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入口关 券商投行服务北交所“优中选优”
◎记者 唐燕飞
北交所已成为服务中小企业的改革试验田。作为服务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券商投行积极服务北交所企业。多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相较沪深交易所IPO,北交所IPO的难点主要包括:“投早、投小”不确定性高,需加强投研、投资、投行联动;中小企业经营波动风险相对高,投行申报阶段需加强合规风控;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偏低,在估值定价上考验大。
为此,券商在投行制度、组织架构方面提高北交所业务的战略性地位,严把入口关。“我们投行严格按照北交所相关业务规则及公司立项、质控、内核等内部制度要求,对全国股转系统推荐挂牌业务、北交所保荐承销业务的各个重要环节进行统一审核、管理,将质量控制理念贯穿业务全流程,提高项目质量。”第一创业投行总经理王勇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券商投行IPO项目迎来新挑战
截至2023年9月1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20家,总市值超2600亿元,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目前已有多家中小券商入局北交所业务,头部券商亦在悄然加码。Choice数据显示,中信建投、申万宏源、开源证券保荐项目数量位居前三,分别为21家、20家和14家。
“北交所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不仅为头部券商创造机遇,也为中小券商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深圳一名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在项目直投方面,许多券商在投资、投研、投行方面加强整合,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和价值延伸。“开源证券正在不断扩大投资规模,持续通过直投、做市、自营等各个渠道,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发挥证券公司对于市场的乘数效应和带动作用,努力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增添资本动力。”开源证券总经理助理兼创新投行总部总经理孙剑屾表示。
在项目申报阶段,业内人士认为,中小企业经营波动风险相对更高,券商要不断提升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严防“带病”申报。招商证券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称,与沪深IPO项目相比,北交所上市项目相对规模更小、更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影响,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客观上增加了保荐的难度和风险。同时,北交所上市企业募集资金量相对较低,但规范要求与沪深市场趋同,因此需要上市企业提高认知,充分配合前期的整改和规范。
在IPO定价销售方面,相比沪深上市公司,北交所上市公司总体盈利能力偏低,市场化发行方面估值偏保守,券商必须结合公司行业特色、企业价值及市场情况,对其进行科学估值定价。“9月1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进一步提升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这有助于促进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健全北交所估值定价功能。”君奇资本总裁王井双表示。
以严求真 把好“入口关”
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背后,是发行上市环节的高标准和对上市公司质量的严要求。据初步统计,按审核状态分,今年以来北交所已终止22家企业的上市申请,大多数为主动撤回。已终止IPO公司包括东方水利、睿泽科技、欧曼科技等。监管追问问题包括关联方及关联交易、业绩波动、持续经营能力、财务内控、市场发展空间等。
“申报企业为了上市已筹备了很长时间,一般都是在监管不断深入的问询下,企业才会选择知难而退。”深圳某大型券商新三板部门负责人称,“IPO项目的成败与保荐机构的执业能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券商在开展尽调过程中,除了关注财务问题外,应重点关注股权清晰、实际控制人认定、资质齐备性、资产权属清晰、环保合规等规范性问题,以及重大诉讼或仲裁等事项,避免相关问题对公司后续发行上市构成障碍。”上述人士表示。
为了提升执业质量,券商在辅导过程中不断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完善公司内控体系。广发证券相关负责人称,投行在执业过程中不断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提供关于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合规经营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并且定期召开中介协调会,跟踪企业整改情况。
招商证券相关人士表示,已战略性布局北交所业务,在项目发掘、业务推进、业务组织等方面全方位发力。“作为保荐机构,一方面需要结合北交所定位,充分挖掘符合其定位的优质企业,从源头上进行把控;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度重视执业质量,关注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和规范性,加强综合评估和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