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年度报告摘要
1.重要提示
1.1 雪松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雪松国际信托”“雪松信托”或“公司”)2023年第三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其中蔡建城董事投出弃权票。公司董事会及其他董事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本年度报告摘要摘自年度报告全文,客户及相关利益人欲了解详细内容,应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1.2 公司独立董事声明:保证本年度报告的内容真实、完整、准确。
1.3 中喜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年度审计报告。
1.4 公司负责人、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及会计主管人员声明:保证年度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2.公司概况
2.1 公司简介
■
注:表中信息为报告期末情况
2.2 组织架构
■
3.公司治理
3.1 股东
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共有10家股东。前三位股东相关情况如下:
表 3.1(股东)
■
注:1.★表示公司实际控制人;
2.江西省江信国际大厦有限公司及公司其它股东江西省金象投资有限公司和江西金麒麟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同一控制下的三家公司,该三名股东为一致行动人。
3.2 董事会、董事
报告期末,公司董事会、董事相关情况如下:
表 3.2-1 (董事长、董事)
■
表 3.2-2 (独立董事)
■
3.3 监事会、监事
报告期末,公司监事会成员相关情况如下:
表 3.3 (监事)
■
3.4 高级管理人员
报告期末,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相关情况如下:
表 3.4 (高级管理人员)
■
3.5 公司员工
报告期末,公司共有在册员工658人。
表 3.5 (公司员工)
■
4.经营管理
4.1 经营目标、方针及战略规划
4.1.1 经营目标
一一立足信托本源实现转型发展。着力发展具有直接投资特点的资金信托支持实体经济,在服务信托、证券类信托、慈善信托、家族信托等本源业务中打造竞争优势。
一一坚持审慎合规提升风控水平。专责部门多措并举全力处置化解历史遗留的风险项目,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压降存量风险,全力防控增量风险。
一一践行受托责任重塑品牌形象。践行“受人之托,忠人之事”信托文化,为实体经济发展和居民财富增长提供综合服务。
4.1.2 经营方针
一一回归本源。公司推动专业化资产管理和投资研发团队建设,着力强化主动管理能力,以实体经济需求痛点为发展着力点。
一一诚信尽责。公司秉承受益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坚持至诚至信的服务宗旨,为客户创造可持续价值。
一一审慎合规。公司将始终秉承审慎精细、勤勉尽责的理念处理信托事务,将防范风险和控制风险作为开展各项业务的前提。
一一守正创新。公司在遵循监管规定的基础上,探索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信托业务领域,提升金融科技的研发、建设和应用水平。
4.1.3 战略规划
公司坚持“守正创新、诚信尽责、稳健合规”的经营理念,积极发挥信托功能,致力于成为优质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公司将持续立足信托本源实现转型发展,坚持审慎合规提升风控水平,践行受托责任重塑品牌形象。公司将围绕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目标,坚持走好特色化、差异化、专业化的轻型发展道路,实现稳中求进、质效并举,以规范的公司治理引领转型发展,以稳健的展业策略推动科学发展,以审慎的风险管理实现平稳发展。
4.2 经营业务的主要内容
4.2.1 固有资产运用与分布(母公司)
单位:人民币万元
■
4.2.2 信托资产运用与分布
单位:人民币万元
■
4.3 市场分析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我国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信托业及公司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共存。
有利因素: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年度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随着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开、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地产行业调控转向等因素刺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运行总体回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社会财富大幅积累,财富的管理、传承等需求逐渐增强,信托市场需求旺盛,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发挥信托优势、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包括“资管新规”“规范信托业务分类”在内的一系列监管政策陆续出台,监管部门对于信托业未来的发展定位已经基本清晰,信托业对转型形成共识,信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信托业风险总体可控,监管部门加强窗口指导,引导信托业稳健可持续发展,信托公司更加注重风险防范、控制与化解。
不利因素: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能源价格大幅飙升,全球通胀水平高涨,主要发达经济体开启加息模式,流动性持续收紧,全球经济承受显著下行压力;受新冠疫情的持续冲击,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持续暴露;全国房地产市场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商品房销售规模大幅下降,居民中长期贷款意愿减弱,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下滑,进一步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收入减少,还款压力大增;资管机构竞争、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信托业财富管理业务面临较大挑战;随着强监督、严监管的金融防风险趋势进一步加强,通道业务、融资类业务和房地产业务管控严格,信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短期内面临较大冲击;信托行业处在转型关键时刻,中小型信托公司转型难以“一蹴而就”,标品、家族信托等本源类业务规模尚小,2022年度资本市场表现也一定程度制约了标品业务的快速发展。
4.4 内部控制
4.4.1 内部控制环境与文化
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公司治理结构是内控建设的源头,公司严格遵循《公司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治理指引》《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相关要求,不断健全“三会一层”建设,规范公司治理机制及运作,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互相分离,形成制衡。同时“三重一大”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综合公司性质、发展战略和管理要求等,合理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组织架构体系及工作机制。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形式,公司不断完善内审机制,推动内审工作规范化,强化内审工作质效。员工的素质控制是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定完善多项制度,加强员工聘用、培训、考核等方面对员工素质的提升,根据转型发展需要,不断培养专业团队,为公司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
公司高度重视内控文化体系建设,加强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环境与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匹配性研究,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坚持以受益人权益为出发点,以合规经营为落脚点,逐步推动完善涵盖企业核心价值、发展战略、运营管理、行为规范的合规文化体系。公司将内控合规文化列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通过制度约束、绩效引导、教育培训、执纪问责等多种方式,深化内控核心理念,营造合规守矩的良好氛围。
4.4.2 内部控制措施
公司建立了涵盖公司治理、风险合规、审计监察、财务管理、业务发展、人力资源、财富管理、信息技术、行政运营等多维度的前中后台联动的内部控制体系,确定部门职责范围、岗位权限以及流程控制节点。公司整合业务团队、充实中后台人员力量配备、加强中后台管理,公司前、中、后台相互隔离,各部门和岗位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公司配备了具备履行职责所需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内控合规管理人员,各部门设置了兼职合规专员,提升了三道防线的独立性、协同性和有效性。
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管理与审计委员会,督促公司全面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2022年撤销法律风控中心,新设风险管理部、法律合规部,分别统筹风险管理、合规管理工作,在强化风险管理战略性设计的同时,组织、协调、监督业务部门履行合规职责;设有运营管理部,负责项目运营监督程序,加强对项目实际操作的过程审批,提升风险防范的效能;设有审计监察部,在公司董事会的领导下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以风险为导向建立查错防弊机制,对审计或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违反公司制度等问题,督促整改、提出问责或处罚建议,落实内部合规问责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最后一道防线作用。
公司持续健全和完善各项内控制度及流程,报告期内组织专门力量全面梳理完善公司制度,召开会议研究审议,有效夯实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公司建立了信息技术核心业务系统、自动化控制流程系统,核心业务信息系统按最小单位赋权原则,分级授权,端口定期更改权限密码,内外网采取了物理、技术隔离,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基础保障。公司定期对业务项目进行合规、风险评估审查,加强案件风险排查,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异常行为排查。公司每年按计划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及内部控制评价专项审计,监督内控合规执行的有效性,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或不足进行改进完善。
4.4.3 监督评价与纠正
公司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持续的监督和评价,总体上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
公司审计监察部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价及经营管理活动的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及经营管理活动按计划进行审计检查、评价,根据审计检查结果提出内部控制缺陷和经营管理问题以及改进建议,并及时报告。
公司重视案件防控、风险防范和员工行为管理等工作,按季常态化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员工行为排查、业务风险排查等,防范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等。公司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坚持合规经营,针对违规行为严肃问责。
4.5 风险管理
4.5.1 风险状况
(1)信用风险状况。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方不履行约定义务而形成的风险。报告期内,受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监管政策变化、房地产融资政策虽有改善但效果仍有待观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部分业务交易对手尤其地产类交易对手再融资能力下降,流动性承压,信用履约能力下降。
(2)市场风险状况。市场风险是指在固有及信托业务经营中所面临的因市场参数的波动而产生的风险。报告期内,市场风险主要涉及证券投资类业务,受疫情不断反复,经济增长乏力,居民消费意愿疲软,叠加外部地缘政治危机、美元升值、美股下跌等因素影响,A股市场持续下跌。市场交投活跃度同比有所下降,股基交易额和两融余额均有所下滑;债券发行规模较去年同期小幅增长,二级市场交投维持活跃。
(3)操作风险状况。操作风险是指因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公司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于内部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及信息技术系统风险。
(4)合规风险状况。合规风险主要是指公司未遵循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而受到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严监管已持续多年,监管对金融机构合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监管问责力度也越来越大。
(5)道德风险状况。道德风险是指市场交易方内部人员违反行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要求,从而引起或故意导致公司业务处于风险状态的可能性。
(6)声誉风险状况。声誉风险是指由公司行为、员工行为或外部事件等导致利益相关方、社会公众、媒体等对公司形成负面评价,从而损害公司品牌价值,不利公司正常经营,甚至影响到整个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
4.5.2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管理。公司结合监管最新政策和市场实际,修订完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信托业务尽职调查指引等关键业务流程制度,更新政信合作业务和房地产投融资业务风控指引等重点业务风控指引,升级再造部分业务审批流程,开展外部数据采购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从风险管理制度、业务准入、流程改造升级、外部数据支持等全方位防控信用风险。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处置,发现风险隐患,积极采取各项信用风险防控措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监管政策及公司业务制度要求操作,与交易对手协调还款安排并敦促其按时履约,按信托文件及交易文件的约定履行受托人管理职责,恪尽职守,保障受益人的权益。成立风险资产处置专班,统筹风险项目处置、催收、分配、信息披露等工作。
(2)市场风险管理。公司坚持稳健经营的原则,建立专门业务团队,完善标品投资业务和投后管理相关制度,重新修订标品业务管理办法及准入管理细则等7项制度及细则,进一步优化标品业务的操作程序及投后管理,持续加强市场风险内控。项目投后管理方面,定期对底层产品管理人、投资标的风险监测,及时采取预警和止损机制,对于债券类标品项目和权益类标品项目,采取区别策略和措施控制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管理。报告期内,公司修订完善一系列涉及业务决策、投资交易、财产审查管理、面签核保、投后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及细则,对项目的立项、审查、上会及批复、条件变更及上会批复、预登记和额度占用、项目实施和项目清算各环节的操作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从制度层面严格工作标准与程序,夯实信托计划的“募、投、管、退”途径,严格控制操作风险。
(4)合规风险管理。报告期内,公司根据监管政策及监管要求,不断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大力培育合规文化,深化“信托文化确立年”专项工作;公司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合规宣传、培训,定期发布《信托文化建设简报》《法律法规及监管政策简报》等,强化员工内控合规意识和行动自觉,全力打造“专业、勤勉、尽职”的良好信托文化,增强员工合法合规意识;不断健全完善内控合规管理制度与机制,夯实合规风险监测、警示与处置,通过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合规展业的经营理念。
(5)道德风险管理。公司不断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管理的治理架构,建立覆盖全面、授权明晰、分权制衡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体系,设立公司行为管理专职岗位及各部门专兼职行为管理员,不断加强员工行为管理。持续开展案件风险排查、常态化员工行为排查,加强防范员工道德风险,加强对违法违规、道德风险人员的问责管理。
(6)声誉风险管理。公司重视声誉风险管理,将其作为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提升声誉风险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声誉风险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和系统性,不断健全声誉风险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的监测、预警与应对机制,定期对公司声誉风险隐患进行排查梳理,明确工作重点和应对措施,相关部门保持联动协调,扎实做好声誉风险监测、预警和应对,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事件。
5.报告期末及上一年度的比较式会计报表
5.1 固有资产
5.1.1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
■
■
■
■
5.1.2 资产负债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5.1.3 利润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5.1.4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单位: 人民币万元
■
单位: 人民币万元
■
单位: 人民币万元
■
单位: 人民币万元
■
5.2 信托资产
5.2.1 信托项目资产负债汇总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5.2.2 信托项目利润及利润分配汇总表
单位:人民币万元
■
6.会计报表附注
6.1 会计报表编制基准
6.1.1 会计报表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事项
公司报告期内会计报表无不符合会计核算基本前提的情况。
6.1.2 合并会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要求,公司综合考虑对认购或受让的结构化主体相关活动享有可变回报等控制因素,将满足“控制”定义的结构化主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报告期初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14个,报告期内转出10个,报告期末纳入合并范围的结构化主体4个。
6.2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说明
6.2.1 计提资产减值的范围和方法
(1)预期信用损失
公司以预期信用损失为基础,对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含应收款项)、合同资产等确认损失准备。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未显著增加的资产,按照未来12个月的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信用风险自初始确认后已显著增加的资产,按照相当于该金融工具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购买或源生已发生信用减值的金融资产,按照相当于整个存续期内预期信用损失的金额计量损失准备。
(2)其他资产的减值
长期股权投资、使用权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长期资产于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减值迹象的,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表明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并计入减值损失。上述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以后期间不予转回价值得以恢复的部分。
6.2.2 金融资产的分类和核算方法
(1)金融资产分类和计量方法
公司根据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特征,将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除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按照实际利率法摊销初始金额与到期金额之间的差额,其摊销、减值、汇兑损益以及终止确认时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计入初始确认金额。除被指定为被套期项目的,此类金融资产,除信用减值损失或利得、汇兑损益和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的该金融资产利息之外,所产生的其他利得或损失,均计入其他综合收益;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之前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利得或损失应当从其他综合收益中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除上述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之外的金融资产,公司将其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此类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相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此类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2)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依据和计量方法
公司将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金融资产予以终止确认:①收取该金融资产现金流量的合同权利终止;②金融资产发生转移,公司转移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③金融资产发生转移,公司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风险和报酬,且未保留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
金融资产整体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及原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之和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金融资产部分转移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将所转移金融资产整体的账面价值,在终止确认部分和未终止确认部分之间,按照各自的相对公允价值进行分摊,并将因转移而收到的对价及应分摊至终止确认部分的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中对应终止确认部分的金额(涉及转移的金融资产的合同条款规定,在特定日期产生的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之和,与分摊的前述金融资产整体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