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版 信息披露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8月18日

查看其他日期

(上接17版)

2023-08-18 来源:上海证券报

数据来源:Wind资讯,数据截至2023年8月15日(T-4日)。

注1:市盈率计算如存在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

注2:2022年扣非前/后EPS=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T-4日总股本;

本次发行价格99.57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摊薄后市盈率为44.44倍,高于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同行业最近一个月静态平均市盈率21.39倍,超出幅度约为107.76%,低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2022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的平均静态市盈率48.90倍,存在未来发行人股价下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风险。

本次发行的定价合理性说明如下:

与行业内其他公司相比,发行人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优势:

1)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完善的研发应用能力

①技术创新驱动的多领域研发能力

公司是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研发积累和技术创新,围绕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自主构建以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及系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为代表的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基于不同的技术领域持续研发创新形成多项细分核心技术。公司凭借其完善的技术体系和高效的研发能力构建起较高的技术壁垒,具有核心竞争优势。

公司拥有成熟先进的研发流程,其包含了产品从概念产生、方案设计、研发实施、测试验证、产品认证、市场推广到客户反馈等全部环节,基于公司丰富的技术储备与跨部门的协同合作,通过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有效实现产品与技术的研发创新。

②研发应用联动的产业化实践能力

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厂商,基于不同细分领域客户的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需求,以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作为底层研发基石,先后掌握了数字电源平台、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等先进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同步研发交叉领域内的相关技术,通过技术的交叉应用及延伸,逐步开发出不同功能、品类的产品体系,逐步实现核心技术的产业化实践,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研发方向,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构建了研发与应用的高效联动机制。

公司高度重视对研发体系的资源投入,报告期各期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5,875.25万元、6,841.51万元及7,762.78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7.41%、5.30%及4.81%;报告期各期末公司研发人员分别为203人、194人及247人,占当期用工总量的29.90%、20.86%及22.37%。高比例的研发投入既满足了行业内客户对于其产品核心部件的差异化需求,又保障了公司研发成果可以高效转化为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公司创新技术的研发也进一步促进了下游产品升级换代。

2)优质的品质控制能力与精准的客户服务能力

①执行严格管理的标准化品控能力

公司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进行品质管控,通过了ISO9001:2015/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按照标准对每道生产工序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检验控制程序,执行了智能化、信息化的生产管控体系,在保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同时,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产品需求。

公司具备完善的产品性能测试能力,设立了电磁抗干扰实验室、EMI实验室、环境实验室、可靠性实验室、驱动器性能实验室、产品功能实验室、耐久性实验室,并陆续通过了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欧盟RoHS认证、中国CQC认证、CE产品认证、CB产品认证,以保证产品的高品质与稳定性。

②紧贴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服务能力

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差异化的应用场景与客户群体使得产品在结构设计与性能特点等方面存在多样性的定制化需求,因而行业内较大规模厂商往往在产品开发初期即与其核心部件的供应商共同研发设计。

公司深耕行业多年,依据行业特点形成了以研发设计为核心的销售模式,在客户的产品开发初期便与其建立了深度的业务合作关系,通过前期贴近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研发服务,为客户提供快速高效的产品迭代、灵活多样的方案设计,从而有效帮助客户实现产品价值,极大地增强了客户粘性,并与行业内的知名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跨领域的协同经营模式与多元化的产品技术体系

①渠道资源共享的多元化业务布局

公司依靠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平台,并通过创新技术的交叉应用及延伸,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形成了渠道资源共享的多元化布局,业务范围覆盖智能空调、热泵供暖、冷冻冷藏、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工业伺服驱动与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质量与一流的技术服务,能有效帮助客户完成从需求端到产品端的转换,与不同领域的客户建立了广泛稳固的合作关系,形成了跨领域的业务布局。

业务领域布局的多元化可有效帮助公司挖掘其下游客户多领域的产品需求。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内,不同类别产品的核心技术与制造流程具备相通性,在依托相同或类似底层技术的基础上,公司业务跨领域的横向开拓可实现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资源渠道共享,有效降低成本费用,发挥规模优势。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跨领域下游应用经验,具备了较强的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可以根据下游客户的具体需求,快速准确地为其提供从实体产品生产到整体系统搭建的解决方案,还可以根据客户在使用过程中的需求快速为其进行方案调整。多元化的业务布局能够使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不过度依赖单一的细分市场,提高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使公司的发展更加稳健、灵活。

②技术交叉融合的柔性化生产制造

公司系专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研发创新,围绕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公司逐步形成了暖通空调及冷冻冷藏设备领域的变频驱动器与系统控制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领域的变频驱动器与控制器、工业伺服驱动与控制系统领域的伺服驱动器与伺服电机三大核心业务板块,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领域客户的差异化产品需求。

公司多年来专注于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的研发创新,逐步构建交叉融合电机控制、电源控制及系统控制技术、数字电源及电力电子变换硬件平台、电机设计平台等部分或者全部核心技术的产品体系,并结合公司自主开发的精益生产管理系统与产品质量管控体系,通过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生产制造执行系统(MES)、仓储管理系统(WMS)进行工单管理与工序平衡,在满足客户需求与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实现了产品器件的个性化设计与柔性化制造。

4)稳定专业的管理研发团队与紧密优质的战略客户资源

①深耕行业多年的管理研发团队

公司董事长雷淮刚博士,先后从事研发、市场、管理等方面工作,拥有二十多年电力电子行业研发和管理经验,获得“上海市产学研合作优秀项目奖一等奖”、“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市领军人才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行业内享有广泛声誉的专家。

公司核心团队具备多年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制造经验,公司高度重视团队建设并持续加大投入,经过多年发展,组建了一支实力雄厚、经验丰富并具有国际化背景和视野的管理研发团队,大多数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并拥有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经验。

②行业地位稳固的优质客户资源

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核心技术、优质的产品质量、高效的客户服务以及良好的成本管理体系,不断在下游各个领域取得突破和发展,在国内外积累了一大批优质客户,并成为艾默生、麦克维尔、阿里斯顿、海尔、三菱重工海尔、开利、博世等众多行业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

众多优质的国内外客户资源保证了公司业务的稳健持续增长,公司在与优质客户的合作过程中较大程度提升了公司的研发和制造水平,使得公司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品质控制能力能够满足世界一流标准。同时,公司凭借在电力电子及电机控制领域的专业设计和品质保障能力,成为了国内外优秀客户供应链的重要一环。

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提请投资者关注投资风险,审慎研判发行定价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资决策。

(2)根据本次发行确定的发行价格,本次网下发行提交了有效报价的投资者数量为294家,管理的配售对象为7,096个,占剔除无效报价后配售对象总数的96.98%;对应的有效拟申购总量为3,684,190万股,占剔除无效报价后申购总量的96.95%,对应的有效申购倍数为战略配售回拨后、网上网下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2,184.26倍。

(3)提请投资者关注本次发行价格与网下投资者报价之间存在的差异,网下投资者报价情况详见本公告“附表:配售对象初步询价报价情况”。

(4)《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意向书》(以下简称“《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募集资金需求金额为98,187.20万元,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99.57元/股对应募集资金总额为234,885.63万元,高于前述募集资金需求金额。

(5)本次发行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在初步询价阶段由网下机构投资者基于真实认购意愿报价,发行人与保荐人(主承销商)根据初步询价结果情况并综合考虑剩余报价及拟申购数量、有效认购倍数、发行人所处行业、市场情况、同行业上市公司估值水平、募集资金需求及承销风险等因素,协商确定本次发行价格。本次发行价格不超过剔除最高报价后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剔除最高报价后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养老金、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金报价中位数和加权平均数孰低值。任何投资者如参与申购,均视为其已接受该发行价格,如对发行定价方法和发行价格有任何异议,建议不参与本次发行。

(6)本次发行有可能存在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风险。投资者应当充分关注定价市场化蕴含的风险因素,知晓股票上市后可能跌破发行价,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强化价值投资理念,避免盲目炒作,监管机构、发行人和保荐人(主承销商)均无法保证股票上市后不会跌破发行价格。

新股投资具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新股投资及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仔细研读发行人招股意向书中披露的风险,并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审慎参与本次新股发行。

2、按本次发行价格99.57元/股计算和2,359.0000万股的新股发行数量计算,发行人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为234,885.63万元,扣除发行费用约为20,068.68万元(不含增值税)后,预计募集资金净额约为214,816.95万元,如存在尾数差异,为四舍五入造成。本次发行存在因取得募集资金导致净资产规模大幅度增加对发行人的生产经营模式、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财务状况、盈利水平及股东长远利益产生重要影响的风险。

3、发行人本次募集资金如果运用不当或短期内业务不能同步增长,将对发行人的盈利水平造成不利影响或存在发行人净资产收益率出现较大幅下降的风险,由此造成发行人估值水平下调、股价下跌,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投资损失的风险。

(上接17版)

(下转1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