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市场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7月4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半年证券业领181张“罚单” 严监管持续深入

2023-07-04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孙越

证券业严监管态势延续。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中国证监会系统开出181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24.22亿元,罚没金额已接近去年全年。

与往年对比,今年投行、资管、经纪及研究业务均收到了大量“罚单”。其中,投行业务收到的“罚单”数量仍是最多的;研究业务收到的“罚单”显著增加。从处罚力度来看,监管处罚趋向从严从细,对机构和直接责任人“双罚”成为常态。

强化投行全链条监管

投行业务一直以来都是券商被罚的“重灾区”。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有超20家券商投行被监管部门采取行政监管措施。从“罚单”来看,监管更加注重对投行业务全链条的覆盖和严格处罚。

一方面,除了IPO项目外,定增、可转债、公司债券发行等项目均在监管范围之内。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股票上市后的持续督导也十分关注,如光大证券、中信证券、东北证券等至少3家券商及保荐代表人,就因保荐企业上市后持续督导违规问题被“处罚”。

监管处罚力度也在提升,多家券商及保荐代表人被“双罚”。上半年,证监会系统对金元统一证券、财通证券、中银证券及相关保荐代表人、东兴证券两名保荐代表人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上述保荐代表人均涉及在首发上市项目保荐中未勤勉尽责。

从处罚措施看,一般多为责令改正、监管谈话或出具警示函等。但今年以来,不乏有券商被暂停投行业务,保荐代表人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等“禁业”处罚,东北证券、东海证券、东兴证券和广发证券4家券商甚至因投行业务违规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从严把关研报合规性

今年以来,研报合规监管从严,至少有45张“罚单”与研报有关,涉及22家券商及48名证券研究人士,包含研究部门负责人、“问题”研报署名分析师及因其他事项违规的从业人员。

从“罚单”类型来看,主要包括警示函、监管谈话、责令改正,其中警示函有31张,占比高达七成。处罚内容上,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内控机制不完善等是监管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此外,因无证上岗问题,山西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多家券商被监管部门点名。

业内人士表示,在全面注册制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对研报信息来源和留痕管理、强化研报制作审核等流程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压实机构责任、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分支机构内控管理从紧

经纪业务是券商的第一大营收来源,也是券商违规的高发地带。上半年,监管针对经纪业务的“罚单”中,从业人员违规炒股、代客理财是最常见的违规风险点。

营业部成为违规炒股的“高发区”,暴露出券商分支机构内控不完善等问题。一位合规相关人士表示,这与券商经纪业务的线上化趋势及公司管理的集中化导向有一定关系,分支机构的人员规模和岗位设置发生较大调整,但相关人员与岗位在调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未跟上监管要求的情况。

对此,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建议:一是要从严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犯罪成本,切实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二是券商应当建立内部规范,严管自己的员工,建好内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