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6月27日

查看其他日期

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2023-06-27 来源:上海证券报

证券代码:600734 证券简称:ST实达 公告编号:第2023-031号

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重要内容提示:

1、2022年,公司破产重整后,在控股股东支持下实现了大数据业务战略转型,因此2022年公司大数据业务收入以关联销售为主,存在依赖大客户及关联方的情形。但随着公司自身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该情形正在得到改善。

2、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账龄在4年以上应收账款为5,418.73万元,款项回收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积极沟通催收款项。

3、子公司存在向兴港(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郑州航空港兴晟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已逾期未偿还的借款本金合计8,173.21万元,该事项已被仲裁,子公司应承担偿还义务,目前尚无偿还进展,公司正积极与债权人沟通协商解决。

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达集团或公司)于2023年6月9日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关于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上证公函【2023】0681号)(以下简称工作函),公司董事会高度重视,对工作函所提及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认真核实,现就相关问题回复如下:

问题1:关于大数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大数据业务营业收入1.80亿元,毛利率29.67%,其中向关联方销售金额1.57亿元,占比86.9%。根据前期公告,2022年1-6月大数据业务营业收入约2,604.92万元,毛利率19.22%,系向关联方福建省电子政务建设运营有限公司销售大数据产品。请公司补充披露:

【公司回复】:

(1)大数据业务的主要客户及供应商、是否为关联方、销售或采购的金额及占比、产品或服务的名称和类型、期末应收款项余额、期后回款情况;

①主要客户情况:

2022年主要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2023年第一季度主要客户情况

单位:万元

②2022年主要供应商情况:

单位:万元

(2)结合大数据业务的定价机制、同类非关联交易的定价及市场价格,说明关联交易的价格是否具有公允性,是否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调节收入或利润的情形;

公司大数据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数据平台、数据产品开发、技术服务、数据运营、数据集成等大数据产品或服务,该类产品或服务的定价机制是在产品成本基础上,结合市场行情、项目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产品价格。

公司大数据业务产品主要分为定制化产品及标准化产品。定制化产品系公司根据客户需求,结合定制开发、数据运营、技术服务、系统集成等方面提供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不具有可复制性。根据《监管规则适用指引-会计类第2号》的规定:若企业无法控制相关研发成果,如研发成果仅可用于该合同、无法用于其他合同,企业应按照收入准则中合同履约成本的规定进行处理,最终计入营业成本。标准化产品系公司自研产品,针对客户在公司现有产品的功能基础上提出的软件优化需求,相应的研发活动仍由研发部门负责,研发人员针对该类需求进行开发,形成新版本,由于客户功能需求具有相似性,开发完成后,公司可将该产品与技术应用于其他客户的产品中去,具有可复制性,故公司将相关支出计入研发费用,故标准化产品毛利率较高,但不影响营业利润。公司定制化产品及标准化产品毛利率如下:

大数据业务-标准化产品同行业毛利率情况如下:

2022年,公司非关联销售业务为标准化产品,根据同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度已公告数据,公司非关联销售业务介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之间,交易价格具有公允性。

大数据业务-定制化产品同行业毛利率情况如下:

2022年,公司关联销售业务为定制化产品,平均毛利率为19.45%,根据同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度已公告数据,公司关联销售业务介于同行业公司毛利率之间,交易价格具有公允性。

2022年度公司向关联方采购服务合计金额157.89万元,采购金额占公司当期总采购额的比例仅为0.96%。从采购便利性以及节约采购成本的角度考虑,公司与关联企业发生的采购业务,符合公司合理的商业需求。

综上所述,公司与关联方交易的价格具有公允性,不存在通过关联交易调节收入或利润的情形。

(3)结合大数据业务的业务模式、收入确认政策和成本结转方式、行业趋势、可比公司经营情况等,说明大数据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相比半年度大幅增长的原因及合理性;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深入发展,数据已成为民生服务、产业变革、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进一步激活并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是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也是以大数据为重点的数字产业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的必然要求。

实达集团以大数据、数字政府、智能设备、集成服务作为核心战略,聚焦数据赋能、标准化产品与数据运营方面。紧密结合政策和行业需求,整合股东资源及行业生态合作伙伴,构建形成集数据、系统、服务、智能设备为一体的产品生态体系。基于对数据要素前瞻性深度思考,提出系统性、整体性解决方案,助力解决数字政府、企业、社会痛点需求。公司持续推进研发与重要投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技术,研发打造标准化产品,并通过轻资产运营模式,实现快速复制,形成规模化效益。公司大数据业务主要收益来源包括:标准化产品销售收入、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收入、新型智能终端设备销售收入、系统集成项目收入、技术开发收入和运营收入。

公司大数据业务具体收入政策如下:

① 商品销售合同

公司与客户之间的销售商品合同通常仅包含转让商品的履约义务。公司通常在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的基础上,以到货验收完成时点确认收入:取得商品的现时收款权利、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的转移、商品的法定所有权的转移、商品实物资产的转移、客户接受该商品。

② 提供服务合同

公司与客户之间的提供服务合同,由于公司履约的同时客户即取得并消耗公司履约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公司将其作为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则公司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③系统集成业务

公司通常在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的基础上,以取得客户确认的项目验收报告时确认项目收入:客户就该系统业务负有现时付款义务、客户已拥有该系统的法定所有权、客户已实物占有该系统、客户已取得该系统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客户已接受该系统。验收确认收入的软件产品和系统集成项目,合同约定且客户分别进行初验和终验的,公司通常在综合考虑了下列因素的基础上,以取得客户的初验报告时确认收入:初验和终验环节的间隔时间较长,初验通过后产品/服务已符合客户的要求且客户已经能够控制该产品/服务,初验和终验的验收内容和技术指标基本一致,终验报告是对业务整体核查后形成的总结报告,初验通过后已收到大部分相关收入。

大数据业务发生的相关成本先通过“合同履约成本”、“库存商品”等存货科目归集,再于确认收入时按相应金额结转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公司通过重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从根本上摆脱债务和经营困境。2022年3月,公司完成改组换届,控股股东在战略规划、技术研发、资金保障、客户资源、人才引进等全方位赋能,助力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公司在原有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的基础上,大力拓展数字政府、大数据、新型智能化设备和系统集成四大领域业务;公司加速资源整合、快速组建技术研发团队、打造标准化产品,与行业伙伴深度合作,积极拓展标准化产品和数据服务市场,大数据业务拓展于2022年上半年初见成效,下半年销售项目显著增加,营业收入增幅较大。

同时,由于政务业务具有周期性特征,客户一般在年度预算的基础上,在第一、第二季度开始实施规划、建设方案,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在第三、第四季度根据项目进度集中验收、结算,一般情况下收入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这也导致营业收入在下半年增幅较为明显。2022年度,同行业公司营业收入分布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由于公司2022年上半年开展的大数据业务为疫情防控数据通道服务平台项目建设,属于系统集成,利润空间有限;同时,应疫情防控需求,时间紧、任务重,需紧急采购,导致上半年毛利率略低;2022年下半年公司项目逐步常态化,销售毛利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2022年度大数据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相比上半年大幅增长合理。

(4)结合上述问题,说明公司大数据业务收入以关联销售为主的原因及合理性,公司是否存在严重依赖大客户及关联方的情形。

2022年,公司处于破产重整后的重建初期,大数据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控股股东作为产业投资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公司业务发展,助力公司实现了大数据业务战略转型及产业链布局,因此2022年公司大数据业务收入以关联销售为主。

2022年,公司中标国宁睿能双碳绿色能源中心应用服务项目,已完成交付采购订单2,670万元,尚未收回货款2,070万元,国宁睿能已为前述债权提供足额担保物。目前,公司正依据《担保合同》处置担保物回收款项,并已解除合作。本次合作终止系对方逾期付款导致,对公司正常的市场拓展不构成影响。2022年下半年至今,公司积极拓展市场化项目,已陆续中标多个非关联客户业务项目,归属于公司中标金额超过2.23亿元,主要项目有“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岛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平潭综合实验区数据跨境流动服务枢纽项目”、“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行政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项目”等。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84.91万元,主要来源于非关联方客户。

综上所述,2022年公司大数据业务收入以关联销售为主,存在依赖大客户及关联方的情形。但随着公司自身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目前上述情形已得到有效改善。

问题2:关于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报告期内,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80.07万元,毛利率6.31%,同比增加14.59个百分点。根据前期公告,2022年1-6月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营业收入约6,718.08万元,毛利率4.24%。2022年末,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应收账款账面余额9,635.56万元,计提坏账准备5,277.93万元。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应收克州PPP项目、巧家县教育局PPP项目长期应收款(包括重分类到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期末余额3.52亿元,计提坏账准备554.93万元。请公司补充披露:

【公司回复】:

(1)结合物联网周界安防的业务模式、收入确认政策和成本结转方式、近三年主要客户及销售金额、行业发展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等,说明报告期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增幅较大的原因及合理性,及该业务营业收入集中于1-6月的原因及合理性;

①物联网周界安防的业务模式、收入确认政策和成本结转方式:

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主要由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融通物联科技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融通)开展,中科融通长期专注于公安、边防武警、司法等行业防入侵产品的开发和应用。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PPP项目,PPP项目采用BOT+OM(建设-运营-移交+委托运营)模式。

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具体收入确认政策:对于销售合同、提供服务合同、系统集成业务与大数据业务收入确认政策一致;对于PPP业务,公司提供实际建造服务,在建造期,对所提供的建造服务按履约进度确认相关的建造合同的收入、成本。公司根据已经完成的合同工作量占合同预计总工作量的比例确定履约进度。履约进度不能合理确定时,公司已经发生的成本预计能够得到补偿的,按照已经发生的成本金额确认收入,直到履约进度能够合理确定为止。在特许运营期内,当提供服务时,公司确认与后续经营服务相关的收入;因项目运营维护发生的成本,确认为当期损益。

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发生的相关成本先通过“合同履约成本”、“库存商品”等存货科目归集,再于确认收入时按相应金额结转记入“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②近三年主要客户及销售金额:

中科融通近三年主要客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单位:万元

2020-2021年第一大客户系公司雪亮工程项目和智慧停车项目客户;项目性质为非PPP项目,均已完工,项目合计金额9,576.39 万元(含税),截止目前已回款金额8,075.61 万元(含税)。2022年度第一大客户系公司巧家PPP项目客户,该项目为巧家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

③行业发展趋势、同行业可比公司: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动下,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主导的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重大工程带动下,安防行业总体发展趋势向好。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在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安防行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以视频监控为代表的技防逐步被政府和人民群众所接受。面对城镇化速度加快、流动人口增多、社会安全隐患增加的现状,新兴技术带来了更广泛的前端采集、更高效的数据分析、更快速的事件响应,在不影响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维护社会治安、减少犯罪发生。同时,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安防行业支持政策,旨在更高效的维护社会治安、助力国家发展,也为安防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

2022年度PPP项目可比公司收入及毛利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鉴于公司2022年度收入主要来源于物联网周界安防PPP项目,可选取的物联网周界安防PPP项目可比公司公开数据少,故选取PPP项目可比公司的公开数据对比。

2022年度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营业收入7,480.07万元,主要来源于巧家PPP项目;2020年-2021年受到疫情及实达集团破产重整等因素影响,巧家PPP项目进展减缓,在实达集团重整程序完成后,中科融通积极恢复生产,经营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项目进度和验收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截止2022年上半年,巧家PPP项目完成217所学校验收交付,中科融通根据验收及交付情况确认收入5,830.02万元;2022年下半年,中科融通完成剩余19所学校验收交付并确认相关收入,故营业收入主要集中于1-6月。

2021年度,公司处于破产重整期,资金紧张,业务议价能力较差,导致毛利率低。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包含原子公司北京浤铸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浤铸,公司已于2022年根据重整计划处置剥离),因其毛利率负值较大,严重拉低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同期综合毛利率。2022年,公司完成破产重整,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逐渐恢复正常,毛利率同比提升,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所述,报告期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增幅合理,营业收入集中于1-6月合理。

(2)结合克州PPP项目、巧家县教育局PPP项目的实施进度、收入确认政策和依据、风险报酬转移等情况,说明对上述项目是否满足收入确认条件,并结合相关协议和约定,说明长期应收款的回收情况,是否存在回收风险,坏账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克州PPP项目于2017年开始建设,2018年6月完成主体建设并转入项目运维期(10年),截止2022年末已运维4.5年。根据克州PPP项目协议条款 “回款期为2018年-2028年”,该项目已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巧家PPP项目于2019年开始建设,2022年完成项目的整体初验及交付使用。根据巧家PPP项目协议条款,该项目运维期及回款期均为9年;该项目已完成验收并交付使用,满足收入确认条件。

PPP项目分为建设期和运维期,由于建设期收款期限长,确认收入未收款时记入"长期应收款"科目,运维期收入确认未收款时记入"应收账款"科目;除PPP外的其他项目,确认收入未收款时记入“应收账款”科目。

单位:万元

注:以上数据截止2023年3月31日。

公司对于划分为风险组合的应收账款,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根据应收账款账龄与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由于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账龄在4年以上应收账款为5,418.73万元,占比56.24%,该业务组合根据预期信用损失率合计计提坏账4,831.59万元。

公司物联网周界安防业务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注:其中博乐市公安局已根据账龄情况计提坏账准备金额3,154.74万元,占其应收账款余额84.19%

鉴于公司 PPP项目收费模式为政府付费,欠款方为政府或其相关部门,公司亦积极与其沟通协商回款事宜,长期应收款回收风险较小。基于谨慎性原则及《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相关规定及其指南,对于划分为风险组合的长期应收款,参考历史信用损失经验,结合当前状况以及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测,通过违约风险敞口和未来12个月内或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率计算预期信用损失;因此对PPP项目长期应收款根据各项目资金报酬率和违约风险敞口计提坏账准备544.93万元。

综上,应收账款及长期应收款坏账准备已充分计提。

问题3:关于逾期借款。截至年报披露日,公司存在向兴港(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7,912.00万元,逾期未支付利息3,842.59万元;存在向郑州航空港兴晟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已逾期未偿还的短期借款261.21万元,逾期未支付利息29.74万元。上述短期借款及应付利息系来自子公司中科融通,均于2020年逾期。请公司结合上述借款逾期的具体原因、公司及子公司中科融通的银行授信情况、货币资金、现金流及收支情况等,说明上述逾期事项是否影响公司及子公司中科融通的正常经营,是否有后续偿债安排。

【公司回复】:

以上逾期借款及利息属于公司全资子公司中科融通,借款于2020年逾期,具体原因为中科融通往年资金紧张导致。破产重整前,实达集团资金流动性紧张并陷入债务危机,中科融通无法获得实达集团有效支持以及融资授信受阻。实达集团重整程序完成后,中科融通获得实达集团的资金扶持,2022年度实现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回正,货币资金较往年增加。

子公司中科融通货币资金、现金流及收支、偿债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2年,实达集团货币资金期末余额30,933.83万元,资金流动性紧张得到有效解决,经营性净现金流从2022年第一季度的-2,327.51万元上升到全年8,499.37万元,增长率达465.17%。融资授信方面,公司努力修复企业信用,同时积极申请银行授信。截止2022年末,公司及子公司中科融通合计获得银行授信8,000万元,其中:实达集团本部获得授信3,000万元,子公司中科融通获得授信5,000万元。目前,公司正向多家银行申请增加授信额度。

中科融通与兴港(天津)商业保理有限公司逾期欠款事项已仲裁(详见公司2022年9月3日披露的第2022-093号公告)。经裁决,中科融通应承担偿还义务,其个别银行账户因此被冻结,合计冻结金额285.81万元。目前该事项对公司及子公司正常运营不构成影响,公司将在保障日常经营所需的情况下,优先进行逾期债务的偿还;同时,公司正积极与上述债权人沟通协商解决。

公司目前指定的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国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上海证券报》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www.sse.com.cn),有关公司信息均以公司在上述指定媒体披露信息为准,敬请广大投资者关注公告并注意投资风险。

特此公告。

福建实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23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