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记者 范子萌
当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遇见“金融强国”新目标,会迸发出怎样的活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同时要求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已经进入提升能级之年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枢纽。业内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升级版”,将对应着进一步的金融开放与创新,涉及制度型开放、跨境投融资、数字化转型、直接融资创新等方方面面。
规模与能级突飞猛进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持续进阶
“集运指数期货”“上海铜”“上海胶”“上海油”……国际贸易合同中,“上海价格”的队伍持续壮大,有望向全球大宗商品贸易传递更多的“中国信号”。
今年8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挂盘交易。这是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以及首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
集运指数期货的上市,是“上海价格”品种序列的重要补充,它更有效地连接起了金融和航运两个市场,有助于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协同发展。
这是今年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细观当下,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为齐全、全球金融基础设施最完善及金融产品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金融总量大幅跃升。2022年,上海市金融业增加值为8626.31亿元,比上年增长5.2%;上海市金融市场成交总额2932.9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6.8%。
规模与能级上的突飞猛进,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基石。目前,上海集聚了15家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持牌金融机构总数超过1700家,其中外资金融机构占比近三分之一。
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
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已进入提升能级、助力金融强国建设的关键阶段。
“当前,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推进高水平金融开放,提高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级,可谓时代的需要,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理事长汪泓表示,上海是金融和资本市场重镇,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在关键时期攻坚克难的重要引擎。
打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升级版”,对应着进一步的金融开放与创新。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进入3.0版。”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看来,在金融制度型开放方面,上海国际金融中心3.0版建设要重点关注三个新重点,即三新——“新要素、新领域、新功能”。要稳步推动金融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型开放,不断促进可持续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国际金融资产交易的制度型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李东荣认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关键特征是“畅通”,对应的配置涉及安全高效的资金流通、国际规则的接轨、人才培养、制度设计等方方面面,即市场所理解的“硬环境”与“软环境”。
李东荣打比方阐释说,就好比一条连接内外部的“高速公路”。“这条路上,不仅车要走得规范、安全,还要快捷。”
跨境投融资是重要环节。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必须围绕“竞争力”和“影响力”开展工作。同时,市场需进一步提升对跨境投融资的认识。
“跨境投融资不是单纯的国内资金投出去或国外资金投进来。”刘晓春认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应该更多地发展本国企业在地接受国外投资、本国企业在地对外投资、非本国企业来本地接受国际投资(融资)以及非本地本国企业来本地进行跨境投资。相应的,国际财富管理、国际资产配置,都要从这个角度考虑。
数字化转型也是个中关键。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智能投研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刘斌表示,建设金融强国、提升金融行业竞争力,关键是要加速数字化转型。“上海要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资管机构、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等领域须加快数字化转型。”
自贸区有望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刘晓春还建议,扩展FT账户功能,在自贸区或临港新片区接受“一带一路”项目发行债券或组织银团贷款,形成更多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吸引国际投资者来投资这些项目、交易这些资产。此外,在临港新片区试点信贷支持科创企业的新模式,结合直接融资创新,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
“经过多年发展,上海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已经积累了很好的经验,现在要趁着这股东风进一步加快这个进程。”李东荣表示,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包括近期出台的《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总体方案》,目的就是希望上海以自贸试验区为先行先试平台,探索经验、作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