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盐湖当船长”——走近青海察尔汗盐湖采盐船船长
| ||
|
和着新春的节拍,迈着坚定的步伐,上海证券报记者兵分多路,深入乡间地头、保供现场、研发一线、产业基地、基层岗位……围绕“强信心”挖掘各领域抢开局、谋先机的新举措、新动能,记录春运期间运力供给的新特点、新趋势,传递千行百业劳动者奋力拼搏的新形象、新故事。
即日起,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将刊发“新春走基层”融媒体系列报道,以真实生动的故事、客观鲜活的数据、温暖人心的画面,呈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新春图景。
◎记者 潘林青 李少鹏 杨升 严晓菲
青海,格尔木市,察尔汗盐湖。大小盐田,星罗棋布;数艘采船,游弋其中。
贺连福是盐湖股份9号、10号采盐船船长。天还未亮,他简单吃了几口早饭就匆匆出门,前往公司通勤车发车点。8时,近百辆通勤车准时出发,开赴50余公里外的察尔汗盐湖。
此时正值青海的冬季。盐湖最低气温能跌破-20℃,最大风速能达到8级。
晨曦微露,通勤车驶入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腹地。察尔汗盐湖中,卤水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登上采盐船,寒风如刀。贺连福今年44岁,已在盐湖工作26个年头。他数十年如一日,带领班组成员轮番上阵,驾驶采盐船在盐池卤水中24小时不停歇地“收割”湖底矿浆。
“采盐船每小时行驶200多米、采矿150多吨,一天能采矿近5000吨。”说起采盐船,贺连福如数家珍。因为长时间在船上工作,班组的工友们早已把这里当成家。
上海证券报记者跟船期间了解到,因为盐湖卤水具有强腐蚀性,采盐船船身的清洁需要人工操作。船员们也要24小时轮班值守,防止管道堵塞并及时排除各类故障。
贺连福告诉记者,长在湖中的盐花经过采盐船切割头螺旋搅拌,会卡到泵里变成拳头大小的“盐疙瘩”,如不及时清理会影响采盐船正常工作。
上船半日,记者就跟着贺连福和工友们排除了一次盐花引发的“故障”。
只见贺连福麻利换好雨靴、跳入舱内,在工友们的配合下,用铁锹把卡在泵中的“盐疙瘩”铲了出来。尽管开阀后泵中的水流并不湍急,但卤水还是会时不时地溅落在衣服上,变成一块块洗不掉的盐渍。
但工友们说,这不是肮脏的盐渍,而是显赫的“勋章”。
在湖面上行驶了近千米后,太阳已缓缓西下,“烧”起一片红霞。此时,采盐船上也飘起缕缕炊烟。
“开饭喽!”操作工李宏芳还兼职“厨师”,热情地招呼着贺连福和工友们“就餐”。当热气腾腾的饭菜摆上桌面,工友们开始了短暂的休憩。
“你有多长时间没回家过年了?”记者问道。
“大概十年了。”船员王克明说。
“今年我替你值班,明年可得还回来啊。”贺连福貌似严肃的玩笑话,引得大伙笑了起来。
事实上,对于365天开采不停歇的“盐湖人”而言,节假日在岗已是常态。保证盐湖资源顺利开采的责任,要一直扛在肩上。
工作多年,贺连福感觉最对不起的还是家人。“家里的事我基本管不上,都是老婆在操心。”说到这里,贺连福不自觉地挠了挠头,说自己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待儿子高考结束后,能带一家人去南方自驾游。
在不远处的钾肥分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采盐船抽出的矿浆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经“一条龙”处理后变成了我们熟悉的钾肥。
盐湖股份是全国最大、世界第四的钾肥生产基地。建厂60多年来,累计生产钾肥7000余万吨,相当于为国家粮食增产4亿吨,用一滴滴卤水为国家“粮食安全”聚力赋能。
同时,为响应国家号召,公司积极开拓新材料、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为全国锂电材料重镇和新材料基地,推动“盐湖锂”成为中国新能源的“护航者”。
目前,盐湖股份碳酸锂产能规模为4万吨/年,预计未来产能将达到10万吨/年。
“一滴卤水,衍生百亿产业。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快速发展,青海盐湖产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盐湖股份总裁王祥文表示,将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为中国盐湖产业高质量发展再建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