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版 基金·视点  查看版面PDF

泰信基金董事长李高峰:20年征程“老树发新芽” 夯实地基捕捉跃升机遇

2023-05-2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李高峰

泰信基金董事长李高峰表示,多维度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是公司的立身之本,而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在某些特定领域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则是未来实现突破的战略方向

◎记者 朱妍

20年征程再出发,泰信基金这家2003年成立、以权益投资为特色的基金公司,在经过市场化改革后,正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只有披着偶然外衣的必然。如果做一件事满分100分,那么60分归功于专业,剩下的则需要对正确判断的坚持。”泰信基金董事长李高峰说,多维度提升投研核心能力是公司的立身之本,而坚持差异化发展路线,在某些特定领域形成一定的比较优势,则是未来实现突破的战略方向。

守正创新

泰信基金“老树发新芽”

“当下的泰信基金,就像‘老树发新芽’。作为行业内的一家老牌公司,我们最大的优势与禀赋是深厚的底蕴,包括稳定的股东方、成熟的公司治理架构、完善的风控投研体系、紧密的营销渠道关系以及成体系的人才梯队培养机制。”李高峰说。

自去年7月初任职泰信基金董事长以来,李高峰一直处于忙碌状态。“留给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奋起直追的时间是很紧迫的。目前,泰信基金在加速推进股东增资,为后续进一步夯实公司经营资本以及推动业务发展奠定基础。”李高峰说。

雄厚的股东背景是泰信基金的一大优势。公司第一大股东山东省鲁信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山东省财政厅的直属公司,也是山东省重要的投融资主体和资产管理平台。作为鲁信集团打造省级金控集团战略的重要一环,泰信基金有机会深入参与金控协同发展。公司另外两家股东单位江苏省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和青岛国信实业有限公司,也都具备相当的金融资源及实业资源。因此,对股东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有效协同,将始终是泰信基金重要的发展课题。

与此同时,公司已从顶层制度化的角度全面优化了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办法。李高峰表示,从长远角度看,适合公司发展阶段的、明确的激励机制有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心针”,有利于调节平衡股东、公司、员工之间的利益,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尽管泰信基金曾因各种原因发展陷入停滞,但经过2020年以来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坚持正确的发展战略,凭借多年积攒起来的实力,公司得以重新起航,较快地实现了突破性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的公募资产管理规模接近400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12.89倍,创公司历史新高。其中,权益类资产增长1.93倍,债券类资产增长36.75倍,非货基金合计增长4.06倍。

打好地基

建设多元化投研体系

“打造研究驱动型公司是泰信基金的重要目标,为此近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夯实地基,不仅向投研团队倾斜了大量资源,而且在人才培养与晋升上建立了市场化的制度,锻造出一支梯队层次完善、高专业度、以长期绩优产品为业绩导向的投研团队。”李高峰说。

近些年,泰信基金在投研体系、投研机制及投研方法论等方面的整体性变革,激发了投研团队的积极性。在公司“青训营”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下,权益投资少壮派在行业内崭露头角。以吴秉韬、徐慕浩、董季周等为代表的一批人气基金经理,在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化工、消费升级等新兴领域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拥有足够的阳光和雨露以及足够包容的生长空间,植物才能自由成长,我希望公司能建立这样一个多元化、研究驱动型的团队和生态文化。”李高峰对记者说,在基金经理培养上,泰信基金已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且不断革新的内部晋升机制。

不仅要“取长”还要“补短”,泰信基金的“短板”在于此前较为薄弱的固收领域。和权益主要靠内部孵化不同,固收投研团队的建设更多依靠外部引入。随着郑宇光、李俊江等多名固收领域干将的加盟,泰信基金的固收业绩和规模显著提升。海通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泰信基金近两年固收类投资业绩在全行业排名第一。此外,公司固收资产规模也从2019年底的5.51亿元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330.25亿元。

对于公募基金行业高级人才流动频繁的问题,李高峰的解决办法是“软硬兼施”。一方面,硬性的薪酬激励必不可少,让基金经理的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另一方面,提升软性的文化氛围,尽量留住绩优基金经理,与公司共同成长。

“投研团队的短期发展目标是扩充研究队伍,将研究人员和投资人员配比从目前的1:1提升至3:1。在投研人员的扩展上,不仅要在细分行业研究方向上继续深挖,为基金经理提供更多的研究支持,而且还要在宏观策略把控上弥补基金经理的不足,最终呈现既有收益优势又能有效控制波动和回撤的‘长跑’产品。”李高峰说。

空间广阔

中小基金公司也能实现跃升

“当下居民大类资产重新配置的时间窗口正在打开,但背后的行业竞争也愈发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头部基金公司的整体运作处于产品业绩佳、知名度高易于销售、对代销渠道议价能力强的良性循环中。”李高峰说,尽管如此,中小基金公司也拥有足够广阔的发展空间。

李高峰表示,目前来看,泰信基金未来实现“量级跃升”是可期的,但必须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既要守正,坚持投研驱动战略,又要保持创新的心态,尝试差异化发展路线。

除了铸造核心的投研团队,在创新方面泰信基金也锐意进取。以公募REITs业务为例,去年以来,泰信基金充分发挥股东优势,积极参与山东省部分基础设施企业项目的投标,积极拓展新业务。李高峰认为,在公募REITs业务上,各大基金公司处于同一起跑线,公募REITs是未来寻求新突破的重要方向。

“中小基金公司在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要‘一个碉堡一个山头’地去攻克难点,通过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不过,对中小基金公司来说,产品创新对公司投研、销售、IT系统等综合实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验,因此我们不会冒进,会在做好各方面资源储备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李高峰说。

对于当下行业内一些追逐快速发展而忘却初心的短期行为,李高峰直言,高质量发展是公募行业持续健康壮大的安身立命之本,一味贪快贪大会犯下饮鸩止渴的大错。未来,在践行高质量发展上,泰信基金除了要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业绩回报,还会加强党建、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廉洁从业以及投资者教育等工作。

“中国资管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个机遇是历史性的。泰信基金将牢牢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全力构建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新的突破和跃升。”李高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