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版 要闻  查看版面PDF

TLAC债券发行有望开闸 将提升我国金融系统稳健性

2024-01-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上接1版)

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发布的2023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为第二档机构,交行为第一档机构。

“五大行均入选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在评估框架下,系统重要性得分是决定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关键指标。系统重要性得分主要由规模、关联度、复杂性、可替代性/基础设施建设、跨境业务五类组成。”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

中国银行是我国首家披露拟发行TLAC债券的商业银行。公告显示,中国银行拟发行的工具,期限不少于1年期,发行利率参照市场利率确定,发行市场包括境内外市场。当中国银行进入处置阶段时,可通过减记的方式吸收损失。

丰富危机情况下银行处置资金的来源

TLAC债券的发行,将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一系列正面影响。

TLAC债券将提升我国主要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从而增强我国金融系统稳定性。当前,大型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截至2023年12月,我国大型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41.7%,贷款规模占比也在近年来持续上升。

“从2022年欧美银行业危机中多家银行的处置过程来看,提升问题机构损失吸收能力,对提高处置效率,缓解风险外溢,避免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银行研究院院长陈卫东表示,发行TLAC债券提升损失吸收能力,可以丰富危机情况下银行处置资金的来源。中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通过发行TLAC债券提升损失吸收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稳定性、降低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措施。

发行TLAC债券可以提升我国大型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造血能力”。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从受偿顺序看,TLAC资本补充工具劣后于商业银行普通债,优先于次级债。基于风险与收益匹配原则,其票面利率也应介于两者之间,可以通过较低成本帮助商业银行完成TLAC达标考核,助力其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TLAC债券发行“开闸”,也将进一步丰富我国债券品种,给金融市场发展带来正面影响。陈卫东认为,TLAC债券发行,有利于满足投资者多元化投资需求。从发行端看,TLAC债券拓展了商业银行主动负债品种;从投资端看,TLAC债券的期限和发行金额较核心资本工具更加灵活,有利于银行机构对接市场多元化需求。

TLAC债券或很快面向市场发行

中国银行本次拟发行TLAC非资本债务工具,被市场人士视作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进入TLAC达标实施阶段的一个标志。“TLAC债券作为创新的债券品种,可能很快将正式面向市场发行。”明明判断。

从达标时间表看,工行、农行、中行、建行须在2025年初达标TLAC第一阶段要求,交行须在2027年初实现TLAC第一阶段达标。

“长期以来,五大行通过多元化资本补充手段,推进总损失吸收能力稳步提升。在银行资本较为充足的情况下,通过发行TLAC债券补充TLAC工具规模的需求较低。”陈卫东表示。

据市场机构测算,五大行的TLAC缺口约为2万亿元。明明表示,尽管缺口有限,但考虑到银行净息差收窄,仅依靠银行内生增长以及到期资本工具续发,很难完全满足考核,需要外部支持。但他也表示,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于今年落地,银行资本补充压力有望减轻。

展望TLAC债券发行趋势,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预计,今年我国将启动TLAC债券发行,但年内供给压力或许较小。我国TLAC债券主流期限预计为3年到5年。除银行自营资金外,银行理财、保险资金、大型企业财务公司等将是TLAC债券的重要投资者。其中,理财资金或许对三年期TLAC债券有一定主动需求。

“本轮TLAC债券发行规模已经充分考虑市场承载量,不会影响债券市场平稳运行。”陈卫东表示,本轮TLAC债券发行规模充分考虑市场的流动性和接受能力,既满足了TLAC补充需求,又能保证债券市场平稳运行。TLAC债券利率水平预计将低于二级资本债,但高于优先高级债,对投资者有一定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