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郑振宁:A股市场拥抱新变化 境外投资者寻求新机遇
摩根大通郑振宁:
A股市场拥抱新变化 境外投资者寻求新机遇
◎记者 汤立斌
摩根大通第十九届全球中国峰会日前在上海举办。峰会期间,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投行部主管郑振宁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年以来,A股市场迎来诸多积极变化,境外投资者在保持关注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中国市场的新机遇。
“进入2023年,A股市场革新不断,尤其是股票发行注册制全面实行。”郑振宁表示,注册制改革的本质是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发行上市条件更加包容,发行定价更趋于理性,有利于市场遴选出更加优质的企业。
郑振宁认为,一系列政策的优化,对投行执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注册制下,证券公司将肩负起更大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作用,帮助企业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并在定价、研究、销售等方面不断提升业务水平,挖掘投资者和企业的自身价值。
注册制试点以来,A股市场退市力度明显加大。Choice数据显示,2021年和2022年上市公司退市家数分别为23家和50家。截至5月末,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退市摘牌,约30家公司处于退市流程中。在郑振宁看来,常态化退市机制有利于资本市场长远健康发展。严格实施退市制度能够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净化生态,让资本流向真正有发展、促经济、流动性强的企业。
“从今年IPO发行人情况来看,信息技术、新兴工业等领域的企业约占50%。”郑振宁认为,优质企业集聚新经济、新技术领域,符合中国目前的发展定位和产业政策。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维持乐观的态度,投资中国热情不减。他特别提到,近期“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主线的兴起,也引发了境外投资者的关注。
摩根大通研判,新一轮国企改革首次把净资产收益率和运营现金流作为考核指标,将有效激活部分价值风格国企标的估值。该机构还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资者注意力将回归中国经济复苏及扩张带来的周期性机遇上,有望拉动MSCI中国指数在2023年底显著反弹。
今年以来,外资保持流入A股态势,前5个月通过沪深股通净流入达1700亿元。近5年外资通过QFII/RQFII及深股通持有创业板股票市值增长超过11倍。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脚步仍在加快,证监会今年以来先后发布实施了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境内上市公司境外发行全球存托凭证指引等,更好地支持企业“走出去”。
在“引进来”方面,摩根士丹利期货(中国)有限公司日前获准设立,成为第2家外商独资期货公司。目前,我国已有摩根大通、高盛等12家外资控股或全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桥水、贝莱德等外资私募证券基金相继设立38家全资子公司。
“可以肯定的是,如今外资在A股市场仍很活跃。”郑振宁重申,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在诸多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优势,外资尤其关注中国优质企业。
据了解,本届摩根大通全球中国峰会以“蓄势以待 放眼未来”为主题,议题内容涵盖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国市场与外国投资、供应链变化等。峰会汇聚了来自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2600名参会者,其中不乏星巴克、辉瑞等世界知名企业高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