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周期共舞 拆解数据背后的逻辑——访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彭炜
◎记者 陆海晴
在《周期》一书中,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马克斯用大量篇幅阐述其对周期的理解。他写道:“如果我们懂得周期,就可以顺应周期把投资做得更好。当赢面对我们更有利时,我们可以增加赌注,投入更多资金买入资产,提高组合的进攻性;当赢面对我们不利时,可以退出市场,增强组合的防守性。”中欧盛世成长基金经理彭炜对此深以为然。
在彭炜看来,万物发展皆有周期,“这次不一样”是投资中最昂贵的五个字。周期永不眠,只有把握行业发展的内在核心驱动因素,才能看清当前的位置,并准确判断未来的趋势。
锚定周期核心指标
入行初期,彭炜主要负责研究建筑、建材、房地产、钢铁、煤炭等周期行业。在研究周期行业时,需要对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因此“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行业规律”,成为彭炜日复一日的工作内容。对数据的密切跟踪,反复拆解,也逐渐培养起他对周期的敏感性。
“要抓住行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对行业变化有敏锐的认知。当行业出现一个外部变量时,要判断这个外部变量会对行业未来景气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秉持这样的思路,彭炜此前管理的投资组合把握住了2019年5G、“猪周期”等大级别行情,并捕获了新能源车板块十倍涨幅的优质成长股等。
以对“猪周期”的把握为例,2018年四季度猪肉价格跌至20元/公斤附近历史低点,彭炜开始加大对养猪行业的关注,但此时他并没有马上出手。之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彭炜判断生猪养殖供给端会受到冲击,这个外部变量不仅会导致行业供给端大幅去化,而且会进一步优化供给端的产业结构。彭炜决定出手。事后来看,此次出击收获颇丰。
这样的投资方法往往需要大量的行业数据或者信息,对产业链进行验证。“对于某些基本面数据和业绩难以跟踪测算的行业,我一般不会参与。”彭炜会定期梳理行业发展的各类指标,明确需要阶段性重点跟踪的行业,即做减法,再聚焦。
立足中观行业比较
出于对周期框架深刻的理解,在投资中,彭炜更倾向于从中观视角入手。“立足中观,可以降低对宏观判断的难度。同时,如果单纯自下而上地选股,可能会过于关注上市公司而忽略行业层面内在因素的变化,导致一叶障目。”
如何选出更具配置价值的行业?彭炜会找出行业发展的驱动力,根据行业驱动力的不同,分成四类板块,分别是与利率走势相关的金融地产行业,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相关的投资领域,与消费行为相关的消费领域,以及与科技进步相关的科技行业。
从大类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彭炜会从宏观视角出发,判断这四个核心驱动因素中哪个因素更强、哪个因素更弱。同时,根据自己的能力圈,选择相应的大类板块进行配置。
搭建有梯度的组合
在组合的构建上,彭炜将资产分为三类,即进攻型资产、稳健型资产、拐点型资产。具体而言,组合中的五到六成仓位配置进攻型资产,找到能够实现“戴维斯双击”的标的。约三成仓位配置稳健型资产,以3年的维度评估是否具有明确的业绩增长稳定性。其余仓位用于挖掘拐点型资产,关注具备底部反转可能的行业。
“任何基金经理都有自己的能力圈,不可能无限拓展,需要降低认知不足的风险敞口。”在彭炜看来,在投资中要遇变不执,及时纠错。“一旦发现自己判断错误,要敢于认错,并重新审视基本面逻辑,寻找更合适的投资标的。”
去年底,彭炜加盟中欧基金。在半年任职静默期里,他逐步融入中欧基金投研大平台,并且优化了自己的投资框架。具体而言:一是加强自下而上的个股研究和投资,试图减少基于中观投资框架的盲区;二是阶段性对组合进行复盘,做好风险因子的再平衡。“作为权益‘大厂’,中欧基金不仅拥有资历丰富且风格各异的优秀基金经理,也打造了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支撑基本面研究,这有利于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投资的周期规律。”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于彭炜而言,投资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在他看来,须要保持定力,坚守投资框架,亦需要持续修炼内功,实现迭代和成长,从而更好地应对纷繁复杂的市场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