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国际板”即将亮相
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提速
◎记者 何奎 韩宋辉
备受瞩目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将于今日在上海举行。上海证券报记者了解到,其间,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相关实施细则有望出炉,一个面向全球的国际再保险交易市场(即再保险“国际板”)将由此登场。
此举将加快上海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的建设,也有利于加快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型升级。
上海打造再保险“国际板”适逢其时
再保险作为“保险的保险”,位于整个保险市场的“顶端”,从根本上决定着保险市场的价格走向和发展趋势,也是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其他金融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我国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但从再保险维度看,我国再保险由境内分往境外的“分出业务”市场规模,远高于从境外分到境内的“分入业务”。这种业务结构使我国再保险行业承接全球风险有限,参与全球保险风险分配的能力不足。
如何实现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的转型升级,打造与我国保险市场地位相匹配的再保险市场,便成了上海打造国际再保险中心过程中的重要命题之一。
而上海建设国际再保险中心、打造再保险“国际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上海已集聚众多国内外金融机构和保险机构,其中上海的外资再保险机构占全国半数以上,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保险要素市场——上海保险交易所诞生于此,再保险交易要素完备;另一方面,上海持续推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措施,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在业内人士看来,利用国内制度优势、资本优势和科技赋能优势,配套有力度的营商环境支持政策和差异化的监管政策,上海通过再保险“国际板”建设,打造更加开放、透明、高效的再保险交易新生态,构筑再保险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通道,可谓适逢其时。
保交所牵头 20余家头部险企参与
据记者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与筹备,关于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相关实施细则,以及开设再保险“国际板”的相关交易规则,都有望在本届陆家嘴论坛上出炉。
具体来看,实施细则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从方向指引到行动落实的关键转换,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分阶段、按步骤扎实推进的实操手册。
再保险“国际板”,是指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的市场,通过使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和相应规则,实现高度电子化交易和高度信息披露要求,对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开展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实施统一的交易信息登记。其中,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是指支持打造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交易市场的数字化再保险交易系统,以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为底层支持。
作为保险业的“稳定器”和“减压阀”,再保险也是实现我国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据记者了解,再保险“国际板”主要由上海保险交易所牵头,举各类头部保险企业之力打造。去年底已有十多家保险机构明确表示参与再保险“国际板”的共建,此后又有多家主体加入。截至目前,在再保险“国际板”交易规则建设组中,合计共有20余家中外头部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等积极深度参与。
“再保险‘国际板’的推出,将进一步提升跨境再保险交易的透明度、规范性和便捷性。”一家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的境内保险机构人士表示,行业交易规则、交易标准和统一通道一旦建立之后,将有利于提高境内保险机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和积极性,通过整合境内资源形成稳定的承保能力,“抱团出海”拓展国际市场,从而降低跨境交易风险。
形成中国特色“再保险功能区”
多位再保险领域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上海打造的再保险“国际板”及其配套规则,再叠加各项政策吸引,将推动机构和人才围绕再保险“国际板”集聚,有利于打造再保险登记、交易、清算、投资、创新、交流、文化、自律、信用的生态圈,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再保险功能区”,进一步扩大我国再保险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主任赵明看来,再保险“国际板”推出的深远意义,包括:一是能够推进保险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与合作,有利于保险主体对标国际成熟市场,逐步扩大跨境再保险市场规模;二是能够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和后发优势,有利于我国再保险市场深度参与全球风险治理,塑造合作新空间;三是能够在新发展格局下,坚持“走出去”与“拿进来”,统筹联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提升中国再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
作为“交易规则建设组”成员之一,中国太保产险一直在积极助力筹备再保险“国际板”建设。中国太保产险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总精算师陈森建议,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一是要注重其国际性,要能承保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再保险业务,弥补当前国内再保险市场几乎只承保国内业务的短板;二是要在专业和精细上下功夫,重视引进在某些特殊领域有专长的再保险人才或专业团队,培育独特细分市场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