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4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释义

在本年报中,除非文义另有所指,下列词语具有如下含义:

重要提示

1.本行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2.本行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2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3.2022年年度财务报告,已经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审计,并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2022年年度审计报告。

4.本行董事长刘江桥、行长王良平、财务负责人但晓敏,声明并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

5.本报告涉及未来计划等前瞻性陈述不构成本行的实质承诺,请投资者及相关人士保持足够的风险认识,并应当理解计划、预测与承诺之间的差异。

6.经本行第三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22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以2022年末股份总额5,573,974,960股为基数,每10股以现金方式派发红利0.3元(含个人所得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167,219,248.80元。

7.本报告中如出现总数与各分项数值之和尾数不符的情况,均系四舍五入原因造成。

1. 本行简介

1.1法定中文名称:重庆三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三峡银行)

1.2法定英文名称:CHONGQING THREE GORGES BANK CO.,LTD.

1.3法定代表人:刘江桥

1.4董事会秘书:姚姜军

1.5注册地址:重庆市万州区白岩路3号

邮政编码:404000

互联网网址:www.ccqtgb.com

客服电话:(023)96968

1.6信息披露报纸:上海证券报

年度报告登载网址:www.ccqtgb.com

年度报告备置地点:本行董事会办公室、总行营业部、各分支行营业大厅

1.7联系地址:重庆市江北区江北城汇川门路99号东方国际广场B栋28楼

联系电话:023-88890985

传真电话:023-88890022

1.8注册登记情况

首次注册登记日期:1998年2月16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001017116939742

1.9会计师事务所情况

会计师事务所名称:大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办公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1号学院国际大厦22层2206

1.10 报告期内获奖情况

2. 本行会计及业务数据摘要

2.1 报告期内主要经营业绩指标

(单位:千元)

2.2 报告期末前三年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千元)

2.3 扣除的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涉及金额

(单位:千元)

2.4 报告期末前三年主要业务信息及数据

(单位:千元)

附注:贴现包括直贴、转贴现,数据口径为贴现资产的公允价值。贴现面值余额2020-2022年依次为4,138,191.14千元,19,689,231.11千元, 17,760,418.45千元。

2.5 报告期末前三年补充财务指标

(单位:%)

2.6 报告期末前三年资本构成及变化情况

(单位:千元,%)

2.7 报告期末前三年杠杆率情况

(单位:千元)

2.8 报告期末流动性覆盖率情况

(单位:千元)

2.9 报告期内股东权益变动情况

(单位:千元)

2.10 报告期末大额风险暴露情况

(单位: %)

3.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3.1 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在主管监管部门关心指导下,积极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经营发展保持稳健态势。

存贷规模持续上升。截至报告期末,各项存款余额1729.6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363.78亿元。存贷款增速均呈两位数增长,大幅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个人存款大幅上升,达到857.84亿元,占全行总存款49.60%,连续4年实现超120亿元增长,大零售转型成效显著。投向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绿色、涉农、普惠、制造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快速增加,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53.68亿元、较上年增长23.07%,124.74亿元、较上年增长30.41%,236.52亿元、较上年增长29.27%,178.98亿元、较上年增长19.32%,88.48亿元、较上年增长6.41%。

服务创新持续发力。创新发放全市首笔林业碳汇项目授信业务、首笔“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贷款业务;率先落地全线上化“活体抵押”贷款融资、推出新市民专属贷款产品“新渝贷”;创新推出“阳光快贷”“科技成长贷”“惠企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担保公司类业务实现全线上化,建立“见贷即保”合作模式。

银行改革持续推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18项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完成自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组织架构改革,构建起主城支行新的管理体系。

风控合规持续强化。持续提升全面管理风险管理能力,认真抓好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信息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单项风险管理工作,全行风险管控有力有效。深入开展“内控合规管理提升年”活动,逐步构建起“抓党建、强合规、防风险、促发展”四位一体责任体系。

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2022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排名第418位,较2021年提升3位;在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位列第93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3.2 主营业务分析

3.2.1 主要利润表项目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营业收入46.06亿元,实现净利润11.93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减少12.21%和20.32%。报告期内本公司利润表主要项目如下:

(单位:千元,)

3.2.2 报告期各项业务收入构成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的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贷款利息收入和债权投资利息收入。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09.9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5.10%。下表列出报告期本行各项业务收入构成及变动情况:

(单位:千元)

3.2.3 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行实现利息净收入39.5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61%,是本行营业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利息净收入减少的主要因素是受市场利率下行影响,金融投资的资产收益率下降。报告期内本行利息净收入构成及增长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3.2.4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2.6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2.32%。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本行上年根据资管新规将发行的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全部过渡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本行对已结束的理财产品账户进行全面清理,将余额在上年一次性确认收入,该影响因素在本年消失,造成本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减少。报告期内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3.2.5 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行业务及管理费支出13.5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9%;成本收入比29.42%。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本年度利润下降影响,与利润相关的员工薪酬等人力成本相应减少。

下表为本行业务及管理费构成情况:

(单位:千元)

3.3 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3.3.1 概览

截至报告期末,本公司资产总额2,629.14亿元,较年初增加225.48亿元、增幅9.38%;负债总额2,417.30亿元,较年初增加217.89亿元、增幅9.91%;股东权益211.84亿元,较年初增加7.59亿元、增幅3.72%。主要资产负债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3.3.2 主要资产项目

一、贷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贷款总额1,363.78亿元(未含应计利息),较年初增长13.63%。

(一)报告期末,贷款总额(未含应计利息)的行业分布情况

(单位:千元)

(二)报告期末,贷款总额(未含应计利息)按担保方式分布情况

(单位:千元)

(三)全行前十名贷款客户情况

(单位:千元)

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余额173.17亿元,较年初增加29.42%。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三、交易性金融资产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102.64亿元,较年初减少17.97%。主要原因是本行部分交易性金融资产卖出或到期后,转而加大了其他债权投资的投资力度。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四、债权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债权投资余额494.57亿元,较年初减少0.89%。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五、其他债权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其他债权投资余额109.04亿元,较年初增加37.83%,主要原因是本行加大了金融债券的投资。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六、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余额2.77亿元,较年初减少1.8%,主要原因是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3.3.3 主要负债项目

一、存款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存款余额(未含应计利息)1729.64亿元,较年初增长17.12%;其中储蓄存款857.84亿元,较年初增长19.98%,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为49.60%;单位存款871.80亿元,较年初增长14.43%,占全部存款的比重为50.40%。具体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

截至报告期末,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余额46.40亿元,较年初减少22.33%。主要原因是本行境内非银机构的存款吸收规模下降。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三、应付债券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应付债券余额343.41亿元,较期初减少8.40%,具体情况见下表:

(单位:千元)

3.4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

3.4.1 公允价值计量相关内部控制制度

本行建立有《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及《重庆三峡银行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划分办法》等规章制度,相关部门就公允价值数据源、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确认,经核对无误后,进行账务处理。

3.4.2 公允价值计量依据和政策

本行按照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本行以活跃市场的价格计量相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存在活跃市场的,以最有利市场(即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的价格计量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且采用当时适用并且有足够可利用数据和其他信息支持的估值技术。公允价值计量所使用的输入值分为三个层次,即第一层次输入值是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本行优先使用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再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公允价值计量结果所属的层次,由对公允价值计量整体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输入值所属的最低层次决定。

对于在活跃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本行以活跃市场报价确定其公允价值;对于不在活跃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本行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其公允价值。本行划分为第二层级的金融工具主要包括债券投资等。人民币债券的公允价值按照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估值结果确定。所有重大估值参数均采用可观察市场信息的估值技术。

3.4.3 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项目

(单位:千元)

3.5 对外持有股权情况

(单位:千元,万股)

3.6 分支机构基本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建有87家分支机构,其中:万州分行及下辖支行15家,总行营业部、总行直管及下辖支行72家。具体有关情况如下表:

注:2023年1月13日,电报路支行更名为未来城支行;2023年2月15日,西永支行更名为科学城支行;2023年3月15日,渝北支行更名为红锦支行。

3.7资产质量情况

3.7.1 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良贷款余额24.13亿元,较年初增加8.19亿元;不良贷款比例1.77%,较年初增加0.44个百分点。全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3.7.2 重组及逾期贷款情况

(单位:千元)

注:逾期贷款是指本金或利息逾期的贷款余额。

3.7.3 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和核销情况

一、贷款减值准备金计提的依据和方法

本行采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结合宏观前瞻性调整,评估贷款的预期信用损失,计提损失准备。

本行按照贷款自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是否显著增加来判断是否确认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当贷款在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时,本行按照相当于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来计提损失准备;当信用风险显著增加时,本行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来计提损失准备。

一般地,预期信用损失为本行根据贷款合同应收的所有合同现金流量与本行预期将收取的所有现金流量之间的差额,并按初始确认时的实际利率进行折现。

二、报告期内,本行贷款减值准备金变动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37.33亿元。准备金变动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注:以上为本行口径数据。

3.7.4 针对不良贷款采取的措施

本行紧紧把握经济发展态势,高度重视风险聚集,多措并举,压实责任,持续推进不良贷款处置化解工作。一是管控增量,从源头准入、从过程管控中做实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防范和风险处置,保持底线思维,优化资产结构,全面提升资产质量。二是管好存量,用好用活纾困政策,早研究、早谋划、早预测,对小额不良贷款化解做出策略性、创新性安排;聚焦重点行业、重点区域和重点客户,建立重点管控项目风险化解名单,进一步发挥特殊资产管理专业化优势,提升诉讼与执行质效,加速不良贷款出清。三是深挖核销,充分发挥核销在不良处置中的积极作用,有效稳定资产质量。同时不断提升已核销贷款持续管理和清收处置,通过积极清收创造价值。四是加大合规检查力度,严肃问题整改与问责,增强问责震慑力和约束力,牢固树立依法合规经营理念。

3.7.5 主要生息资产类别、日均规模及平均利率

(单位:千元)

3.7.6 主要付息负债类别、日均规模及平均利率

(单位:千元)

3.7.7 期末所持金融债券

一、报告期末,本行持有金融债券按类别分布情况

(单位:千元)

二、报告期末,本行持有国债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持有国债的账面价值36.61亿元。

三、报告期末,本行持有金额前十大金融债券情况

(单位:千元)

3.7.8 应收利息及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情况

一、报告期末,本公司应收利息情况

(单位:千元)

二、报告期末,本公司其他应收款情况

(单位:千元)

3.7.9 抵债资产情况

报告期末,本行抵债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千元)

3.7.10 报告期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开展情况

本行作为发起机构于报告期内开展了兴渝2022年第一期微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业务,以本行合法所有的19.87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作为入池资产,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优先A档资产支持证券12.5亿元,债券简称“22兴渝1A”,代码2289168,发行票面利率2.60%;优先B档资产支持证券2.30亿元,债券简称“22兴渝1B”,代码2289169,发行利率2.84%。本行自持了所有的劣后档资产支持证券。所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在报告期内均正常付息兑付。

3.7.11 可能对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造成重大影响的表外项目余额

(单位:千元)

3.8 逾期未偿债务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不存在逾期未偿债务情况。

3.9 面临的主要风险及相应对策

本行持续完善全面、全员、全流程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实施风险管理策略,强化风险偏好及限额管理,持续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并运用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工具,不断推进风险管理数字化建设,夯实风险管理三道防线。

3.9.1 信用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信用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风险评估结果为可控。

一、强化政策偏好和统筹管理。全面落实监管意见、细化风险限额指标、两会一层积极管控、牵头部门强化统筹。

二、调整业务策略和准入政策。突出主责聚焦主业、调整业务营销指引、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加强评审政策指导、积极做好延期纾困。

三、做实贷款“三查”和履职管理。重视制度流程建设、加强贷前尽调质量控制、审批环节质量控制、合同面签风险控制、放款环节风险控制、贷后环节履职管理。

四、增强风险缓释和抵补能力。强化押品风险管理、增强风险抵御能力、按季开展压力测试。

五、完善风险预警与处置机制。推进智能风险预警、优化风险监测措施、做好逾期贷款催收、持续改进风险分类、落实质量管控机制。

六、加强监督检查与问责管理。做实全流程责任清单、加强专项排查检查、强化履职问责处罚、强化内部审计监督。

3.9.2 流动性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已建立董事会及其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相关部门组成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报告期内,本行高度重视流动性风险管理,持续优化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制定了2022年流动性风险偏好和限额指标管理方案;定期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审慎评估未来流动性需求;不断完善流动性风险应急计划,针对特定事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开展流动性风险应急演练,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同配合,提高流动性风险应急能力;借助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精细化水平。

本行对流动性风险进行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有效控制,运用现金流测算和分析、限额管理、资金来源管理、优质流动性资产管理等方法持续监控流动性风险。本行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控制资产负债期限错配;不断优化流动性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和市场流动性的分析,提高流动性应急管理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有效应对流动性风险。报告期内,本行流动性状况良好,各项流动性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

3.9.3 操作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以“有效控制、高效运行”为原则,全面、客观、审慎地开展操作风险管理各项工作,风险评估结果为可控。

一、推进运用新的管理工具。落实操作风险管理三年提升规划,推进建立实施标准问题库以及风险与控制自我评估、关键风险指标、损失数据收集等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不断完善与本行业务复杂程度相匹配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以全面提升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助推业务高质量发展。

二、开展各类风险排查。整合全行监督检查资源,制定全行监督检查工作方案,整合制定监督检查计划,强化对重要业务、高风险领域的监督检查,确保及时全面掌握管理漏洞和不足,坚持问题即查即改,加大操作风险防控力度。

三、强化员工行为管理。科技赋能员工行为管控,聚焦监管重点、管控难点,持续优化员工行为预警系统,通过采集互联网贷款、司法诉讼和失信人名单等外部数据,结合行内交易流水,常态化开展员工异常行为排查,抓好“关键少数”,及时堵截风险隐患。

四、做实案件防控。落实案件防控重点工作,定期组织开展全行性内控合规、案件防控暨反洗钱工作会议,规范案防工作标准,认真查找差距不足,积极推动案件和案件风险的调查、处置,开展案件反思整改,举一反三,以案促改、以案促治。

3.9.4 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导致重大影响的信息科技风险事件,风险评估结果为可控。

一、持续做好信息科技风险监测。采取非现场监测和现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时、动态监测,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识别风险。做好客户金融信息保护工作,开展客户金融信息专项评估和排查等专项检查,切实落实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要求。

二、夯实信息科技风险评估工作。开展信息科技整体风险评估及各专项风险评估,做好重要信息科技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加强科技外包风险控制,保障新一代核心系统顺利投产。

三、深化业务连续性管理。开展业务影响分析,制定全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和资源建设规划,加强重要业务连续性的基础保障,不断优化业务连续性应急预案,切实开展系统真实切换背景下的业务连续性应急演练,充分验证灾备资源的有效性,做到“真切”“真演”。

3.9.5 合规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坚持党建引领,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监管政策,扎实开展“内控合规管理提升年、强化年”活动,全面推进合规管理网格化,建立“三级”网格化管理主体架构,完善合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合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评估结果为可控。

一、持续完善合规管理机制。加强党的领导,将合规管理贯穿于公司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切实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突出顶层方案设计,积极构建合规管理网格化体系,促进“党建+合规+发展”有效融合。

二、多措并举丰富合规管理工具。认真开展“内控合规管理提升年、强化年”活动,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人员,坚持科技赋能,加大员工异常行为监测,推动制度体系、操作流程、合规文化建设等领域取得进步。

三、从严问责和精准问责并举。坚持“尽职免责、失职问责”,持续完善问责体系。三道防线形成监督合力,对有章不循、违规操作、屡查屡犯的违纪违规行为严肃问责处理。

四、着力打造内控合规文化。结合“八五”普法规划,确定每年7月为集中宣传月,以上率下,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合规为本”合规理念,持续提升全员底线思维和规矩意识,塑造良好合规生态。

3.9.6 洗钱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遵照“风险为本”原则,持续完善洗钱风险管理内控机制体系,深入开展自查问题整改,扎实履行反洗钱基本义务,不断强化洗钱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全面筑牢洗钱风险防线,全年未发生重大洗钱风险事件,洗钱风险管理有效。

一、完善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全面评价洗钱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合规性、规范性和实用性,统筹外规内化,强化制度建设,形成多层次洗钱风险管理内控体系。

二、加强洗钱风险管控能力。定期召开工作会议,落实统一风险管控策略;合规开展客户尽职调查,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高效开展交易监测报告,切实做好业务风险管理;严格实施考核,通过现场和非现场检查引导合规履职;多层次开展培训,全方位开展宣传,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三、提升洗钱风险防范水平。完成反洗钱工作平台和名单监控系统优化升级,新建模型实验室、机构风险评估等创新功能,提升洗钱风险识别、评估效率。

3.9.7 市场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秉持稳健的市场风险偏好,密切关注市场波动,跟踪市场变化趋势,积极防控利率、汇率风险,风险评估结果为可控。

一、防控利率风险。加强每日盯市和市场预判,将市场风险的防范与本行的整体资产配置结合起来,合理控制资金交易头寸整体规模;同时根据市场走势灵活配置资产组合及调整组合久期,适当平滑利率波动对本行市场风险估值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防范汇率风险。加强外汇汇率市场研判,提升汇率风险控制能力,根据外汇市场走势,适时动态调整外汇敞口规模、外汇资产规模等,最大程度上避免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3.9.8 声誉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报告期内,本行高标准开展各项工作,声誉风险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不断增强,全行声誉风险整体可控。

一、完善制度体系。及时制定、修订相关制度,声誉风险管理的制度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强化预警能力。采取自主监测和第三方专业监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舆情监测密度、广度,及时掌握网络舆情。时刻关注社会各界反映和评价,及时掌握社会舆情。

三、加强风险评估。组成风险评估小组,对声誉风险开展科学准确评估,并精准分级分类,制定可行性应对措施。

四、加强沟通汇报。严格做好声誉风险日常报告和重大事项报告,加强与主管监管部门沟通汇报。

五、抓好应对处置。针对突发事项,制定专项应急方案,成立应急领导小组,高效开展应对处置工作。

六、扩大形象宣传。强化品牌建设,唱响“三峡好声音”,积极展示本行服务实体经济、履行社会责任的正面形象。

七、夯实基础管理。做好声誉风险培训、应急演练、保密意识培养等基础工作,为提升声誉风险管理质效提供强有力保障。

3.9.9 战略风险状况及管理对策

本行坚持强化战略管理,持续做好战略风险防控,战略风险可控。

一、强化战略风险常态化管理。切实履行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对本行战略目标和年度经营目标执行的督查职责,充分运用经营情况报告机制,畅通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沟通渠道,有效识别和防控战略风险。

二、完善战略评估管理。做实战略执行评估工作,提炼亮点、发现不足、剖析原因、确定策略,力求做到提振发展信心、增强发展动力、优化发展路径,保障战略目标有效落实。

三、坚持稳健经营战略。以国家战略导向,以服务重庆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稳健经营战略,完善治理机制,提升经营质量。

3.10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3.10.1 未来经营环境分析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将成为常态,我国仍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虽然面临诸多挑战,但我们也清楚的看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2023年经济运行将整体好转。重庆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确定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的美好蓝图,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号工程”、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点领域,全力推动重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随着经济环境持续优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奋进道路上,本行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10.2 公司发展举措

2023年,本行将立足“新金融”,全力推动价值创造、市场竞争、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的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重点实施七大“强基行动”:

一是实施铸魂强基行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三峡银行落实落地。深化基层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全面推进清廉金融文化建设,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二是实施科技强基行动,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优化完善新核心系统,加强数字化支撑能力建设;强化新技术应用,加强数字化运营能力建设;大力发展场景金融,加强数字化营销能力建设;注重管理提升,加强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

三是实施拓客强基行动,深入服务实体经济。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支持实体经济、支持制造业、支持普惠小微,科学锚定未来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低碳金融、普惠金融,积极推动个人碳账户试运行,着力培育新的基础客户群,抢抓新的优质资产,夯实新的发展基础,不断优化业务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利润结构。

四是实施合规强基行动,深化合规内控管理。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持续营造浓厚合规氛围;深入推进合规管理“网格化”,推进线下网格化管理,探索线上智能化管控,完善合规管理体系;扎实抓好案件防控处置,推动形成“预警、调查、处置、问责、整改”闭环。

五是实施除险强基行动,深入开展全面风险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确保流动性安全平稳;前瞻性做好信用风险管理;全方位提高系统质量,确保信息科技安全;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维护良好形象;压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维护安全稳定经营环境。

六是实施改革强基行动,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深入落实国有企业改革要求;深化薪酬分配与员工职位体系改革;配套开展绩效考核体系改革;深化授信评审体系改革。

七是实施内生强基行动,深入推进自身建设。抓执行重质效,聚焦关键环节,分解目标任务,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加强跟踪问效,确保落地落实;讲团结聚合力,深入构建总行围绕基层转、基层围绕客户转的工作格局,凝聚共促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强队伍筑根基,加强学习提能、人才引进、员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青年成长成才工作。

3.10.3 2023年度经营计划

2023年,根据本行战略发展规划,科学设定经营计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各项业务稳定增长,确保核心业绩指标持续向好,力争全面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

4. 股份变动及股东情况

4.1 报告期内股本变动情况

4.1.1 报告期内股份总数及结构变动

(单位:万股)

注:本报告期将国有股份细分为国有控股和国有参股。

4.1.2 报告期末前三年历次股份变动情况

2020年、2021年及报告期内,本行股份总数未发生变化。

4.2 报告期内股东情况

4.2.1 报告期内股东总数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股东共442户,其中法人股东39户,财政股东1户,个人股东401户,未确权账户1户(本行股东重庆市万州区旅游侨汇商品供应公司、重庆市万州区第二五金交电化工公司于2021年12月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结注销登记手续,现将其纳入未确权账户管理。)。

4.2.2 报告期末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注: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关联方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持有本行股份18,532,800股,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计持有本行股份295,598,160股,占本行总股本的5.303%。

4.2.3 本行实际控制人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不存在实际控制人。

4.2.4 报告期末本行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情况

一、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二、精工控股集团(浙江)投资有限公司

三、中国希格玛有限公司

四、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注:根据相关监管规定,重庆兴农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与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并计算持股比例,但不纳入本行主要股东的管理范畴。

五、绍兴远东热电有限公司

4.3 本行主要股东股份质押及冻结情况

注:质押状态及质押股份均以在本行办理时间为准。

4.4 股权转让情况

注:1.转让日期指在本行办理股权过户手续的日期;

2.2021年4月29日,重庆市南岸区人民法院出具《执行裁定书》((2020)渝0108执2993号之二),裁定将被执行人重庆万润建材销售有限公司持有的本行2,779,920股股份作价7,273,938.67元,交付申请执行人重庆新娇杨商贸有限公司抵偿债务,本行正在审核重庆新娇杨商贸有限公司的股东资格,尚未办理股权变更;

3.2021年8月11日,湛江国际仲裁院出具《裁决书》((2021)湛仲字第870号),裁定将被申请人中迪禾邦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本行50,000,000股股权变更登记至申请人重庆紫钧投资有限公司名下。报告期内,本行正在审核重庆紫钧投资有限公司的股东资格,尚未办理股权变更;2023年3月,本行为重庆紫钧投资有限公司办理了股权变更手续。

4.5 持有本行股份10%以上的股东情况

4.6 本行大股东股权质押情况

注:1.本表中的解押时间为在本行办理解押手续的时间;

2.在报告期内,本行股东精工控股集团(浙江)投资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不到10%,仅提名一名董事,不再列入大股东范畴。

4.7 本行股东权利限制情况

4.7.1本行股东表决权限制情况

4.7.2本行股东的其他权利限制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本行股份不存在冻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