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逐鹿跨境场景 支付机构再寻增长曲线

2023-10-12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魏倩

汇率优惠、发放优惠券、退税······刚刚过去的超长黄金周假期,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主流第三方支付机构推出了一系列跨境支付优惠活动。

聚焦旅游行业相关跨境支付场景,是当前支付机构向海外寻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严监管态势下,支付行业回归本源,筹谋转型发展,跨境支付就是热门赛道之一。“目前入场选手很多,因为国内支付市场已经成了红海,而海外蛋糕够大。”一家跨境支付机构相关人士近日向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

行业人士还认为,伴随外贸新业态领域政策利好叠加,全球贸易数字化进入深水区,跨境电商有望释放更大市场空间,为跨境支付业务提供更多商机;同时业内更强调要坚守合规,这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底线。

角逐跨境支付场景

无论是国际大型赛事,还是刚刚结束的超长黄金周,跨境支付场景都是支付机构眼中不可错过的机会。

今年两轮国际大型赛事期间,两家巨头——支付宝和微信均支持绑定境外银行卡进行支付消费。效果显而易见:支付宝数据显示,2023年3月至8月期间,通过Alipay+接入的首批境外钱包Kakao Pay、Touch 'n Go eWallet和AlipayHK的在境内支付总笔数在6个月内增长了47倍。

黄金周期间,支付机构一如既往打出了汇率优惠牌。例如,支付宝携手全球百万商家启动“环球奇遇季”,用户不仅可以享受优惠汇率,还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商家优惠;微信支付围绕汇率,推出阶梯式汇率优惠;银联国际也联合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欧洲等地热门商户,推出低至六折的优惠活动,活动涵盖折扣、立减、汇率优惠等多种形式。

除了旅游行业相关场景,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行业也是支付机构争夺的热门赛道。今年2月,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推出了面向跨境电商的跨境支付平台,提供收款结算等服务。

向海外寻商机

上述种种动向,实际上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向海外寻路、获得新增长曲线的缩影。

经历过整治后的支付行业,告别流量红利和“吃”备付金利差的躺赢时代,进入存量博弈阶段,用业内人士的话来说就是“内卷”。如何拓展更多业务,成为必答题。此时,跨境支付业务进入各家支付机构眼中。

据艾瑞咨询日前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研究报告》(下称《报告》)预测:2023年我国第三方综合支付交易规模预计以14.5%的同比增速回升,其中,作为跨境支付的重要构成部分,跨境出口B2C电商收款将以20.1%的增速发展至21830亿元的规模,领跑全行业增速。

就跨境支付业务赛道,早年玩家主要是连连支付、Ping Pong,如今还涌入传统支付机构。根据中国清算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共有43家支付机构开展了跨境支付业务。其中,连连支付、Ping Pong已在筹谋上市。

今年,除了前述两家支付巨头,义乌小商品城上半年也推出了YiwuPay,为所有义乌的经营商户提供全球账户收款服务。此外,外资跨境支付服务机构Thunes,今年6月则在北京设立大中华区总部,面向B端提供支付基础设施服务。

不过,博通咨询分析认为,短期(3至5年)内,即使巨头入场跨境电商支付市场,仍然不会改变现有的市场格局。跨境支付机构的70%以上收入均依靠支付服务费收入。平均费率的下降将导致跨境支付机构增速预期降低。由于行业交易规模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会抵消费率下降对跨境支付机构的影响。

记者还获悉,随着东盟外贸和跨境电商平台的迅猛发展,国内主流支付机构纷纷布局东南亚市场,申请当地牌照。“在跨境支付的赛道上,除了提供与中国进出口相关的跨境支付服务外,也可以将中国跨境服务的模式和成熟经验,结合海外当地具体情况,提供海外本土化一站式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一家跨境支付机构相关人士表示。

合规是展业底线

尽管跨境支付赛道吸引了一众支付玩家入场,但合规是开展一切业务的底线。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9年发布的《支付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也有明确规定,跨境支付业务开展需要有合法资质,并持牌经营。

然而,从现实层面来看,不少第三方机构多次“踩”到红线,特别是与反洗钱相关领域。根据今年支付机构“吃”到的行政罚单来看,与反洗钱相关的违反商户管理、清算管理等规定依旧是被罚“重灾区”。例如,拉卡拉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被罚款875.4万元。

资深金融业分析师王蓬博也表示,反洗钱合规的确是跨境支付展业中的难点。“不管是跨境电商B2C卖家还是外贸B2B,均以中小卖家为主,这也导致其交易规模较小,但频率高、交易流程碎片化严重,导致在支付过程中很难做到反洗钱合规要求的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支付机构首先应针对跨境支付业务的资金来源入手,确保源头无问题。”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