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两会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3月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全方位协同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4-03-0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全国政协委员、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 丁光宏
  全国人大代表、综艺股份董事长 昝圣达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天加董事长 蒋立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 刘锐
  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总经理 张谨

从立法角度推进长三角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市场等,更好地推动产业协同、科创协同;围绕能源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和空间协同等四个方面,推动长三角协同降碳;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助力区域高水平发展;建设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完善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石化基地布局与功能;推进长三角跨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代表委员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

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丁光宏:

尽快开展调研和规划

打造长三角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谭镕 记者 宋薇萍 陈梦娜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复旦大学航空航天系教授、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丁光宏提交了两份提案:一是建议将长三角区域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二是建议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助力区域高水平发展。

将长三角建成现代化示范引领区

丁光宏说,通过建设示范引领区来带动全国的整体发展,这种引领不仅是一项项具体措施,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变革。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将长三角区域率先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区,是加快实现这项伟大事业的重要举措,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开展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调研和规划。

在他看来,长三角是最具条件建成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区的地区。

第一,从人口规模看,至2022年底,长三角区域常住人口达到2.37亿人,符合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特征。

第二,从经济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生产总值近30万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92万元/人。R&D(研发)经费投入达9386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23%,区域内人均公共财政支出达到1.89万元,是全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有望最早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地区。

第三,长三角区域绿色共保指数近年来快速增长,2022年区域空气质量PM2.5平均浓度为31微克/立方米,域内41个城市AQI平均优良天数比例平均为83.0%,区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7.4%,可以尽快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示范引领区,丁光宏认为,要从立法角度推进,建议长三角统一立法、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市场等,更好地推动产业协同、科创协同。

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进程

“长三角高水平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支撑。”丁光宏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五年了,但区域内的职业教育仍缺乏一体化统筹发展。

“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还未建立广泛的一体化平台;另一方面,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尚显不足,削弱对区域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同时,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国际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对推动区域产业的国际合作影响有限。”丁光宏说。

为此,他建议,成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资源共享平台,扎实推进长三角地区各职业高校资源在线共享。扎实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平台建设方案》,出台具有法律效力的实施办法,按照“信息共通、资源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原则,构建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机制。

丁光宏建议,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合作联合体,纵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合作平台,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举办交流活动等方式,深化长三角地区校企合作。创建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产业合作技术转移平台,推动长三角职业高校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创设“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创新创业基金”,辐射带动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和创业发展。深化长三角地区职业高校与国际先进科研机构、企业合作,携手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国际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

加快推进

长三角跨区域一体化执法司法

◎记者 杨烨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所长刘锐准备了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执法司法的相关建议。

加快探索长三角跨域一体化司法

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建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是我国着眼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法治化是建设长三角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司法服务保障更是重要的推进支撑。

刘锐表示,近年来,长三角地区法院加快探索跨域一体化司法,携手推进机制合作、资源共享,合力服务保障长三角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然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是系统工程、渐进过程,当前长三角地区法院在诉讼服务标准统一、跨域执行联动协作、信用信息互通共享、法律适用类案同判等方面仍面临困境。

在她看来,需要从政策制定、项目谋划以及载体打造等方面入手,持续深化改革、完善机制措施。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跨域机制。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吸收江浙沪等地成熟经验,出台关于推进跨域司法执法协作的指导意见,在多元解纷、分调裁审、立案服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五大领域健全机制,推进跨域司法执法协作向深层次拓展、实质化迈进。

二是创设专门机构,强化跨域协同。建议在立法层面构建设立长三角一体化专门法院、专门法庭的法律依据;在实务层面科学合理划定集中管辖案件类型,由一市三省法官联合审判执法,通过审理复杂、疑难、新类型案件,推动明晰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审理标准,促进区域整体审判专业化建设。

三是优化数字应用,促进实务交流。目前嘉兴已建有“长三角跨域审判资源协同平台”,建议最高人民法院在长三角范围内进一步推广运用,在更高层面出台平台的运行规则、细化功能分区,推动更多地区的法官和专家学者入驻,努力将其打造为长三角地区司法理论与实践长期交流互进的平台载体。

四是共享典型案例,推动裁判统一。建议长三角区域法院间,探索建立各层级、各领域的案例定期联合发布机制,打造案例共享库、裁判要旨库,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及时精准发现裁判尺度偏差等风险,切实保障区域间法律适用标准的统一。

探索建立生态文明报告制度

作为环保领域的科研人员,生态环境保护一直是刘锐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今年,她结合前期调研,撰写了《关于探索建立生态文明报告制度完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议》,把一线环保人员的声音带到了两会。

“环境保护工作原来一直是以生态环境部门为主体在展开,但是生态文明是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怎么样通过在全社会形成合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一直在关心的内容。”刘锐表示,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侧重于生态环境,没有涵盖生态文明建设全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的系统性有待增强,监督制度也需要不断深化。此外,生态环境保护的人大监督、行业部门监督、司法监督、社会监督等各方都在发力,但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各方监督联动协同不足。

刘锐建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的研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法的立法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在全国推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报告制度,推动人大监督、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司法监督等多方监督协同贯通,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监督,形成全社会共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综艺股份董事长昝圣达:

规划建设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

◎记者 仲茜

“长三角区域经济活力强劲、发展潜力巨大,是石化下游产品的消费中心,但从长远来看,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石化基地布局与功能仍需完善,大宗商品储运布局仍需拓展优化。”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综艺股份董事长昝圣达准备了6份建议,其中一份是关于“规划建设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的建议。

昝圣达表示,长三角区域正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努力成为畅通我国经济大循环的强大引擎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他调研了解到,长三角区域是石化下游产品的消费中心,目前拥有上海漕泾、浙江宁波、江苏连云港三大石化基地及舟山大宗商品储运基地,但从长远来看,服务长三角发展的石化基地布局与功能仍需完善。

由此,昝圣达建议,由国家相关部门和上海、江苏两地牵头,在沿海大港通州湾规划建设石化双循环基地。

昝圣达认为,在通州湾规划建设海湾地区国家(中东)原油离岸基地,既可作为我国原油储运基地的重要补充,也可作为海湾地区国家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能源再出口的中转基地;规划建设上海漕泾石化基地通州湾拓展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上海大都市圈石化产业链供应链的转型升级,从油气到终端消费产品的全产业链绿色石化基地,从而形成上海大都市圈长江南北石化产业“双备份基地”的格局;规划建设通州湾大宗商品储运基地,既可以作为物流基地正常经营轮转,还能保障供应安全功能。

“在通州湾规划建设石化双循环基地,有利于江苏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昝圣达说。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天加董事长蒋立:

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降碳

◎记者 王墨璞嘉 仲茜

“长三角是经济重镇,能源消耗、碳排放也相对集中。实现‘双碳’目标,长三角地区需要通过城市群协同降碳推动高质量发展,形成示范效应。”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工商联主席、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围绕长三角落实“双碳”目标等方面提出建议。

四方面协同降碳

蒋立称,目前,长三角地区能源发展供需不平衡,结构有待优化,缺乏城市群视角的碳中和区域协同等问题。

围绕能源协同、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和空间协同等四个方面,蒋立提出长三角协同降碳的建议。

第一,各扬所长推动能源协同发展。以现代化能源大系统建设为重点,以能源基础网络建设和装备发展为抓手,依托一体化发展优势,建立集成优化、区域联动、智能调控的能源系统,推进长三角创新发展。

第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促进长三角产业链集群化发展,形成区域性分工与协作格局,重点打造空间高度集聚,产业高度协同、供应链高度集约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完善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协调机制。

第三,强化科研支撑与协同创新。加快创新资源整合和科技成果跨区域流动,推进创新平台区域共享、联合开放,推动产学研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发展,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网络。

第四,明晰减排增汇空间协同分工。在主体功能区制度和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划分城镇碳源管控区、农业减碳固碳区和生态碳汇保育区。

第五,利用相关领域企业技术和市场优势推动区域协同降碳,加快零(低)碳绿色工厂和绿色开发区的建设,并打造有公信力的节能体系。

大力发展热泵技术

围绕鼓励发展热泵技术,蒋立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比如,把各种工业排放的热气、热水划归为热污染,纳入环保部门管理范围,建立热量按照温度品位分别定价的机制等。

二是尽快完成我国零碳热量供给规划,包括未来保留的余热资源、余热供需走向、全国余热输配主干线等。按照法定的规划方案,调动多方面投资和建设力量分期分段逐步实施。

三是尽快制定我国热泵技术经济可行的发展路线图,以设备更换窗口期为重要时间节点,对各类热泵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进行规划。

四是加强科技投入。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在热泵工质、热泵专用压缩机和高温流程、关键配件、系统集成等方面开展攻关,解决通过热泵技术利用余热资源实现零碳热量供给中的相关问题。

五是遴选相关领域的关键示范工程,带动产品研发,并解决相关的政策机制问题等。

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谨:

强化沪宁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

◎记者 仲茜

“长三角沪宁城市带尤其是沪苏之间,是世界上城镇规模最大、人口密度最高、城际流动性最强的地区之一,亟须融合多层次轨道交通系统,以支撑与推动长三角核心地区一体化的发展。”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衡设计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张谨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沪宁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促进都市圈同城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张谨表示,随着长三角都市圈的快速发展,都市圈轨道交通公交化服务呼之欲出。她调研发现,当前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与高铁线路功能分工不明,多层次轨道交通构建有待完善,铁路客运运能运力尚有潜力可挖。

张谨建议:一方面,恢复沪宁城际线的城际优先功能,满足沪宁沿线城市通勤需求;另一方面,加快互联互通轨交建设,充分发挥既有车站的辐射带动能力。与此同时,沪宁应统筹协同,深挖运能灵活组织多层次运营,强化都市通勤圈公交化服务;完善票制票价体系,给予通勤出行一定的优惠补贴;示范沪宁城际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安检互信,打造“无感”轨道出行体验;铁路部门、国铁集团、沿线地方政府、轨道集团等多方深化合作,推进“四网融合”,以更好发挥沪宁城市带多条高铁城际铁路资源综合运能与服务效能,更好推动促进轨道上的长三角都市圈建设发展。

中衡设计系苏州第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先后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众多世界500强、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科学装置的设计,目前也在参与苏州实验室建设。“接下来,我们将对标新要求,加强学习,苦练内功,以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升级,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贡献力量。”张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