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大自然学习做投资——读《仿生投资学》
| ||
◎潘楷昕
发轫于20世纪60年代新兴边缘学科——仿生学,其研究主要对象是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原理移植于人造工程技术之中,用以发明、创造新技术。向生物界索取灵感的道路,无疑大大开阔了人类的技术和创新眼界。将生物学、仿生学引入投资领域,凯瑟琳·柯林斯堪称是“领军者”。
柯林斯对投资的卓越思考源于自然的灵感。她在生物学和仿生学上产生了与众不同的洞见,并将该投资思想和洞见撰写成《仿生投资学》一书。“我决定表现得更像一只蜜蜂,也就是有意识地重新专注于一种更开放、与世界联系更紧密、更明确地关注其指导价值体系的投资方式”,柯林斯希望借助自然智慧重构投资生态系统,让投资方式从人为的桎梏中释放出来,将如今松散脱节的投资之线重新编织进世界宏图之中。
从仿生学寻找投资之道
柯林斯自1990年以来一直从事投资行业,曾在富达投资工作近20年。早在2011年,因对流行的投资方法有所怀疑,柯林斯从富达投资离职。她认为,投资的主要作用已经被金融所掩盖,证券化和算法高频交易成为更大的关注点,通过拆解风险来控制风险的做法加大了风险的危险性。
为了开创新的投资研究方向,柯林斯在2011年进入哈佛大学深造,偶然间接触到仿生学,萌生从自然界中寻找解决复杂问题的想法,并将其引入投资领域,创办了自己的投资研究公司蜜蜂资本。
柯林斯在书中毫不讳言地指出,仿生学的学习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细致入微。“自然系统是适应性的、有弹性的、可再生的,它们不仅仅是可持续的。这就是促使我使用自然系统作为投资模型的原因。”与一些可持续性理论框架不同,仿生学本身并不聚焦于愤怒和责备。它始于承认一个事实,即万物互相联系,并由此产生自然而真诚的责任意识、管理意识、参与意识和关怀意识。聚焦于愤怒和责备的方法始于义务、羞耻和消极性,而聚焦于责任的方法则始于身体力行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2017年,柯林斯将这些概念引入普特南投资公司,并成为该公司首位可持续投资主管。柯林斯使用仿生学、生态学等复杂性科学来指导投资,开发了一种可持续投资模型,她负责管理的普特南可持续领袖基金规模为60亿美元。大型成长股如苹果、美国银行、微软和亚马逊等是该基金的主要投资标的。
摩根士丹利可持续投资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79%的个人投资者表示他们对可持续投资感兴趣。该研究还指出,“千禧一代”(1984年至2000年出生的人)对可持续投资的兴趣最高,他们正在进入收入和投资的高峰期。该投资理念为何受到“千禧一代”追捧?柯林斯研究发现:在至简的形式中,仿生学是一种直截了当的实践。它在人们开始每一次创造、做出每一个决定、着手每一个设计之前都会停下来自问:“若是大自然,此时会做什么?”这个问题要求人们,在直接跳转到那些预先编程、精心安排的默认机制之前,先汲取大自然的智慧。它为人们打开了创造力和互联性的大门。
应该问“如何做到”而不是“多少钱”
仿生学致力于拥抱自然的智慧,而不是索取自然的物资。它的出发点是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探寻和求知,即问“如何做到”,而不是问“多少钱”。柯林斯最早是在蜜蜂研究中发现蜜蜂能够做出最佳决策的奥秘:蜜蜂会收集外界信息,收集信息后它会回到蜂巢,积极、客观地共享信息。它们不断迭代这一过程,直到信息完整且令全体信服。最重要的一点是,蜜蜂有一套明确的、共同的价值体系。
柯林斯意识到,蜜蜂所体现的特质,与投资者作出最佳投资决策所需的特质不谋而合。她所认识的那些最出色的投资者都不会闭门造车,而是会到外界观察、互动并收集信息。他们并不指望投资理念从办公室桌上的屏幕中凭空跳出来,而是笃信最好的理念来自真实世界。最出色的投资者都有一套明确、有力的价值体系,他们通常无须停下来思考这一点。而一旦他们发现一个与自己的方法相吻合、与自己对优质投资的定义相匹配的机会时,这种投资体系就会清晰显现。
基于此,柯林斯决定表现得更像一只蜜蜂,也就是有意识地重新专注于一种更开放、与世界联系更紧密、更明确地关注其指导价值体系的投资方式。
柯林斯深入研究发现,在投资业务中越来越多地应用这些仿生学原理之后,其决策变得更加清晰,获得了更高的总回报。这就是创造真正的价值之所在,也是投资的未来之所系。基于仿生学原理的投资之道要求人们:最大限度地投入智力和情感;不盲从于屏幕上的数字,而是主动地与我们周围的世界互动;充分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多方面地利用自己的头脑;以最广泛和最振奋人心的方式去思考。
仿生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体现连结与整合的模型,一个已被证明有效的、具备适应性且已持续运转了38亿年之久的自然系统模型。它就是生命的法则,它所描述的是自然界的运行之道,是我们最古老的智慧。自然界中存在着频繁而巨大的混乱和失衡,但经历了所有这一切后,生命仍在努力创造有利于自身繁衍的条件。作为衡量标准,大自然提供了检验我们所做的努力是否符合真正长期的、完整的、综合的、可持续性标准的明确方法。仿生学致力于拥抱自然的智慧。因此,无论我们如何选择,自然法则终将获胜。
增长:从“最大化”转向“最优化”
要取得成效,增长必须与成长发展相结合。在许多人类活动中,取得增长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假设,为了平衡这种过分简单化的心态,需要给出一条自然的法则,即最优化增长。
柯林斯虽然投资大型成长股,但她坚守“最优化增长法则”。这一法则的核心就是增长与发展应该相辅相成,而不是彼此分离。以向日葵为例,它的茎在几周内就能长到1米。虽然我们看不见土壤下的向日葵根系,但根系是它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些根系以同样惊人的速度向下生长,穿过土壤以固定茎干。然而,人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每年的收获季节,向日葵都会因无法承载顶部那个装满种子的花盘重量而倾倒。向日葵显然是一个反面案例。实际上,只有让“发展与增长”实现真正的协同,才能防止井喷式增长最后以崩溃告终。
“最优化增长法则”有三条原则:其一,以模块化嵌套组建进行结合;其二,自下而上地构建;其三,自组织。这些发展与增长的原则为“如何增长”这个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答案。第一条原则注重的是增长要以一种可重现的方式增长,并且在增长过程中彼此相合,就像有机体的生长一样。当事物以这种模块化的方式实现增长时,就更容易实现自下而上构建一个系统的设想。红树林岛可以成为一个健全的体系,但不是通过规划蓝图或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来实现的。先有一颗红树种子发芽,它的根系减缓周围的水流,这有助于更多的沙子和种子沉淀下来。然后,各种生物在红树根部生活,并添加有机物,使沙子逐渐变成土壤。这个系统是自下而上建立起来的,其增长是内生的。虽然系统从外部吸取能量,但实际创造却是自下而上,从内部进行的。
蚁群是自组织系统的经典例子。它的整体功能通过个体成员的行为得到优化。第一批离开巢穴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往往对饥饿很敏感,其他的采集者很快就会跟随先行者的脚步,离巢寻找食物。这时,侦察蚁会给充足的食物来源留下积极的线索,而当它的搜索徒劳无功时,就会留下消极的线索。蚁群没有最高指令,也没有参谋部制定战略计划。当所有蚂蚁个体的活动及反馈交汇在一起后,整个系统内部的交流得到了优化。
深入研究“最优化增长法则”的原则,就会发现这些原则鼓励我们转变思维方式,从线性增长的思维模式转向全局思维模式。然而,支撑我们几乎所有产品流程和程序的假设就是,增长不仅是好的,而且是必需的。但必须记住,大自然并不会追求规模扩张,至少不会追求无限度扩张。关注增长、尺度和成功的其他重要维度,才是最重要的。
柯林斯由此提醒人们:不仅要问“增长了多少”,还要问“如何增长”。几乎每一种商业行为都会存在一种以低效、浪费的方式提供最大化短期增长的可能性,但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只会损害企业。一个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增长能否以一种可持续且可再生的方式实现?我们需要的是增长与发展的有机结合,即最优化,而不是最大化;我们需要的是多维度的增长,而不仅仅是更大幅度的增长。
围绕“最优化增长法则”,柯林斯还特别提出,我们可以同时在多个维度进行投资,重新部署当前的资源,为未来做出长远谋划,而不是集眼前一切资源只供当下使用;可以更全面、更充分地考虑发展与增长;可以制订计划,缩减对资源的使用,并对其加以保存和回收,以供他时他处之用。最终,我们的准则可以从“最大化”转向“最优化”。
这个时代的科技令人兴奋,大自然的启示和奇妙亦无处不在。动植物的功能、结构、习性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形成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最佳适应。这种生存斗争与投资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柯林斯等学者和投资人从自然界的动植物身上,汲取投资智慧和灵感,让人们看到:在投资理财市场这个“利益”的丛林中,我们或许也可以向动植物们学习和借鉴“生存”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