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公司  查看版面PDF

2023年

12月2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对话建信人寿总裁丁慧:向下扎根 向外赋能 向阳生长

2023-12-26 来源:上海证券报

积蓄发展新动能,展望行业新格局。如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已成为金融业关注的话题之一。在12月21日举办的上证财富管理论坛上,就保险业如何为社会提供更大的价值,在金融强国的建设中收获成长,建信人寿总裁丁慧回答了有关问题,阐述了银行系保险公司的发展思路。

保险业从资产端、负债端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可以有哪些作为?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发挥保险业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为保险业服务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方向。保险行业对经济社会的贡献,从负债和资产两端而言:一是服务千家万户,服务民生风险保障;二是服务实体经济,为社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是经济社会的长期资本、价值资本和耐心资本。对民生对社会经济起到对冲风险和熨平波动的作用。

中国保险业保费规模已经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二;保险行业的风险保障水平稳定增长,赔付金额近三年年均增长6%,增速是保费增速的2倍;保险资金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长线机构投资者,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近十年增长了4倍,已成为公募基金市场、债券市场的前三大机构投资者之一。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保险深度和密度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下一步保险行业要按照“五篇大文章”的要求,不仅要从“物理”上实现量的合理增长,不断拓宽保险产品的外延,更要从质的方面有效地提升,纵深延展保险服务的内涵,让保险与民生和实体经济产生“化学”反应,让保险不再是一份中规中矩、复杂晦涩的一纸合同,而是四季如春、温暖贴心、知你懂你的终身陪伴。

做好养老金融,保险公司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力?

以“保障+康养”发展养老金融,有助于破解养老痛点。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养老金融是一篇大文章,也是保险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建信人寿作为建行集团养老生态的一分子,近年来不断推动养老保险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搭建“悦享养老”四大产品体系和“健康、安心、品质、智慧、快乐”五大养老服务体系,其核心就是助力客户打造一个优雅舒适的退休人生。对于保险业而言,目前急需着力解决四个方面的民生痛点:第一是养老资金规划。目前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大约为46%,如何在退休以后维持自己理想的生活品质,这既是一个数学题、也是一道金融题,更是一道管理题,需要较为专业的筹划。目前四大类养老金融产品中,养老保险的长期属性、资金安排、保障责任更加贴近养老的长周期规划,以养老保险产品为基础,帮助客户设计养老资金计划,配置适合的商业养老产品,这是保险公司在养老金融的基本功。第二是健康管理规划。根据统计数据,老年人大约有8到9年的带病生存,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年又是各类重大疾病的高发期。防病看病既需要财力的支持,更需要医疗、照护、营养、康复、护理等服务资源的配套。保险保障即是资金上的保障,更需要整合优质的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省心、安心的健康医疗管理服务。第三是居家养老规划。目前有许多保险公司重资产打造养老社区,为高净值人群提供机构养老服务。调查显示,80%的老人偏好居家养老,离子女“一碗热汤的距离”是很多老年人的渴望。居家养老带来了诸如适老化改造、送医陪诊、居家监测、线上支援等一整套服务需求。保险公司要为大众养老提供居家养老的整体规划,给养老保险产品提升服务的温度。第四是悦享人生规划。步入老年,实际上是开启了人生的又一个花季。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最高层级,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学习、旅行、娱乐、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调查显示,81.2%的中老年受访者表示愿意去旅游,近两年多地老年大学爆满。知与行的愉悦,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体验,也是保险公司应该努力为大众创造的精神价值。

我们知道建信人寿在普惠保险方面一直做得有声有色,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以“保障+数字融合”推动普惠保险,有助于扩大保障面、提升保障水平。近年来建信人寿践行建行普惠金融战略,开展了各类形式的普惠金融,通过推动“五个下乡”在22个省份投入运营38个“健康小屋”,针对当地特色农业,为村民设计专属产品,累计为全国42万名乡村群众提供保险保障;先后参与了10个地区的惠民保项目,累计保障160万人。继续做好普惠金融,有两个施力点:一是数字赋能。数字中国发展报告显示,城乡居民对远程医疗的认知处于同一水平,乡村居民对远程医疗的使用频率甚至高于城市居民0.6个百分点。发展数字保险,增强线上承保理赔能力,强化远程服务能力,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保障水平,并可以将健康管理辐射乡村更广泛人群,切实缓解乡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二是融合服务。近年来各地惠民保快速发展,通过集合行业的力量,共同承担风险,被保障人群范围不断拓宽,带病群体、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也能用比较低的投入获得保障。发展普惠金融,保险公司要用好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搭建的平台,共同承担行业的责任。

对于纵深延展保险服务内涵,保险应如何与实体经济产生化学反应?

以“保障+耐心资本”助力实体经济,有助于增强实施效果。建信人寿持续助力实体经济,不断加大对科技产业、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投资国家新兴产业发展基金及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股权投资计划等项目。对于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保险业可以从负债和资产两端入手,创新保障服务模式。科技、绿色等产业的中小企业众多,存在四类突出的需求:对关键人员和员工的人身保障和健康管理需求、对自身技术产品的责任保障需求、对理赔和服务的便利性需求、与保障相关的财税专业服务需求。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更要协同母行集团,联合产寿险和专业机构,要通过创新打造一站式服务,并通过提供风险减量管理,帮助企业降低在经营活动中的风险。发挥耐心资金作用,通过长期投资、稳定投资、价值投资,加强对绿色产业、科技产业的支持力度。

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引导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未来,保险机构应当如何修炼“内功”,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和新作为?

当前,保险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外部环境利好频出,监管对保险行业偿付能力规则的优化、“预定利率”调整、“报行合一”的要求,为保险公司压降成本、理性稳健经营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降本提质增效”,共同做好“五篇大文章”也成为保险行业的共识。古语有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面对新的形势,如何更好地练好内功,不断固本强基,重点做好三点:

一是穿越周期,保持战略定力。回首百年,全球寿险业经历了四次重大危机。穿越周期的公司,都是坚守保障主业和价值初心,通过满足新的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守住防风险底线,走入新的发展轨道。研究显示,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速趋稳,保险业的经济补偿功能和稳定的增值能力受到市场认可。面对当前行业回暖,保险公司正处在新的起点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长期主义,做好时间的炼金师和价值的守护人。

二是重构资产负债表,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经营的本质是资产和负债的经营,核心是保持资产和负债良性互动,实现盈余增长。当前,保险公司收益匹配、久期匹配和流动性匹配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的问题。强化资产端和负债端联动管理,重构资产负债已迫在眉睫。负债端,要优化业务结构和成本结构,提升业务价值和资源使用效率。资产端,要优化大类资产配置,构建多元化投资组合,把握细分领域Alpha投资机会,挖掘优质固收资产,拓宽投资渠道,改善风险收益特征。

三是构筑价值内核,推动数智化转型。目前,RPA、AIGC、ChatGPT、人工智能等技术使核保核赔、市场营销等工作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客户对智能服务也已经高度适应;大语言模型技术进入应用阶段,全球生成式AI保险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十年以3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数智化技术将成为保险公司经营效率的最大因子。未来,以数智化推动商机发掘、客户分层、客户精准画像、营销推动、客户服务、风险合规的识别监测和计量、财务系统化生态化、人力资源智能管理等等,将极大地提升保险公司全流程经营管理的数字化、系统化、智能化,并成为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新的价值内核。

相信未来的保险业,将在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向下扎根,向外赋能,向阳生长”,为社会贡献更大的价值,在助力金融强国的建设中收获自己的成长。(CIS)

对话建信人寿总裁丁慧:

向下扎根 向外赋能 向阳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