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不断 建筑央企上市公司经营稳中有进
◎记者 王子霖
10月10日晚,中国电建公告,公司作为联合体牵头单位中标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中标金额约175.76亿元。同日,多家沪市主板央企集中披露1至9月经营业绩、合同签订情况,以及近期重大工程中标情况。数据显示,多家建筑央企上市公司前三季度经营业绩稳中有进,新签合同额增速亮眼。
多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的行业分析师表示,坚定看好建筑行业的中长期发展前景,从需求、企业效率、估值等多个方面出发,建筑板块均具备较好的中长期配置机会,将于近期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将成为国际工程及建筑板块的重要催化因素。
新签合同规模稳定增长
10日晚,中材国际公告,今年1至9月,公司新签合同额522.33亿元,同比增长58%;其中,境内新签合同额238.19亿元,同比增长5%,境外新签合同额284.14亿元,同比增长169%。据披露,中材国际围绕水泥行业提质增效、绿色智能、技术改造需求,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有力有序推进生产经营,境内外在执行项目履约状况良好。
中国能建10日晚公告,公司前三季度累计新签合同规模9415.05亿元,同比增长35.53%。其中工程建设方面,新能源及综合智慧能源项目累计新签合同975个,规模4033.45亿元,同比增长29.09%。从地区看,境内、境外新签合同规模分别为7181.8亿元、2233.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2%、11.62%。
中国中冶披露的新签合同情况显示,公司1至9月新签合同额9819.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新签海外合同额328.2亿元,同比增长32.6%。其中,9月公司新签单笔合同额在10亿元以上的重大工程承包合同共12个。
中国电建和中国铁建10日晚分别披露了近期新签合同的情况。其中,中国电建近期与下属子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了重庆市建设工程项目,中标金额约175.76亿元,建设内容包含重庆轨道交通17号线一期工程、4号线西延伸段站后工程、18号线北延站后工程、24号线一期站后工程、27号线站后工程、中梁山大修基地系统设备工程、7号线一期部分工程施工总承包。中国铁建公告称,近期中标重大项目金额合计197.67亿元,具体包括卢氏县乱石岭铁多金属矿开采建设项目(EPC)、五河西坂矿区金矿开采项目EPC工程总承包、山东临沂三和国际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工程总承包(EPC)等6个项目。
建筑业景气度持续提升
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9月建筑业PMI回升2.4个百分点至56.2%,建筑业景气度持续提升。9月,建筑业新订单、业务活动预期PMI指数分别为50.0%、61.8%,环比均提升1.50个百分点。
天风证券建筑建材联合首席王涛表示,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和国际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均有稳定前景。相比而言,我国目前的基建水平仍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未来基建投资有望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我国建筑企业有望越来越深入地参与沿线基础建设,为建筑央企的海外业务提供可观增量。
8月以来,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明显提速。8月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为5945.77亿元,创今年以来月度新高;9月新增专项债发行3569.34亿元。业内人士认为,专项债快发快用有助于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兴业证券建筑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孟杰认为,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基建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之一。7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表示要加强逆周期调节和政策储备,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政策面有望持续支撑基建增速高位运行。在他看来,受2022年下半年实物工作量逐步落地、2023年专项债发行前置及重大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同比增长17%的拉动,建筑央企有望凭借自身资金、资源、资质上的竞争优势,实现订单、收入持续增长。
孟杰认为,当前部分建筑央企的估值依然处于历史低位,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望引导资本市场对央企进行价值重估。从业绩增速分位数来看,八大建筑央企收入增速、利润增速、ROE水平分位数处于中上位,而估值分位数持续下降,对比A股其他行业企业,建筑央企的价值回归空间仍然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