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 代表委员畅谈新能源产业升级之路
|
建立专门的氢能产业管理政策体系,构建面向未来的氢能供应网络;适时建立“配额制+绿证交易”制度,释放绿电供需双方发展潜力;由相关政府部门牵头,组建专家团队,与权威机构协调推动标准化工作,共同推进国家级绿色甲醇认证标准体系建设……多名代表委员就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记者 林淙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近日,多位来自沪市上市公司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就新能源产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进阶之路建言献策,为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探路。
光伏、核能等新能源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可以看到,近年来一批沪市公司在新兴领域积极开拓,在创新基因下,持续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提质增效是光伏产业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首要方向。”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如是说。继去年全国两会提出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等多份建议后,钟宝申今年的议案主要聚焦在农村光伏高质量发展等领域。
能源转型是我国积极响应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变的重要体现。“农村光伏的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以及与美丽乡村的协调发展,都可以通过不断创新来实现。”钟宝申表示,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质量发展战略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在钟宝申看来,我国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正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一个过程。具体而言,打造光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首要方向是提质增效。要不断提升光伏的发电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和能耗,并且降低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董事长薛济萍同样围绕新能源产业提出了五项建议,其中包括支持沿海滩涂光伏产业发展等。他认为,在“双碳”背景下,发展沿海滩涂光伏,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比于陆地光伏,沿海滩涂光伏具有发电量高、土地占用少等特点,能够实现能源的高效转换利用。
薛济萍认为,在东部沿海滩涂发展光伏产业,是解决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能够有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同时他也直言:“目前发展沿海滩涂光伏必须处理好占用湿地等问题,但有关政策尚不明晰,产业发展方向依然不明朗。”
在核电方面,目前,我国已跻身世界核电大国,并加快向核电强国迈进。数据显示,全国核电在运装机5700万千瓦、在建装机2700万千瓦,约占全球在运在建总装机的22%,在建装机连续十余年保持世界第一;核电安全运行业绩位居世界前列,80%以上指标优于世界中值水平,70%以上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这一目标彰显了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决心与信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表示,中国能建将积极践行国家战略,加快推进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转型”,从高端规划咨询、能源电力转型、能源融合发展、科技创新数智化等方面,发挥一体化全产业优势。公司将积极践行“双碳”战略,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在绿色低碳发展大势中“扛旗领跑”。
此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电董事长卢铁忠建议,推进核能全面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卢铁忠表示,核能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不仅可以发电,还可以开展核能综合利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低碳转型的关键能源品种,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在上市公司不断探索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进阶之路上,一条由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链条正被逐步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