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开创海上丝绸之路新盛景
| ||
◎记者 邱德坤
步入福建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幅撑满整墙的油画映入上海证券报记者眼帘,画中千帆竞发、万商来港的盛景,再现了福建——这个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东方起点的昔日繁荣。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当地人以“爱拼会赢”的精神向海谋生,中世纪东方第一大港“刺桐”就位于福建泉州。公元13世纪末,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描写道:“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这里,货物堆积如山,的确难以想象……”
公元15世纪,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每次都在福建长乐太平港驻泊,许多船舶造于福建,大批福建人跟随郑和出使远航。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线最远的航海盛事,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推向巅峰。
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获得继承与发扬。福建在2015年迎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机会,构建了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大通道,当地众多上市公司按照“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要求,在“海上丝绸之路”联动发展、共襄繁荣。
福建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郭宁宁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福建始终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发扬爱拼会赢、敢为人先的优秀传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积极担当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传承与创新
漫步福建泉州古城,闽南风格的红砖厝融入了近代“洋楼”、骑楼、番仔楼,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留下的印记清晰可见。泉州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被称为“东方第一大港”。
700多年前,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通过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泉州经商并定居,其后裔生息绵延,安踏集团、361度、特步国际等公司创始人及相关高管就是其中佼佼者。
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后裔,正在将贸易做“回去”。以安踏集团为例,近年来先后收购斐乐中国地区专营权及商标使用权、亚玛芬体育及其旗下始祖鸟、萨洛蒙等品牌,加速品牌国际化以拓展市场空间,近期更是确立了2025年中国市场份额第一、2030年全球领先的战略目标。
“安踏坚决不做中国的耐克,我们要做世界的安踏。”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表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背靠国内14亿人口市场,中国的企业家有足够的底气走向国际化。
全球化运营与资源整合能力,被安踏集团作为核心竞争力之一。其品牌足迹、零售渠道、研发网络、供应链及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并和全球60多家顶级科研机构、高校及上下游3000多家供应商开展联合创新。安踏集团方面介绍,公司未来将加大中国品牌的海外拓展,持续打开品牌的全球化格局。
安踏集团从泉州走向海外背后,是泉州迎来参与新一轮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福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方案》显示,福建将泉州定位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泉州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十年来,泉州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建国家(地区)的贸易额累计8715亿元,年均增长5.5%,占全市贸易总量的44.7%;经备案(核准)赴境外开展对外投资合作项目171个,投资总额49.7亿美元,占历年赴境外投资总量94.9%,年均增长9%。
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十年来,泉州市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快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泉州成为福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缩影。十年来,福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进出口贸易总额约4.4万亿元。其中,2022年福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贸易额7351亿元,比2012年增长142%。
“走出去”和“引进来”
对比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福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强调从建设核心区和福建实际出发,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以泉州为例,其以“产业+联盟+公司”的模式,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通过将企业核心高端环节留“祖厝”、代工出口环节在境外的方式,“把根留住”又“开枝散叶”。
福建峰亿轻纺有限公司的总部立足泉州,在柬埔寨投建服装生产基地,建设35条生产线,雇佣当地2500多名工人,十年来累计带动出口约8亿美元,促进企业成功转型升级,成为福建省“示范性样板”。
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总结,十年来,泉州推动泉商、泉企抱团设立海外经贸合作区,布局建设“海外仓”,打造泉州优品海外线下展销中心,辐射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
以泉企为代表的一大批福建企业,正持续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实现产业链全球布局。十年来,福建累计对95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项目近1400个。厦门国贸副总经济师谢海粟表示:“公司正在逐步成为亚洲油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由厦门国贸子公司国贸石化运营的浮式储油轮ITG Amoy轮,以提供油品仓储与加注服务为起点,为全球船舶提供差异化的燃料油混合调和服务,又接连取得燃料油普氏市场窗口交易资格、柴油普氏市场窗口交易资格,参与亚洲油品市场定价。
谢海粟说:“公司依托ITG Amoy轮,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全球油品市场的话语权,并且通过组团合作兼顾成本和效率,提升了整个产业的经营格局。”
ITG Amoy轮的投入运营,成为厦门国贸拓展“海上丝绸之路”业务的重要落子。谢海粟表示,ITG Amoy轮的投入运营,成为公司实现服务全球能化产业、扩大企业影响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坚实一步。
在“引进来”方面,福建引进中沙古雷乙烯等优质产业项目,有效带动省内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获国务院批复,旨在搭建产业高效协同的新平台,探索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模式,打造“一带一路”经贸合作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目前,中印尼“两国双园”中方园区,已进驻商贸企业620家,投资项目66个,福建企业在印尼园区布局36个投资产业项目。
构筑丝路大通道
福建围绕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组织实施“丝路海运”“丝路飞翔”“数字丝路”等标志性工程,初步构建海陆空网“四位一体”大通道。
其中,“丝路海运”网络持续拓展。《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丝路海运”航线通达全球43个国家的117个港口,300多家国内外知名航运公司、港口企业、智库等加入“丝路海运”联盟。
丝路海运国际联盟秘书长、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南表示,“丝路海运”为畅通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物流大动脉、促进区域经济联通提供了有力支撑。
“丝路海运”于2018年12月率先成立,契合福建省政府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加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重大工作等战略目标,品牌运营主体为福建丝路海运运营有限公司。
李南总结,“丝路海运”助力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主要通过改善营商环境、优化航线布局、加大腹地拓展力度三方面进行。
截至2023年9月30日,全国114条以“丝路海运”命名的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12434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455.51万标箱。李南介绍:“‘丝路海运’正在加大腹地拓展力度,拟将福建打造为‘两湖一江’等内陆腹地的便捷出海口。”
同时,“丝路海运”正朝着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推动传统码头的智能化改造,打造绿色低碳转运模式。李南介绍,“丝路海运”以海润码头为范例,促进5G、远控、无人驾驶等技术,在传统码头推广和应用。
落实到企业主体,众多上市公司通过积极参与“丝路海运”,融入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近期,厦门港务二级控股子公司收到“丝路海运”港航发展专项资金补助,将主要用于开拓集装箱海铁联运业务。
“近年来,公司大力实施海向、陆向腹地拓展战略。”厦门港务总经理胡煜斌介绍,在海向方面,公司大力构建辐射东南沿海地区的散杂货码头经营网络,建设组合港吸引航商开辟航线,密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在陆向方面,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地设立多个业务网点和陆地港,大力推进东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中西部地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桥梁。
未来,厦门港务将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胡煜斌表示:“公司将积极关注共建‘一带一路’的投资机会,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的港口、物流、仓库等领域。”
下一步,福建也将畅通“大通道”,完善“陆海空天网”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贯通南北、联接东西、通江达海、联通全球的目标。
穿越千年,一幅新时代的海上丝绸之路盛景图,正在中国东南之滨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