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研发驱动高成长 新材料行业
打开发展新空间
强研发驱动高成长
新材料行业
打开发展新空间
◎记者 王玉晴
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立”与“进”,往往依靠着新材料的掌握与突破。新材料作为“产业背后的产业”,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与上海证券报联合策划的“我是股东——走进上市公司专项投关活动”举办走进科创板系列专题,最新一期活动聚焦科创材料指数。中证指数专家、投研专家对科创材料指数市场表现特征进行了多角度解读。嘉宾认为,下游需求、技术壁垒、成本优势等是新材料投资的核心要点。
此外,科创材料指数样本公司海优新材、建龙微纳相关高管也在现场展望了产业未来发展的看点,技术创新、拓展应用、出海等成为关键词。
高成长、高研发特征突出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市场服务部负责人金迪表示,当下,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了契机,也催生出对新材料的大量需求。在此背景下,新材料板块有望涌现出一系列优质的投资机会,尤其是汇聚新材料领域多家优质上市公司的科创板,备受外界关注。科创材料指数便是依托这一背景研发而成。
据金迪介绍,目前科创材料指数的代表性上市公司涉及半导体关键材料、动力电池材料、碳纤维、超导材料等领域,业绩呈现高成长性。
博时基金指数量化部基金经理王祥表示,科创材料指数偏向中小市值板块标的。成分股中有70%市值低于100亿元,市值中位数在66亿元。因此,未来相关公司的成长空间很大。
长江证券化工行业高级分析师叶家宏认为,虽然目前成分股里中小型企业较多,但其收入和业绩大多呈高速成长态势,研发驱动特征明显。以2018年到2022年4年跨度计算,科创材料指数成分股的平均营收复合增速达到了35.7%,平均净利润增速更是达到54.8%。2022年,成分股的平均毛利率达到31.3%,平均净利润水平达到15.7%。从盈利水平来看,是制造业中比较高的一类代表。
由于高技术特征,成分股重金投入研发,2018年至2022年平均研发投入增速达到了每年37.6%。
强创新、广应用驱动增长
作为科创材料指数成分股,海优新材、建龙微纳两家公司负责人也现场解读了公司新的增长动能。
海优新材主营特种高分子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又以光伏组件特种封装材料为目前的主要产品,且在该领域处于领先水平。此外,公司正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玻璃、高端建筑材料方面发力,力争进入更广泛的应用市场。
海优新材董事长李晓昱表示,公司2020年的营业收入为14.8亿元,到2022年已经超过53亿元,公司近年来在产能、营收、市占率等方面都得到了稳定的发展和提升。
然而,2023年面对光伏行业的“风云突变”,海优新材对此如何看待及应对?
李晓昱表示,从长期来看,光伏行业的持续发展确定性很强,她对行业中长期发展很有信心。短期来看,光伏行业具有周期性和强竞争性,这是行业自身特性,因此短期波动属于正常现象。
从公司自身来讲,李晓昱也有其应对之策。首先,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其次,继续降本增效,提升成本领先优势。此外,公司还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开发新的下游应用,在实现业绩增长的同时,减少特定行业周期波动对公司的影响。
另一家成分股企业建龙微纳主营人工合成沸石,别称“分子筛”。分子筛在现代工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下游应用广泛。建龙微纳的下游行业就涵盖了工业气体、医疗保健用氧、电子特气、环境治理、清洁能源、石油化工及能源化工等领域。
建龙微纳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怡丹称:“分子筛技术壁垒、市场门槛都很高。建龙微纳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已积累了自己的关键核心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也不断增强。”
拓展下游应用,已成为建龙微纳的重点发展方向。据李怡丹介绍,未来,公司将加快在汽车制造、电子消费品、动物饲料、食品级医药包材以及生物质分离等新兴应用领域分子筛材料的推出和产业化。除了新的品类外,未来公司还将继续践行国际化战略。
市场、技术、成本构建投资要点
新材料行业总体呈现出多样化、高性能、绿色化、跨学科、智能化和功能化等特点。在种类纷繁且创新不断的新材料领域,投资者又有哪些可以参考的主要投资指标?
对此,叶家宏总结了三大投资因子:下游需求,技术壁垒与成本优势。
他认为,下游产业的高速增长,往往能够带动材料公司本身的业绩增长。新能源、军工、半导体等行业增速较高,长期来看能够为上游相关材料公司带来增长机会。技术壁垒方面,若公司不能具有明显的技术护城河,那么技术的复制扩散非常容易发生,会导致公司失去竞争力。叶家宏还特别提示关注成本问题。“因为新材料行业终究是制造业,降本增效是永远的目标。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他建议选择原材料价格波动较低的行业,以避免成本的剧烈变化。”
而从具体投资行业来看,王祥则建议关注航空业催生的高温合金需求,AI行业催生的芯片材料需求,以及消费电子行业的创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