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3月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匠心追梦 大国工匠奋力建设制造强国

2024-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文嫣 刘怡鹤 刘雪 杨翔菲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电气装备所属平高集团首席工匠 胡中辉
  全国人大代表、
  中车四方钳工首席技师 李文龙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 杨永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建中核检修有限公司
  焊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 师延财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
  拖头队副队长 成卫东

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大国工匠。今年全国两会,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来自基层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代表,了解他们匠心追梦技能报国的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电气装备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电力装备

研究与应用

◎记者 王文嫣

一张圆圆的脸,始终带着笑意,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电气装备集团所属平高集团首席工匠胡中辉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其实,他已是一名拥有近20年工作经验的“老法师”了。

从学校毕业后,他进入平高集团,主要从事高压开关用关键核心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制造落地。因为工作表现优异,胡中辉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百名电力工匠、中原大工匠等50多项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近几年,胡中辉始终关注着电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等话题。胡中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未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新能源快速发展,对电网系统调节和支撑能力提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二是电网调控从以源为主扩展到源网荷储,技术手段、安全防护难度显著增大。

“2023年,国家能源局推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路径和整体架构,锚定一个基本目标、聚焦一条主线引领、加强四大体系建设,强化三维创新支撑,为未来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指明了方向。”结合电气装备行业实际发展,胡中辉说,未来需要实施数智升级、节能降碳、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等工程,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绿色发展新态势和产业发展新路径。

胡中辉表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电力装备设计制造技术的提升是低碳发展的利器。目前,我国电力装备企业许多产品取得实质性突破,已形成一大批具备技术优势的头部企业。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已研制成功的绿色环保设备推广应用缓慢,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对此,胡中辉建议:

一是加快构建环保型电力装备大规模应用场景。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对电力行业、电力工业企业的市场监管和产能跟踪,畅通高损耗、高排放的电力装备淘汰退出机制,提升环保型电力装备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应用水平。

二是全方位加大环保电力装备产业布局力度。目前国内厂家在环保型电力装备尤其是真空开关行业已掌握高端装备制造实力、具备全产业布局的现实条件。但从市场推广应用的角度看,仍需从宏观层面制定全面长远的环保型电力装备产业布局规划,加大对环保型电力装备企业的政策引导力度,鼓励相关企业加强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三是持续推进完善碳排放管理与监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能源领域“双碳”系列政策,持续优化能源绿色转型市场机制,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绿证制度,推动绿证市场、碳市场、电力市场有效衔接。加强对在运电力装备碳排放的监督管理,加强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和统计,健全我国碳排放核算体系,使用绿色环保装备的减碳与本企业碳交易关联。加大对碳排放管理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建立严格的碳排放限制标准和处罚机制,推动企业加大对碳排放的控制和减排力度,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多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

工匠干出来的活

不能让别人挑出来毛病

◎记者 俞立严

“今年是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二年,也是我进入中国一汽的第十四个年头。这些年对我来说,变化太大了!” 回顾在中国一汽和红旗品牌的工作历程,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研发总院试制部高级技师杨永修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当好全国人大代表就要沉下身子、倾听人民心声,这样才能充分反映人民群众意愿,为国家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过去一年里,杨永修通过深入企业重点研发岗位、职业高校、民营企业、乡村社区开展走访调研,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今年全国两会,他结合调研情况,准备了《加强新能源领域原创性、引领性、颠覆性技术攻关》《实施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助力东北振兴项目》《支持吉林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本科大学》等多份建议,为我国培养汽车产业高端技能人才积极献策。

从普通铣工到国家级技能大师

2010年,杨永修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随后进入中国一汽,担任普通铣工。年轻的他十分珍惜这个岗位,不仅虚心向老师傅学习铣工技术,苦练基本功,还主动给自己“加餐”,争分夺秒研究新系统语言、新操作技术和新编程软件。

彼时,为了学会最新的一款数字化编程软件,杨永修将相关教程PDF一千多页全部打印出来,利用午休、深夜等空闲时间,对着电脑坚持学习,不断试错,直到掌握全部教程。

“我还常常把家里的厨房当车间,灶台当数控机床。”杨永修向记者回忆自己当年对钻研技术的痴迷状态。直到现在,杨永修通过听机床声、触摸产品的平滑度就能对机床的运行状态作出判断。

如今,在中国一汽的“杨永修技能大师工作室”里,有一块沉甸甸的金属铸造的“大国工匠”字牌,杨永修深感眼前这四个字的分量:“工匠干出来的活,不能让别人挑出来毛病,还要时刻鞭策自己在工作当中追求极致、追求完美。”

如果说发动机是一辆汽车的“心脏”,那么发动机的缸体和缸盖则决定着这颗“心脏”的性能。一台发动机的缸体上有100多个孔,为保证缸体和缸盖紧密结合,必须确保缸孔的精度保持在0.015毫米以内,这相当于头发丝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加工精度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决定一款新型发动机研发的成败。但是,此前用数控铣床进行精细化加工的核心参数一直是国外企业的机密。为突破这一核心技术,杨永修和团队伙伴对图纸反复琢磨,在一堆代码中不断修改尝试,最终总结出了精密参数,在数控铣加工上实现了完全自主。

近年来,以杨永修为带头人建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项目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三大方面,开展快速试制、集成制造等多项试制技术研究,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130多项,培养徒弟30余人,学员获集团级以上荣誉110多项,国家级荣誉33项,为中国一汽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过硬的高技能人才。

建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杨永修认为,当前,汽车行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汽车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移动智能终端、储能单元和数字空间转变,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对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针对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出,建议围绕高端产业和高新技术等领域开发高端技术技能岗位,破除学校学历要求障碍,以能力论英雄,畅通职业本科层次人才高端就业通道,进而改善职业本科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缺乏社会知名度的窘境,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时代需求和市场需求。

针对未来5年吉林省汽车产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缺口的现状,杨永修建议,要从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战略高度出发,利用吉林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支持吉林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大学,优化现代汽车产业人才供给结构。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四方钳工首席技师李文龙:

建设“工匠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

◎记者 刘怡鹤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四方”)钳工首席技师李文龙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我的建议是关于加大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让更多年轻人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走上技能人才的成才之路。”

年仅36岁的李文龙已经在高铁动车生产一线扎根17年。他经手了从“和谐号”到“复兴号”多种型号高速动车组及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的装配制造,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成长为首席技能专家。

李文龙独立研发、设计了多项工艺装备,解决了大量生产一线棘手的技术难题。

高技能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李文龙认为是专一。从四方机车车辆技术学校钳工专业毕业后,李文龙进入中车四方工作。十多年来,很多毕业生可能都不再从事相关行业,李文龙却在这个领域越扎越深。

2015年,李文龙带领的山东省级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成为解决一线制造难题、创新攻关、带徒传技、技能人才培养的“先锋阵地”。工作室成立以来,填补了多项动车组内装工艺操作方法空白,共为企业节约创效3600余万元。

李文龙一直坚持带徒弟,坚持给一线工人做培训。李文龙深感产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高铁列车速度越来越高,产品越来越先进。生产制造一线呼唤更多优秀的产业工人加入。”他说。

李文龙注意到,现在不少年轻群体不愿意进入企业从事技能型工作,更愿意做外卖配送员、直播间主播。一些年轻人认为,制造业企业约束多,收入吸引力不高。

“正常情况下,职业学校得到的资金支持和普通大学有较大差距,管理机制不同。职业学校和企业接轨合作的效果也有待提升。”李文龙说,在校企合作对接中,企业往往更重视生产经营,希望人才进入企业就能直接上手,但学校受限于教育资源,培养的人才相对企业要求还存在欠缺。

李文龙建议,在职业教育领域开设“工匠学院”,有针对性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李文龙希望高技能人才进一步走近学生群体,发挥模范和带动作用。现在虽有“工匠进校园”等活动,但频次较低,影响范围有限且不具有针对性。“工匠学院”可以由高技能人才和知名“大国工匠”深度参与,既有利于传授技能,也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李文龙看来,他代表的不仅是高技能人才,还包括广大产业工人。他说:“我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注产业工人的成长成才,希望一线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能得到进一步提升,让从事技能型工作的劳动者更有荣誉感、自豪感、获得感。”

全国人大代表、中核检修焊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师延财:

厚植产业人才培育土壤

◎记者 刘雪

十多年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核建中核检修有限公司焊接专业首席技能专家师延财长期坚守在核电焊接岗位一线。如何培养建设制造强国所需要的产业人才?这位90后核级焊工给出的回答是: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培育土壤,加强校企合作。

师延财的家乡在青海省都兰县。中学毕业后,师延财来到四川广元求学,在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焊接技术应用专业学习。这段学习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自此,师延财投身于祖国的核工业事业。

焊接这门技术,易学难精,要求眼明、心静、手稳。

“我不属于那种天赋高的人,但我相信勤能补拙。”师延财说。走上工作岗位后,师延财埋头钻研技术、勤学苦练,在国内、国际技能大赛上获得多项荣誉,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身边的同事们称赞他是“免检焊工”。

在福清核电项目基地,师延财守护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负责核电站的核心焊接工作。

今年是师延财第二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来自核工业一线的代表,师延财深感弘扬工匠精神、加强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首次履职的师延财对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建议,希望进一步完善特殊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环境。

师延财这个核级焊匠,已经带出了数十个达到核级焊工标准的高徒。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成为公司的骨干团队,承担着公司核电机组焊接工作研发及攻坚克难的任务。近期,师延财工作室被授予“福建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他希望把自己的工作室打造成高技能维修人才的“蓄水池”。

师延财还关注我国核工业的高质量发展。连续两年全国两会,师延财都提交了关于设立国家“核科学日”的建议。1958年9月27日,我国第一座实验性重水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正式移交生产。师延财建议,将每年的9月27日设立为国家“核科学日”,并以设立“核科学日”为起点,普及核能知识,铭记核工业创业初心。

“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在师延财看来,设立国家“核科学日”,有利于加强核科普工作,让公众正确了解核、认识核、接受核,教育广大青少年崇尚科学、热爱科学;有利于继承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四个一切”核工业精神,对我国核事业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

希望“机器人徒弟”超越我

◎记者 杨翔菲

春日的渤海湾,生机勃勃。在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下称“C段”),两台风力发电机的巨大叶片呼呼转动,数十台没有驾驶室和驾驶员的运输车往来行驶。

“这就是我们的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我的‘机器人徒弟’。”全国人大代表、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笑着说。提到“机器人徒弟”,这位获得2022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拖车王”难掩自豪。

从“拖车王”到港口AI训练师

1998年,成卫东技校毕业后来到天津港,成为一名普通的港口拖车司机。经过不断地摸索和日复一日的练习,成卫东的驾驶水平突飞猛进,连续三届夺得天津市港口行业职工技能大赛牵引车组冠军,成为天津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身处一线,成卫东深感技术创新势在必行。20年来,他参与实施了队内多项技改技革研发工作,200多项技术创新和改造大幅提高了港口的作业效率和经济效益。成卫东“拖车王”的美誉流传开来。

2021年10月,C段正式投产,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42岁的成卫东接到了一项特殊的新任务:给机器人当“师父”,成为全国港口行业首批AI训练师。

这批“新徒弟”叫作人工智能运输机器人ART,它们和成卫东熟悉的拖车外形相似,功能却十分强大:智能可视化管理系统、三维可视化界面、远程状态监测、维持动态管理……“但它们还不够智能,在码头货场作业时,什么时候该减速、什么时候该变道,如何选择最佳行车路线,‘机器人徒弟’还是个门外汉。”成卫东说。

为了让“机器人徒弟”更聪明,成卫东带领研究团队一起进行算法研发。把多年研究的40多个动作要素“翻译”成逻辑算法,写成代码、指令编入程序,重点解决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在作业中自动充电、自动避让、自动停靠等问题。

为检验算法指令和人工驾驶的区别,进一步提升稳定性和运行效率,成卫东重操老本行,上车实际驾驶。通过对数据比对,不断优化运行逻辑、迭代算法,使机器人的运行效率得到改进提升。

目前,ART已经实现了L4级无人驾驶,成为渤海湾天津港码头一道炫酷的风景。谈及未来,成卫东说:“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机器人徒弟’也能像人一样思考,拥有自主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最终能超越我这个师傅。”

推动天津、河北区域港口一体化发展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成卫东不仅关注着行业的发展,也关心着京津冀地区交通事业的发展。与传统交通运输方式相比,水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能耗小、污染少等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成卫东带来的建议均与天津、河北区域水运发展有关。

成卫东建议雄安新区至天津港水运通道复航。“该通道复航将有力支撑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助力实现区域双碳目标,改善流域生态环境,降低社会公共物流成本,优化综合运输体系,推进交通强国建设,推动沿线高质量发展。”成卫东说。

天津、河北地区城市多、人口众,海岸线相对较短,港口分布密集。“由于区位相近、腹地交叉、岸线资源有限以及产业结构在某些领域重叠等因素,津冀港口常年面临竞争。因此,亟须加强跨省际层面的指导统筹,优化津冀港口群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推进津冀港口协同发展。”成卫东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