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7版)
(上接17版)
单位:万元
■
3、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
(二)母公司报表
1、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2、利润表
单位:万元
■
3、现金流量表
单位:万元
■
三、合并报表范围及变化情况
(一)合并报表的编制基础
公司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和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及其他相关规定(以下合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一一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的披露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二)合并范围
1、截至2022年12月31日,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的子公司情况如下:
■
2、公司最近三年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变化情况如下:
■
四、最近三年的财务指标及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一)主要财务指标
■
注:若非特殊注明,上述财务指标均依据合并财务报表进行计算,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利息保障倍数=(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利息支出
(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5)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平均净额
(6)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存货平均净额
(7)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期末普通股份总数
(8)每股净现金流量=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期末普通股份总数
(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研发费用/营业收入
(二)公司最近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
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一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8]43号)要求计算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如下:
■
注:上述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P/(E0+NP÷2+Ei×Mi÷M0-Ej×Mj÷M0±Ek×Mk÷M0)
其中:P分别对应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N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E0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期初净资产;Ei为报告期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新增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Ej为报告期回购或现金分红等减少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M0为报告期月份数;Mi为新增净资产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净资产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Ek为因其他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资产增减变动;Mk为发生其他净资产增减变动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2)基本每股收益计算公式
基本每股收益=P÷S
S=S0+S1+Si×Mi÷M0-Sj×Mj÷M0-Sk
其中:P为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S为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S0为期初股份总数;S1为报告期因公积金转增股本或股票股利分配等增加股份数;Si为报告期因发行新股或债转股等增加股份数;Sj为报告期因回购等减少股份数;Sk为报告期缩股数;M0报告期月份数;Mi为增加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Mj为减少股份次月起至报告期期末的月份数。
(3)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稀释性的潜在普通股,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与基本每股收益的计算过程相同。
(三)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公司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解释性公告第1号一一非经常性损益(2008修订)》(证监会公告〔2008〕43号)的要求编制了最近三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五、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以及会计差错更正
(一)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1、2022年度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2022年11月3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6号》(财会[2022]31号,以下简称解释16号),“关于单项交易产生的资产和负债相关的递延所得税不适用初始确认豁免的会计处理”内容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发行方分类为权益工具的金融工具相关股利的所得税影响的会计处理”、“关于企业将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修改为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内容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执行解释16号的相关规定对公司报告期内财务报表未产生重大影响。
2、2021年度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2018年12月7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一一租赁》(以下简称“新租赁准则”)。要求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实施新租赁准则,其中母公司或子公司在境外上市且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其境外财务报表的企业可以提前实施。
公司自2021年1月1日执行新租赁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已存在的合同,公司在首次执行日选择不重新评估其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对于首次执行日之后签订或变更的合同,公司按照新租赁准则中租赁的定义评估合同是否为租赁或者包含租赁。
(1)公司作为承租人
公司选择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即2021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
①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融资租赁,公司在首次执行日按照融资租入资产和应付融资租赁款的原账面价值,分别计量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
②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经营租赁,公司在首次执行日根据剩余租赁付款额按首次执行日承租人增量借款利率折现的现值计量租赁负债,并根据每项租赁按照与租赁负债相等的金额及预付租金进行必要调整计量使用权资产;
③在首次执行日,公司按长期资产减值,对使用权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进行相应会计处理。
公司首次执行日之前租赁资产属于低价值资产的经营租赁,采用简化处理,未确认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除此之外,本公司对于首次执行日前的经营租赁,采用下列一项或多项简化处理:
A.将于首次执行日后12个月内完成的租赁,作为短期租赁处理;
B.计量租赁负债时,具有相似特征的租赁采用同一折现率;
C.使用权资产的计量不包含初始直接费用;
D.存在续租选择权或终止租赁选择权的,本公司根据首次执行日前选择权的实际行使及其他最新情况确定租赁期;
E.作为使用权资产减值测试的替代,本公司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一一或有事项》评估包含租赁的合同在首次执行日前是否为亏损合同,并根据首次执行日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亏损准备金额调整使用权资产;
F.首次执行日之前发生租赁变更的,本公司根据租赁变更的最终安排进行会计处理。
(2)公司作为出租人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划分为经营租赁且在首次执行日后仍存续的转租赁,公司作为转租出租人在首次执行日基于原租赁和转租赁的剩余合同期限和条款进行重新评估并做出分类。除此之外,公司未对作为出租人的租赁按照衔接规定进行调整,而是自首次执行日起按照新租赁准则进行会计处理。
(3)售后租回交易
对于首次执行日前已存在的售后租回交易,本公司在首次执行日不重新评估资产转让是否符合收入确认原则和计量方法作为销售进行会计处理的规定。对于首次执行日前应当作为销售和融资租赁进行会计处理的售后租回交易,本公司作为卖方(承租人)按照与其他融资租赁相同的方法对租回进行会计处理,并继续在租赁期内摊销相关递延收益或损失。对于首次执行日前作为销售和经营租赁进行会计处理的售后租回交易,本公司作为卖方(承租人)应当按照与其他经营租赁相同的方法对租回进行会计处理,并根据首次执行日前计入资产负债表的相关递延收益或损失调整使用权资产。
上述会计政策变更调整对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没有产生重要影响,首次执行新租赁准则调整当年年初财务报表相关项目情况如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3、2020年度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1)新收入准则
2017年7月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2017年修订)》(财会[2017]22号)(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要求境内上市企业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新收入准则。
公司于2020年1月1日执行新收入准则,对会计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调整。
新收入准则要求首次执行该准则的累积影响数调整首次执行当年年初(即2020年1月1日)留存收益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金额,对可比期间信息不予调整。在执行新收入准则时,公司仅对首次执行日尚未完成的合同的累计影响数进行调整。
新收入准则对财务报表的调整影响如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
单位:万元
■
.
■
(2)《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3号》
2019年12月10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3号》。公司于2020年1月1日执行该解释,对以前年度不进行追溯。
(二)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重要会计估计变更。
(三)会计差错更正
报告期内,公司不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六、财务状况分析
(一)资产结构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结构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总额分别为345,531.00万元、415,794.50万元和473,451.64万元,资产规模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2020年末,公司资产总额同比增长106.54%,主要系2020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募集资金到账175,951.06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分别为228,066.73万元、201,071.17万元和200,619.59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66.00%、48.36%和42.37%。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17,464.27万元、214,723.33万元和272,832.05万元,占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4.00%、51.64%和57.63%。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持续增加,主要系首发募投建设项目逐步投入及公司推进“纵横”战略实施并购重组,使得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相应增加。
1、流动资产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和存货等构成。报告期内,公司流动资产规模显著增加,主要系随着公司资本实力的增强和经营规模的扩大,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资产相应增加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资产各项目具体分析如下:
(1)货币资金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货币资金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货币资金余额分别为98,936.61万元、57,352.02万元和65,552.74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3.38%、28.52%和32.68%。公司货币资金主要为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公司其他货币资金主要系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保函保证金等。
2020年末,受当年首次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募集资金到账的影响,公司货币资金规模大幅增加。
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较2021年末增加14.30%,主要系公司票据结算增加,票据保证金相应增加。
(2)交易性金融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分别为84,234.40万元、74,182.04万元和56,569.77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36.93%、36.89%和28.20%。
2020年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到账,而募投项目需按计划逐步投入,因此公司有较大规模的暂时性闲置募集资金。为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稳健型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期各期,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金额整体随银行理财规模变动而变动。
2022年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余额减少23.74%,主要系部分理财产品到期所致。
(3)衍生金融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衍生金融资产余额分别为0万元、0万元和833.98万元,公司衍生金融资产为远期结售汇合约的公允价值。
(4)应收票据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与部分客户采用承兑汇票结算货款。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票据金额分别为17,440.64万元、20,033.61万元和16,770.81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65%、9.96%和8.36%。公司应收票据大多为银行承兑汇票,可回收风险较小,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小。
(5)应收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总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6,838.64万元、29,635.06万元和34,806.40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3.54%、17.02%和17.69%。2020年-2022年,公司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有所提高,主要系并购公司的应收账款账期相对较长。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5,942.68万元、28,026.14万元和32,904.43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99%、13.94%和16.40%。2020年末,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价值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大幅下降主要系公司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募集资金到账导致流动资产增加所致。
①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计提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及坏账准备计提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按账龄组合及预期损失率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按组合计提的应收账款余额账龄绝大部分在1年以内,占比分别为98.91%、97.35%和98.37%,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较小。
②应收账款主要客户情况
截至2022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前五大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为4,876.13万元,占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14.01%。
2022年末,公司前五名应收账款客户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6)应收款项融资
根据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一一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修订)》及《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一一金融工具列报(修订)》,公司在日常资金管理中将部分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背书或贴现,公司管理上述应收票据的业务模式既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标又以出售为目标,故将其列报为应收款项融资。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款项融资分别为1,851.06万元、2,225.73万元和10,323.00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81%、1.11%和5.15%。
(7)预付款项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预付款项账龄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内,公司预付款项主要为预付材料采购款,各期末预付款项余额分别为1,597.33万元、3,231.11万元和3,213.48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70%、1.61%和1.60%。其中,账龄在1年以内的预付账款占比较高,分别为99.99%、97.13%和95.78%。
报告期内,公司预付款项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主要系预付供应商货款增加所致。
截至2022年末,公司预付款项前五名单位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8)其他应收款
公司其他应收款主要为押金、保证金及代垫款等。报告期各期末,其他应收款账面价值分别为553.70万元、2,097.33万元和1,457.72万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24%、1.04%和0.73%。
报告期各期末,其他应收款按款项性质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2021年末,公司其他应收款大幅增加主要系当期收购子公司往来款项余额较大所致。
(9)存货
①存货构成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②存货变动情况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5,311.21万元、10,869.17万元和9,833.66万元,公司存货规模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相应增长。
2021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较2020年末增加104.65%,主要系公司根据客户订单情况增加备库以及当期并购公司的存货纳入合并报表所致。
③存货跌价准备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的周转次数较高、库龄较短,且公司产品的毛利率较高。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对存货进行减值测试,不存在减值迹象,故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10)其他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资产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其他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交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留抵税额,主要系公司报告期内新增固定资产导致期末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所致。
2、非流动资产结构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公司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非流动资产逐年增长。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17,464.27万元、214,723.33万元和272,832.05万元。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组成,上述两者合计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75.74%、70.31%和62.61%。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资产各项目具体分析如下:
(1)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分别为400.00万元、1,000.00万元和2,308.63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0.34%、0.47%和0.85%。
2020年末、2021年末和2022年末,公司其他权益工具为对芯链融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苏州金象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平潭冯源容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企业的股权投资。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
(2)投资性房地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投资性房地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168.73万元、2,510.21万元和3,174.89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2.70%、1.17%和1.16%。
公司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成本法计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投资性房地产无用于抵押、担保或其他所有权受限的情形。
(3)固定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价值分别为80,745.46万元、115,948.25万元和134,493.54万元。公司固定资产主要为房屋建筑物与机器设备,截至2022年12月31日,房屋建筑物与机器设备账面价值分别为31,662.33万元和87,999.54万元,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3.54%和65.43%,与公司的主营业务和行业特征相符。
2021年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较2020年末增加35,202.79万元,主要系平顶山金宏笑气回收工程、张家港氢气等项目完工转入固定资产,以及当期并购公司固定资产纳入合并报表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具体类别、折旧、减值准备明细如下:
单位:万元
■
(4)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账面价值分别为14,097.22万元、18,034.43万元和33,282.1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12.00%、8.40%和12.20%。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明细如下:
(下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