。债券承销方面,实现债券承销规模115.66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占比100%,承销金额排名位居全国B类主承销商首位,位居上海地区银行主承销商第3位,排名较上年末上升6位。客户挖掘方面,坚持做好市场成熟发债客户的持续营销和潜在发债客户的挖掘培养,为16家非金融企业发行人发行18只债券。产品创新方面,紧跟政策热点,聚焦个性化的企业特点,树立创新产品社会示范效应,成功落地上海地区首单“乡村振兴+碳中和”双标签绿色中期票据主承销项目。

科创金融特色鲜明。制定《上海农商银行助力上海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与科创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面构建科技金融“四梁八柱”(“四梁八柱”是指基础、核心、高潜、产业四大核心客群,专营机构体系、企业评价体系、绩效考核体系、创新产品体系、科技人才体系、行业研究体系、数字风控体系、外部渠道体系八大体系。),持续打造以科创金融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纵深推进“鑫动能”客户综合服务,发布“鑫动能3.0”服务方案,形成以“五专服务+六维赋能”为核心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强重点科技型企业支持力度,推进上海市创新型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的专项金融支持服务;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围绕漕河泾开发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等科创高地新设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提升专营机制保障;建设符合上海科创中心特点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成立科创“鑫生态”联盟,启动创投孵化基地,独家协办2023年长三角科创企业改制上市培训班;提升行研能力,不断优化孵化器企业评价体系,持续加强对优质早中期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支持。报告期末,本公司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763.3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1.22亿元,增幅7.19%;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占比超16%。累计服务科技型企业超6,200户;“鑫动能”培育库企业达754家,综合授信规模超630亿元。

报告期内,本公司荣获“2022年度上海科技金融合作银行优秀奖”“2022年度上海知识产权金融卓越贡献奖”以及“2022年度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突出单位”等奖项。

普惠金融稳步推进。报告期内,本公司普惠小微信贷持续下沉,通过丰富客户分层梯度运营管理,围绕场景金融、产业链金融、批量获客、无贷户转化等重点工作推进普惠小微信贷投放,持续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民生等领域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水平。报告期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63.0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95亿元;普惠小微贷款户数3.4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0.06万户。持续推进重点产品流程优化,以无还本续贷、T+0续贷等方式,优化小微信贷流程,打造“商e贷2.0”业务模式;持续加强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集成预约开户、网点查询等常规便利操作,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提高业务流程效率,进一步推动形成普惠金融特色服务体系,高质量建设普惠特色品牌。报告期末,普惠在线贷款余额188.9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44亿元;微贷中心贷款余额11.17亿元,较上年末净增3.21亿元;微贷中心贷款户数758户,较上年末净增238户;微贷中心贷款户均147万元,加权平均利率为7.99%。为加强农业战略客户金融服务、巩固传统核心阵地,报告期内,本公司排摸涉农重点客户,形成农业战略客户对接机制,积极营销获客;响应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工作,持续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成功上线卫星遥感平台,当前已接入4个县区、2类作物的遥感数据,“卫星遥感赋能农业产业链金融”荣获上海银行业普惠金融服务优秀案例。报告期末,本公司涉农贷款余额651.6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39亿元。

零售金融

报告期内,本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零售重点客群和重点业务,以专业稳健的财富管理为抓手,以便捷高效的零贷业务为突破,努力打造以财富管理为引擎的零售金融服务体系,推动零售转型高质量发展。报告期末,本公司零售金融资产(AUM)余额7,171.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04.62亿元,增幅2.94%。个人贷款余额1,926.6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5.48亿元,降幅2.31%。

核心客群精准触达、精耕培育。报告期内,本公司打造重点核心客群专业化经营模式,深化产品、服务和权益体系,推出养老客群专属金融产品,以“稳健”为特色,做好老年客户的资产规划服务;强化公私联动机制,依托薪心通代发平台提升数智化企业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客群经营促活转化,提升产品覆盖率和贡献度;开启与上海老年大学合作,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打造“安享心生活”“月享心生活”“卡享心生活”三大重点客群服务品牌,推进“心家园”社区服务品牌建设,结合生活场景,丰富客群活动,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客户数(不含信用卡客户)2,123.04万户,较上年末增加28.63万户,增幅1.37%。

数字化经营助力零贷业务发展。报告期内,本公司加强零售贷款业务数字化全流程经营,拓展业务场景应用,优化业务结构,持续完善零售客户集市、标签平台、在线营销中心、移动展业平台等工具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精准营销模型,通过智能分析及决策手段,深度挖掘并有效匹配客户信贷需求,实现零售贷款业务数字化全流程经营;升级优化手机银行基础功能,整合信用卡APP,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金融服务;丰富线上活动,洞察客户需求,提高营销效率,提升客户价值。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580.80万户(个人线上渠道用户数包括个人手机银行用户数、个人网上银行用户数、微信银行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2.31%,电子渠道承载了全行95.53%的理财和86.20%的基金交易。合理增加线上消费贷款投放,为激发消费动能贡献金融力量,同时积极探索金融配套服务,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大力支持居民合理自住购房需求,有序推进住房按揭贷款投放;加强以数字化风控为核心的科技赋能,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信贷需求。报告期末,本公司个人贷款余额(不含信用卡)1,873.9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10亿元,降幅1.94%。其中: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1,051.7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46%;非房产按揭类贷款余额822.19亿元,较上年末下降1.27%。

稳健型财富管理特色突显。报告期内,本公司打造以稳健为特色的财富管理体系,持续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转型发展。主动应对新形势下市场波动和客户风险偏好调整带来的需求变化,通过专业引领、数据驱动、管理赋能,有效发挥财富管理业务在零售转型中的引擎作用,经营效能得到有效提升。一是持续深化客户分层分类经营,根据不同客群的特点与需求,完善与之对应的产品、服务、权益体系,提升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精准性与有效性。二是扎实推进以客户多元化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投顾式财富管理服务,一方面以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和价值型保险产品为抓手,加大稳健型保障类产品供给,巩固市场波动环境下客户资产配置的“压舱石”;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和提前布局“固收+”和权益类基金/资管产品线,持续培育价值投资和多元化资产配置的理念,不断提升专业化经营的能力和效能。

金融市场与同业

报告期内,本公司积极应对“资产荒”延续、资金利率震荡上行等市场挑战,围绕“交易中心+代客中心”建设,做优资产负债摆布,做精产品服务支撑,聚焦价值贡献创造。

投资交易效能夯实。一是聚焦板块轮动灵活化、策略调节敏捷化、指标统筹精准化,提升市场前瞻研判能力,快速响应降准等市场变化,择时开展资产负债配置,统筹平衡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性,持续保持市场活跃度。二是围绕国家战略导向,赋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绿色转型发展,承销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发行的2023年首期绿色金融债。三是谋求转型开拓创新,获得即期尝试做市机构资格,外汇业务能力和市场影响力跃上新台阶。报告期末,本公司外币债券投资余额等值人民币43.0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24%。

产品服务赋能提升。抓住债券市场阶段性机遇,升级“做产品”到“做策略”模式,聚焦目标客群,精准推出定制化产品,丰富零售产品矩阵,提升市场竞争力;以积存金场景化为契机,探索数字化线上营销新路径。深化“本行+客户+机构”协同赋能,强化客户分层管理,深挖客户合作潜力,促进“同业+产业”融合发展,加强综合化金融服务赋能。报告期内,本公司人民币代客产品活跃客户数同比提升172%。

资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本公司持续推进资产管理业务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丰富完善理财产品体系,提高资产投资管理能力,不断扩大资管品牌市场影响力,理财规模和综合能力继续保持全国农商银行首位。坚持客户为中心,加大低波稳健理财产品研发力度。发行“周周鑫”“鑫安利(安享款)”及“安享稳利”系列等低波稳健策略产品,提升产品净值表现稳定性,丰富以稳健为特征的理财产品线。依托客群生态良性循环,发行重点客群专享产品。针对代发工资、代发社保、工会卡及理财新客等重点客群发行专属理财,单款产品募集规模突破11亿元,持续提升客群经营赋能和客户价值创造水平。报告期内,本公司在《财视中国》主办的“第十四届基金与财富管理·介甫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农商行资产管理奖”“优秀现金管理产品”以及“优秀投资经理”三项大奖,实现机构类、产品类及个人类奖项的大满贯。

金融科技

报告期内,本行坚定“FOCUS+”数字化转型战略,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夯实科技基础,助力业务发展,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和金融科技持续高质量发展。

金融科技基础能力夯实。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丰富技术标准,推进企业级技术资产沉淀;优化科技项目管理体系,迭代完善研发流程2.0,提升科技响应能力,研发效率显著提升;健全测试管理体系,逐步扩大自动化测试应用场景及范围,提升测试效能;迭代更新业务系统群规划,推动规划蓝图有效落地;推进分支机构金融科技中场建设,完成多次联合访客、开展多轮专业培训,赋能分支机构金融科技能力提升,金融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报告期内,本公司获得第三届长三角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全球大赛金融机构最佳应用奖。

业务发展和管理能力提升。报告期内,本公司手机银行7.0项目完成预定目标,全方位提升APP线上运营化能力,助力基金、理财、养老、贷款等各类零售业务进一步发展;投产新一代商业汇票系统、保函及供应链业务优化项目,统筹规划实现商业汇票全生命周期管理;升级企业薪酬服务系统功能,企业端、移动端、银行运管端全面投产,实现企业代发薪酬的全链路逻辑闭环;建设普惠一站式综合服务项目,实现贷款小程序移动金融门户建设。

安全生产底线筑牢。报告期内,本公司持续筑牢安全防线,提升运维水平,核心账务系统业务时段可用率保持在100%,顺利完成全国“两会”重保任务,为客户提供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同时,数据中心服务能力成熟度提升项目有序推进,ISO 20000年度审核认证工作以零不符合项顺利完成。信息系统双中心双活建设完成8个系统建设投产,有效提升业务连续性保障水平。

三、股东信息

3.1 截至报告期末的股东总数、前十名股东、前十名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表

单位:股

四、其他提醒事项

4.1 重要事项进展情况

本公司已于2022年10月26日触发稳定股价事项,根据稳定股价方案,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自2022年11月9日起6个月内计划以自有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本公司股份,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国际集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本次合计拟增持的金额不低于7,348.00万元,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和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本次拟增持的金额分别不低于6,164.28万元、3,920.93万元。目前该方案尚未实施完毕。

相关内容详见本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披露的《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稳定股价方案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048)《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于稳定股价措施实施进展的公告》(公告编号:2022-051、2022-052、2023-002)。

4.2 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股东览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本公司限售流通股33,600万股(已质押)已先后被徐州市铜山区人民法院、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湖北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

报告期内,本公司落实监管要求,在股东质押本公司股份数量达到或超过其持有本公司股权的50%时,对其在股东大会和派出董事在董事会上的表决权进行限制。

五、季度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

2023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续)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合并资产负债表(续)

2023年3月31日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合并利润表

2023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续)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合并利润表(续)

2023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合并现金流量表

2023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续)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合并现金流量表(续)

2023年1-3月

编制单位:上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人民币千元

徐力 顾建忠 姚晓岗 陈南华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 行长 首席财务官 会计机构负责人

证券代码:601825 证券简称:沪农商行 公告编号:2023-016

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