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8月10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4版)

2023-08-10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4版)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38,952.33万元、62,351.20万元和99,826.83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63.83%、76.97%和72.73%。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及其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固定资产使用状况良好,无长期闲置的情形,未计提减值准备。

(2)在建工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在建工程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分别为14,387.50万元、7,873.88万元和17,829.09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23.58%、9.72%和12.99%。

2020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加了6,315.99万元,增幅达78.25%,主要系首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厂房建设投入增加。2021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减少了6,513.62万元,降幅达45.27%,主要系上期末厂房建设部分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转固。2022年末,公司在建工程较上年末增加了9,955.21万元,增幅达126.43%,主要系南通厂房建设投入所致。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在建工程不存在减值迹象,未计提减值准备。

(3)使用权资产

公司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新租赁准则,将符合条件的租赁资产确认为使用权资产。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的使用权资产分别为30.26万元及183.28万元,系子公司强芯科技租赁的厂房。

(4)无形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分别为2,452.33万元、2,287.27万元和 5,574.14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4.02%、2.82%和4.06%。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无形资产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的主要无形资产为土地使用权。2022年末,公司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较上年末增加3,442.17万元,主要系公司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购置的土地使用权。公司无形资产不存在需计提减值准备的情形。

(5)商誉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商誉账面余额均为2,994.73万元,账面价值均为2,771.4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4.54%、3.42%和2.02%。公司商誉由2018年度收购强芯科技控股权形成商誉2,810.27万元及2019年度业务合并好岩石智能3C业务资产组形成商誉184.47万元组成。

2020年末、2021年末及2022年末,公司对强芯科技、好岩石智能3C业务包含商誉在内的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公司根据管理层批准的财务预算预计未来5年内现金流量,其后年度采用的现金流量增长率预计为零。管理层根据过往表现及其对市场发展的预期编制上述财务预算,根据减值测试结果, 2020年末、2021及2022年末收购强芯科技控股权形成的商誉未减值;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业务合并好岩石经营性资产形成的商誉均未减值。

(6)长期待摊费用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待摊费用分别为616.10万元、1,191.38万元及3,052.22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01%、1.47%和2.22%,占比较小。公司长期待摊费用主要为装修费。

(7)递延所得税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具体明细如下表: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分别631.60万元、1,272.61万元和7,081.62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03%、1.57%和5.16%。

报告期内,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逐年增加,主要原因系:1)随着首次公开发行募投项目的推进,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增加,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导致应纳税所得额持续为负,未弥补亏损增加;2)随着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存货及应收账款规模增加,存货跌价准备及坏账准备增加;3)2022年公司通过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实施股权激励,2022年度确认股份支付3,023.64万元。

(8)其他非流动资产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分别为1,215.21万元、3,224.47万元和929.83万元,占非流动资产比例分别为1.99%、3.98%和0.68%。公司其他非流动资产主要为预付工程款、设备款。2021年末较上年末增加2,009.26万元,增幅达165.34%,系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及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投入,工程建设和设备购置增加,其他非流动资产相应增加。2022年末较上年末减少2,294.64万元,降幅为71.16%,系项目逐渐建成,其他非流动资产相应减少。

(二)负债结构及其构成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负债构成情况如下所示: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39,048.06万元、43,544.56万元和82,831.35万元。公司的负债结构以流动负债为主。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负债总额呈持续增长趋势,主要系:1)随着经营规模的增加及员工人数的增长,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及应付职工薪酬增加;2)营运资金需求增加,长期借款、短期借款亦有所增加。

1、流动负债构成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负债总额为34,573.76万元、38,194.15万元和68,387.93万元。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构成,报告期各期末上述负债合计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88.87%、89.74%和90.71%。

(1)短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短期借款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短期借款分别为4,517.86万元、6,592.49万元和16,573.44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13.07%、17.26%和24.23%。报告期内,公司短期借款余额逐年增加,主要系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结合日常资金需要,适当增加了短期债务融资。报告期内,公司资金周转情况良好,不存在短期借款逾期未偿还的情形。

(2)应付票据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票据账面价值分别为1,000.00万元、10,670.68万元和10,228.53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2.89%、27.94%和14.96%。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票据均为银行承兑汇票。公司主要通过应付票据结算工程款及固定资产购置款,随着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推进,工程款及固定资产购置款支付需求增长,应付票据余额大幅增加。

(3)应付账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账款余额分别为25,206.51万元、17,010.38万元和35,230.94万元,占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72.91%、44.54%和51.52%。公司应付账款主要为应付采购款及工程、设备款。

2020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了12,853.85万元,增幅达104.06%,主要系2020年度首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厂房建设投入增加,应付账款相应增加。

2021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减少了8,196.13万元,降幅达32.52%,主要系公司通过应付票据结算工程款及设备购置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相应减少。

2022年末,公司应付账款较上期末增加了18,220.56万元,增幅达107.11%,主要系:1)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采购规模相应增长,应付账款随着增加;2)首次公开发行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已逐步结项,尚有部分工程款及设备购置款未支付;3)南通福立旺建设项目投建,2022年末该项目应付工程款为4,387.71万元。

(4)合同负债

公司自2020年1月1日开始适用新收入准则,据此新增合同负债科目。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合同负债合计金额分别为7.96万元、9.45万元和15.41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0.02%、0.02%和0.02%。

(5)应付职工薪酬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付职工薪酬余额分别为1,395.20万元、1,732.84万元和1,844.34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重分别为4.04%、4.54%和2.70%。报告期各期末,随着员工薪酬水平提高,应付职工薪酬相应增加。

(6)应交税费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分别为102.99万元、86.27万元和159.74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为0.30%、0.23%和0.23%。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交税费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2021年末,公司应交税费较2020年末有所减少,主要系随着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推进,公司固定资产购置大幅增加,增值税进项增加,应交增值税相应较少;此外报告期内,公司采用固定资产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的方法,应纳税所得额为负,无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7)其他应付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付款分别为222.62万元、35.09万元和203.96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0.64%、0.09%和0.30%。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应付款主要包括应付暂收款、预提费用、押金保证金等。

(8)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分别为752.79万元、0万元和608.92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2.18%、0%和0.89%。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构成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9)其他流动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分别为1,367.82万元、2,056.96万元和3,522.65万元,占流动负债的比例分别为3.96%、5.39%和5.15%。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构成具体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其他流动负债主要为未终止确认的应收票据。

2、非流动负债构成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非流动负债总额为4,474.30万元、5,350.41万元和14,533.38万元。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构成。

(1)长期借款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长期借款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长期借款分别为1,000.00万元、0万元和4,626.00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22.35%、0.00%和32.03%。

2018年7月,公司将其持有强芯科技共计71.50%的股权作为质押物获得招商银行苏州分行人民币2,500万元的并购贷款额度,合同约定2022年7月到期,该笔贷款已于2021年提前清偿。

2022年9月,公司获得工商银行昆山分行长期信用借款5,000万元,根据还款计划,截至2022年末,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为500万元。

(2)递延所得税负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分别为3,434.70万元、5,251.11万元和9,742.78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比重分别为76.77%、98.14%和67.45%,公司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具体明细如下表:

单位:万元

(3)递延收益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递延收益分别为39.59万元、99.30万元和21.33万元,占非流动负债比例分别为0.88%、1.86%和0.15%,主要由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形成。

(三)偿债能力分析

1、偿债能力指标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主要偿债能力指标如下:

注:上述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3)资产负债率(母公司)=总负债(母公司)/总资产(母公司);

(4)资产负债率(合并)=总负债(合并)/总资产(合并);

(5)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净利润+所得税费用+利息支出(不含利息资本化金额)+折旧+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无形资产摊销;

(6)利息保障倍数=(净利润+所得税+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3.20、2.69及1.35,速动比率分别为2.86、2.18及1.02,2022年度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下降的原因是随着募集资金的使用,货币资金减少,流动资产及速动资产减少,此外公司为结合日常资金需要,适当增加了短期债务融资,短期借款增加。各期末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指标良好,短期偿债能力较好。报告期各期末,公司资产负债率(合并)分别为22.73%、23.71%及36.03%,总体维持较低水平。2020年12月,公司在科创板首发上市,募集资金净额为71,259.63万元,资金实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末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2021年末及2022年末,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性负债规模增加,同时公司适当提高了债务融资规模,以满足日常资金需要,因此资产负债率较2020年末有所提升。

公司具有较好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并通过适当的负债经营推动了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及盈利能力的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利息保障倍数远大于1,可以足额支付利息款项,公司短期偿债能力较强。

综上所述,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等偿债能力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偿债能力较强,无已到期未偿还的债务,不存在重大偿债风险。

2、同行业公司对比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偿债能力指标的对比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2020-2021年度,公司的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总体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2022年度流动比率及速动比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随着募集资金的使用,货币资金减少,流动资产及速动资产减少,此外公司为结合日常资金需要,适当增加了短期债务融资,短期借款增加。报告期内,公司采用稳健的财务政策,资产及负债的规模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总体而言,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较小。

(四)营运能力分析

1、公司营运能力指标

报告期内,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12、2.59和2.57,公司对主要客户的信用期一般为客户收到发票后90-150天左右,考虑应收账款入账与客户收到发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的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信用期基本匹配。

报告期内,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2.77、2.83和2.76。公司根据订单和需求预测进行原材料采购并安排生产,同时为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公司会进行一定的备货。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公司存货余额有所增加,因此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有所下降。

2、同行业公司对比分析

报告期各期末,公司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营运能力指标的对比情况如下:

报告期各期,公司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对比情况如下:

(1)应收账款周转率

报告期各期内,公司应收账款周转率总体较为稳定,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一致,略低于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系公司的客户与选取的同行业公司存在一定差异,不同客户的付款周期不同所致。

(2)存货周转率

报告期内,公司的存货周转率其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公司基本一致,低于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公司的业务结构与同行业公司存在一定差异,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涵盖3C、汽车、电动工具等,而同行业公司产品应用领域大多更集中于3C行业。以2021年主营业务收入构成为例,科森科技消费电子结构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1.41%,精研科技消费电子结构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91.81%,荣亿精密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8.36%。而公司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53.21%。3C行业的生产多为小批量,生产周期及备货周期相对汽车及电动工具行业更短,因此公司的存货周转率低于上述三家公司。

总体来看,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业务模式、客户结算周期等相匹配,存货周转率与产品生产周期、公司备货周期等相匹配。

(五)财务性投资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申请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除金融类企业外,最近一期末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七条、第六十条有关规定的适用意见一一证券期货法律适用意见第18号》,财务性投资的类型包括不限于:投资类金融业务;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业务(不包括投资前后持股比例未增加的对集团财务公司的投资);与公司主营业务无关的股权投资;投资产业基金、并购基金;拆借资金;委托贷款;购买收益波动大且风险较高的金融产品等。金额较大是指,公司已持有和拟持有的财务性投资金额超过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百分之三十(不包括对合并报表范围内的类金融业务的投资金额)。

截至2022年末,公司可能存在财务性投资的科目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综上,截至2022年末,公司不存在金额较大的财务性投资。

七、经营成果分析

(一)整体经营情况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盈利能力相关指标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营业利润以及净利润均呈增长趋势。营业收入由2020年的51,695.02万元增加至2022年的92,684.3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3.90%;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由2020年的11,155.93万元增加至2022年度的16,194.97万元,复合增长率为20.49%。净利润的增速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速,主要系:

1、毛利率下降:受产品结构及生产工艺变化的影响,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毛利率分别为40.83%、33.77%和32.14%。

2、员工人数的增加以及股权激励的实施,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率相应增加,报告期各期前述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分别为14.16%、15.11%和16.37%。公司自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以来,为提升管理精细化程度及研发能力,增加了较多管理和研发人员,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研发费用相应提高。

(二)营业收入分析

1、营业收入结构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99.00%、99.36%和98.82%,主营业务突出。2020年度-2022年度,公司营业收入总体呈增长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材料销售、废料销售和技术服务收入。

2、营业收入的季节性分析

单位:万元、%

总体来看,公司收入不存在显著的季节性,但由于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3C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3C行业新终端产品大多在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发布,因此公司下半年销售额及收入占比均高于上半年。

3、主营业务收入产品类别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照产品类别分类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3C精密零部件、汽车精密零部件及电动工具精密零部件,三类精密零部件收入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89.06%、87.70%和87.90%。

(三)营业成本分析

1、营业成本结构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以主营业务成本为主,与营业收入构成匹配。

2、主营业务成本产品类别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按产品类别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3、主营业务成本按构成分析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中直接材料占比分别为54.87%、52.89%和50.84%,系主营业务成本最主要的构成。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成本构成中,直接材料占比略有下降,制造费用占比略有上升,主要系产品结构及生产工艺变化所致。一方面部分新产品需要经过阳极氧化等表面处理工艺,公司目前采用外协加工方式生产,制造费用有所增加;2020年以来,随着机器设备投入的增加,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外购定制成品逐年减少,直接材料占比相应有所下降。

(四)营业毛利及毛利率分析

1、主营业务毛利产品类别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及毛利率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分别实现主营业务毛利20,896.94万元、24,379.42万元和29,437.06万元。其中,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为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占各期主营业务毛利的比例分别为58.49%、56.25%和64.54%。

2021年度及2022年度,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较2020年度有所下滑,主要受3C精密金属零部件的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的影响,具体来看:1)部分3C精密金属零部件高毛利产品,受终端产品更新换代的影响,销售收入占比下降,拉低了毛利率;2)部分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新产品需进行表面处理,外协加工费较高,拉低了产品毛利率。

2、综合毛利率及其与同行业公司的对比情况

报告期内,发行人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毛利率的对比情况如下:

单位:%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22%、33.88%及32.23%,呈下降趋势,变动趋势与同行业公司平均水平一致。公司综合毛利率的变动主要受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毛利率下降的影响。

报告期各期,公司综合毛利率高于同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值,主要系产品构成、细分下游应用领域以及生产工艺不同所致。

(五)期间费用分析

报告期内,期间费用及其占营业收入比例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合计分别为8,404.79万元、10,619.71万元和13,769.1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26%、14.62%和14.86%。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整体较为稳定,2020年度期间费用较高,主要系:1)当年度公司科创板IPO申报,中介人员差旅费等支出较高;2)公司持有欧元汇率借款,2020年度受汇率波动影响,当年度汇兑损失金额较大,财务费用相对较高。

1、销售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主要由职工薪酬及折旧摊销构成。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784.25万元、1,292.42万元和1,274.4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52%、1.78%和1.38%。

2、管理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管理费用分别为2,380.51万元、3,623.73万元和5,897.95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60%、4.99%和6.36%,主要为职工薪酬、折旧摊销、股份支付、易耗品及办公费。2022年度管理费用金额较上年同期增加了,主要系:1)当期股份支付为940.11万元;2)管理人员由2021年末的98人增加至2022年末161人,职工薪酬相应增加;3)公司新厂区部分装修工程完成,长期待摊费用摊销增加。

3、研发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4,157.07万元、6,057.02万元和7,999.5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4%、8.34%和8.63%,主要为职工薪酬和直接材料投入。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报告期内研发费用绝对额及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持续增长,一方面公司为提升公司研发能力,持续扩充研发团队,职工薪酬增加;另一方面研发项目增加,材料投入也相应增长。

4、财务费用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明细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1,082.96万元、-353.46万元和-1,402.72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9%、-0.49%和-1.51%。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波动幅度较大,主要系汇率波动引起,公司外币以美元应收账款为主,2022年度美元汇率呈上升趋势,当年度公司汇兑收益较高。

(六)其他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构成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各期,公司其他收益主要来自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七)利润表其他项目分析

1、税金及附加

报告期内,公司税金及附加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2、投资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3、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22年度,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06.72万元,主要为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理财产品的公允价值变动。

4、资产减值损失和信用减值损失

(1)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370.38万元、923.92万元及761.76万元,均为存货减值损失。

(2)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具体构成如下:

单位:万元

5、资产处置收益

单位:万元

6、营业外收入

单位:万元

2020-2021年度,公司营业外收入主要为政府补助。2022年度罚金收入系持有公司股东零分母误操作违规减持公司股票,将违规减持收益金额上缴公司。

7、营业外支出

单位:万元

八、现金流量分析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构成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333.49万元、4,390.19万元和22,778.01万元。2021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幅下降,主要系随着经营规模的增长,当年度支付的职工薪酬及材料采购款项大幅增加所致。

2、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关系

单位:万元

2020年度及2021年度,上表中其他为计入其他收益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2022年度其他包括股份支付及计入其他收益的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7,881.18万元、-43,974.15万元及-38,322.50万元。报告期内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系厂房及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购建支出、银行理财产品支出,投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系银行理财产品的到期赎回。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出规模均较大,主要系随着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持续推进,厂房、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建设支出增加。

(三)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如下:

单位: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992.94万元、-5,225.62万元及4,027.72万元。

2020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入较大,主要系2020年12月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并上市,扣除承销费后,募集资金到账73,046.75万元。2021年度及2022年度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为银行借款,筹资活动现金流出主要为偿还银行借款及现金分红。

九、资本性支出分析

(一)报告期内重大资本性支出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7,886.78万元、25,034.99万元和49,350.1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资本性支出主要用于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

(二)未来重大资本性支出计划及资金需求量

截至报告期末,未来三年公司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主要是用于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以及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投资,请参见募集说明书之“第七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三)重大资本性支出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本性支出围绕主营业务进行,不存在跨行业投资的情况。通过持续的资本性支出,公司的产能得以增加、研发和技术水平持续提升,为公司经营业绩的增长奠定坚实基础。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系公司现有业务的延伸和扩展,服务于科技创新领域,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和行业发展趋势。

十、技术创新分析

公司高度重视自主创新,持续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不断提升技术创新水平。公司技术先进性及具体表现、正在从事的研发项目及进展情况以及保持持续技术创新的机制和安排请参见募集说明书“第四节 发行人基本情况”之“九、公司的核心技术及研发情况”。

十一、重大担保、仲裁、诉讼、其他或有事项和重大期后事项

(一)重大担保事项

截至2023年5月18日,公司不存在对合并报表范围外企业提供重大担保的情形。

(二)重大仲裁、诉讼事项

截至2023年5月18日,公司及其子公司不存在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声誉、业务活动、未来前景等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仲裁或诉讼事项。

(三)其他或有事项

截至2023年5月18日,公司不存在其他或有事项。

(四)重大期后事项

截至2023年5月18日,公司不存在重大期后事项。

十二、本次发行的影响

(一)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业务及资产变动或整合计划

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基于公司现有业务基础及技术储备而确定,本次发行不会导致公司业务发生变化,亦不产生资产整合事项。

(二)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情况的变化

公司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均基于公司现有业务基础及技术储备而确定,有利于公司保持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生产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三)本次发行完成后,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变化

本次发行不会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

第四节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一、本次募集资金使用计划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00万元(含70,000.0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净额将用于投入以下项目:

单位:万元

注: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四次会议及2021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超募资金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开展新项目的议案》,拟在江苏省南通市投资人民币10亿元建设南通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其中拟使用首次公开发行的超募资金11,987.97万元(截至2021年5月7日,含利息收入扣除银行手续费的净额和理财产品投资收益),剩余部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投入。本次公司拟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70,000.00万元(含)用于补充投入上述项目,即该项目的资金来源由公司首次公开发行的超募资金和本次募集资金构成。

在本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到位之前,公司将根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的实际情况通过自有或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如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少于拟投入本次募集资金总额,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募集资金用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不足部分将以自有资金或自筹方式解决。在不改变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前提下,公司董事会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上述项目的募集资金投入顺序和金额进行适当调整。

二、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的背景

(一)产业政策背景

2019年10月3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以下简称《目录》),《目录》中“鼓励类”第十四项“机械”中第33条提到合金钢、不锈钢、耐候钢高强度紧固件、钛合金、铝合金紧固件和精密紧固件;高精度传动联结件;高密度、高精度、形状复杂结构件的生产与研发。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主要对精密金属零部件进行生产,项目属于“鼓励类”范畴。

2016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三项发展方向中提到“发展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推动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重塑制造业的技术体系、生产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推动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对传统制造业全面进行绿色改造,由粗放型制造向集约型制造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将能够有效提升公司精密金属零部件基础加工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符合《纲要》的要求。

(二)行业背景

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是各类精密设备仪器生产制造的基础。近年来,随着产业链中系统总成或部件装配业务向我国转移,其子系统或部件的制造商也在我国积极寻找并支持具有核心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以期承接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业务。另一方面,出于供应链效率提升与交付安全的考虑,行业下游客户倾向于向同一供应商采购多个精密金属零部件形成的产品组合。拥有自主开发能力、掌握多种加工工艺并具备多工艺组合生产能力的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商将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具备较强综合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精密金属零部件企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产能规模和工艺技术优势,从而更好地满足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下游行业3C、汽车电子、电动工具、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行业发展速度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对精密金属零部件的微型化、高尺寸精度以及行业内企业的快速市场响应能力的要求越发提高。单纯依靠人工已经无法满足行业极精密加工、极低的不良品率、快速市场响应的要求,提高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可以明显减少由于人为因素产生的尺寸公差与不良品,可以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近年来,行业内企业对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检测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快速提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智能制造水平,推动精密金属零部件行业的转型升级。

(三)业务背景

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专业制造技术、质量管理及自主设计开发的经验与团队,以“智能制造升级、新材料自主开发”为目标,全方位打造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及研发中心平台。公司始终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熟练掌握精细线成型、高精密车铣复合成型、高速连续冲压成型、金属嵌件注塑成型、金属粉末注射成型、管件3D折弯成型、微米级金属湿拉等多种精密金属零件成型工艺以及精密金属部件组装工艺。

凭借较强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和服务优势,公司积累了深厚而稳定的客户资源。进入了富士康、立讯精密、正崴、莫仕、易力声、伟巴斯特、英纳法、百得、牧田等行业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并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口碑,在行业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客户粘性不断增强。

经过多年的市场开拓,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市场影响力的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企业。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系公司为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在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的优势地位,提升市场占有率,增强客户粘性的重要战略布局。

三、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

(一)项目简介

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为“南通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项目选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高新区双福路西侧、康复路北侧,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0.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不超过70,000.00万元。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可实现年产110,000万件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30,000万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110,000万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和18,000万件其他行业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能力。

(二)项目必要性分析

1、有效提升生产供应能力,满足业务增长需求

公司深耕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多年,凭借精湛的工艺技术与优秀的产品质量,与汽车天窗、3C、电动工具等应用领域的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公司各类产品的订单迅速攀升,产品类别不断丰富,现有产能及工艺设备已无法满足客户对公司产品的新增需求。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通过南通子公司加大生产制造设备的投入,推动新技术、新工艺的持续突破,以提升产品产能并进一步丰富产品类型。本项目达产后,公司将新增各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有效满足客户的市场需求,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2、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的缩短,各下游行业对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的精密度和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和紧跟下游行业发展方向和趋势,公司亟须对生产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瓶颈因素增添关键生产设备,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提升加工精度、一致性、稳定性。同时,在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公司单位产品人力成本。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通过南通子公司将引进先进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线升级改造,降低劳动力成本,全面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加工精密度和稳定性,以保证公司产品品质及技术先进性。

3、有利于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升公司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公司生产、销售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采购、生产、销售等全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显得愈发重要。精密度和产品质量是决定精密金属零部件企业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标准的生产车间有助于公司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同时,高标准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基地的建设、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模式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公司的竞争优势,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通过南通子公司将引进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的生产设备及ERP系统,有效帮助南通子公司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建设高标准生产车间。随着物联网以及智能化设备的快速发展,南通子公司将进一步利用相关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仓储、运输全面智能化、可视化的管控,进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

1、项目建设与国家政策鼓励方向一致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明确指出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属于国家“鼓励类”范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对传统制造业全面进行绿色改造,由粗放型制造向集约型制造转变。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新型信息产品消费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进一步升级智能化、高端化、融合化信息产品,重点发展面向消费升级的中高端移动通信终端、可穿戴设备、数字家庭产品等新型信息产品。

公司是专业从事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本项目的实施将引进国内外先进设备,满足在研发与制造过程中对高性能、高精度设备的需求,提升公司整体制造水平。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

2、强大的工艺技术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基础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在汽车、3C、电动工具、光伏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精密金属零部件生产制造经验,熟练掌握线成型、车削成型、钣金成型、冲压成型、注射成型、弯管成型等多种精密金属零部件成型工艺,以及精密金属部件组装工艺。公司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公司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在坚持自主研发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制造技术与工艺,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产品。公司强大的工艺技术能力为本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优质客户资源储备保障项目产能消化

在汽车领域,公司与全球汽车天窗三大龙头企业伟巴斯特、英纳法、恩坦华以及国内知名汽车天窗企业毓恬冠佳、铁锚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3C领域,公司与鸿海集团、正崴、莫仕、立讯精密、易力声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电动工具行业,公司与全球电动工具龙头企业博世、百得、牧田以及国内知名电动工具企业东成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长期深耕各自专长领域,在相关领域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下游知名客户的认可,既体现了公司产品在技术、质量等方面的优越性,也为公司在相关领域建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公司优质客户资源的储备将保证本项目新增产品产能的顺利消化。

4、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是项目实施的保障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技术创新,质量至上的原则,并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相继通过了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汽车)、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ISO13485:2016质量管理体系(医疗)等。公司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保证和提升本项目相关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

(四)项目实施主体与建设期限

本项目由公司控股子公司福立旺精密机电(南通)有限公司实施,项目建设期限为24个月。本项目实施进度具体情况如下: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概算

本项目选址位于江苏省南通市高新区双福路西侧、康复路北侧,通过购置土地并新建厂房,以及购置先进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最终将具备年产110,000万件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30,000万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110,000万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和18,000万件其他行业精密零部件的生产能力。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0.00万元,投资概算如下:

单位:万元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构成中非资本性支出为8,000.00万元,全部用于铺底流动资金,占本次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为11.43%,未超过30%。本次募集资金构成中除铺底流动资金外均为资本性支出,共计62,000.00万元。

(六)项目效益分析

募投项目效益预测系公司基于当前市场情况对募投项目效益的合理预期,其实现取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状况变化等多种因素。

项目建成后,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30%,静态投资回收期为7.56年(税后,含建设期)。

(七)募投项目效益预测的假设条件及主要计算过程

1、营业收入估算

该项目营业收入的测算系以公司同类型产品平均销售单价为基础,结合市场情况,并根据各年销量情况测算得出。项目建成后,达产年的销售收入为113,260.00万元。

2、总成本费用

(1)外购原材料费用

本项目达产年外购原材料费用为46,220.74万元。

(2)外购燃料和动力费用

项目所需燃料和动力种类包括电力和水,项目达产年合计外购燃料及动力费为7,418.48万元。

(3)工资及福利费

根据建设项目人员定岗安排,结合公司的薪酬福利制度及项目建设当地各类员工的工资水平,项目达产年工资及福利费为17,706.00万元。

(4)折旧费

房屋及建筑物残值率5%,折旧年限30年;机器设备残值率5%,折旧年限10年;办公与其他设备残值率5%,折旧年限4年。

(5)摊销费

本项目没有残值,土地使用权摊销年限50年;软件费摊销年限5年;预备费摊销年限为10年。

(6)修理费

根据拟购置设备的折旧情况,项目达产年修理费为384.70万元。

(7)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在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销售费用中扣除工资、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费用,项目达产年合计其他费用为15,451.46万元。

3、税金及附加估算

增值税税率13%;城市维护建设税5%;教育费附加5%;实施主体预计在投产后第2年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投产第1年所得税率25%,投产第2年及以后所得税率15%。

(八)土地、立项、环保等报批事项

本项目已取得苏(2022)通州区不动产权第0006188号不动产证书,土地性质为出让,用途为工业用地。

本项目已取得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江苏省投资项目备案证》(通高新管备[2022]51号)。

本项目已取得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关于南通精密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通高新管环审[2022]20号),预计在启动生产设施或实际排污之前申领排污许可证。

(九)资金缺口的解决方式

本次募投项目总投资额为100,000.00万元,其中70,000.00万元拟来自本次募集资金,11,987.97万元来自首次公开发行的超募资金。公司董事会将根据募投项目的重要性、紧迫性安排募集资金的具体使用,若实际募集资金净额相对于项目所需资金存在不足,不足部分将以自有资金或自筹方式解决。

四、本次募投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的关系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为3C、汽车、电动工具等下游应用行业的客户提供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本项目产品类别主要包括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和其他行业精密零部件,与公司现有产品属于同类型产品。项目是在公司现有生产经营状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特点,以最新技术为依托实施的投资计划。项目投产后,将增大公司整体规模,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公司技术、产品、客户、品牌和管理资源优势,增强公司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扩大既有业务,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发展情况良好,主要产品具备足够的市场容量,公司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报告期内新签订单金额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下游主要客户业务保持平稳发展,产能规模增加具有合理性。

五、本次发行对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一)对公司经营管理的影响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围绕公司主营业务展开,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和公司未来整体战略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公司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巩固和发展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经济效益。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实施,有利于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同时募投项目结合了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势,契合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有助于公司充分发挥规模优势,进而提高公司整体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保持和巩固公司在精密金属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市场领先地位,符合公司长期发展需求及股东利益。

(二)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口径累计债券余额为0.00万元。若本次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按照拟募集资金总额上限70,000.00万元发行成功,公司按照合并口径计算的累计债券余额将不超过70,000.00万元。按照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并口径净资产147,059.68万元计算,累计债券余额占公司最近一期末合并口径净资产的比例为47.60% ,未超过50%。

本次发行完成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的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均将有所增长。未来,随着募投项目的达产,公司收入规模的持续扩大,预计将有足够的现金流支付债券的本息。此外,随着未来可转换公司债券持有人陆续实现转股,公司负债规模将逐步下降,净资产规模将逐步上升,资产负债率将逐步降低。本次发行是公司保持可持续发展、巩固行业优势地位的重要措施。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经济效益的释放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次发行后,若投资者在转股期开始后的早期大量行使转股,可能导致公司在短期内存在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较上年同期下降的风险;但长期来看,随着公司资金实力和经济效益的增强,未来公司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将会得到较大提升,最终为公司和投资者带来较好的投资回报。

六、本次募集资金投资于科技创新领域的说明

(一)本次募集资金主要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公司一直专注于精密金属零部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致力于打造全方位精密金属零部件研发、制造平台,重点服务于消费电子、汽车以及电动工具等高端制造领域,并积极拓展5G通信、物联网、智能穿戴等产业。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与公司现有业务及未来规划密切相关,对现有业务进行了扩展和深化。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提到,“加强产业技术基础能力和试验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软件等共性关键技术水平”。

发行人主要产品为3C、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关键基础零部件,在终端产品中起到支撑、固定、连接、信号传输、电磁屏蔽等功能。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发行人所属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C34)中的机械零部件加工(C3484),根据2018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发行人所属行业为“2.1.5 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制造”。

2019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合金钢、不锈钢、耐候钢高强度紧固件、钛合金、铝合金紧固件和精密紧固件”列为鼓励发展产业,发行人汽车类精密金属零部件及电动工具类精密金属零部件主要材料为合金钢、不锈钢等,主要应用于汽车天窗、电动工具内,起到支撑、紧固等作用,属于该鼓励产业的范畴;将“新型粉末冶金零件:高密度(≥7.0克/立方厘米)、高精度、形状复杂结构件”列为鼓励发展产业,发行人掌握了金属粉末注射成型工艺,粉末冶金材料烧结密度为7.6~7.7克/立方厘米,为3C、医疗等下游应用领域提供高精度、形状复杂的粉末冶金结构件,如应用于无线降噪耳机内部的精密结构件产品、正在小批量验证的医疗器械零件等,属于该鼓励产业的范畴;将“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列为鼓励发展产业,公司3C类精密金属零部件最主要的细分应用领域为可穿戴设备,如应用于耳机、智能手表、VR眼镜等终端的零件,属于该鼓励产业的范畴。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文件中提到,“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瓶颈短板”。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将能够有效提升公司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动工具等领域的精密金属零部件基础加工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符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

(二)募投项目将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

本项目的实施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公司精密金属零部件领域产能布局,有利于提高装备自动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工精度、一致性、稳定性。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将持续引入优秀人才,推进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生产与应用,加强与主要客户的合作,促进公司科技创新水平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巩固公司在行业内的核心竞争力及优势地位,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备查文件

一、备查文件内容

(一)发行人最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及审计报告;

(二)保荐人出具的发行保荐书、发行保荐工作报告和尽职调查报告;

(三)法律意见书和律师工作报告;

(四)董事会编制、股东大会批准的关于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报告以及会计师出具的鉴证报告;

(五)资信评级报告;

(六)其他与本次发行有关的重要文件。

二、备查文件查询时间及地点

投资者可在发行期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于下列地点查阅上述文件:

(一)发行人: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玉溪西路168号

联系人:尤洞察

联系电话:0512-82609999

传真:0512-82608666

(二)保荐人(主承销商):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48号中信证券大厦

联系人:汤鲁阳、方磊

联系电话:025-83261254

传真:025-83261203

投资者亦可在公司的指定信息披露网站(http://www.szse.cn)查阅本募集说明书摘要全文。

福立旺精密机电(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