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大健康产业 助力健康生活
| ||
| ||
| ||
| ||
| ||
|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提升生物医药行业全球竞争力;加大对关键技术、重要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鼓励并支持互联网企业及医疗机构联手创新,建立“互联网到家诊疗”新模式……围绕推进大健康产业发展,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
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
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记者 张雪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董事长李杰提交了《关于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的建议》。
李杰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疾病谱变化,癌症已成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疼痛往往伴随癌症患者的整个病程,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生活质量。近年来,社会各界长期呼吁将缓解疼痛作为癌症患者不应被忽视的基本健康权利。
安宁疗护是指以疾病终末期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模式进行实践,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精神等方面的照料和人文关怀的服务,旨在控制患者的痛苦和不适症状,提高生命质量,帮助患者舒适、安详、有尊严地离世。WHO多次建议各国通过安宁疗护将癌症患者的疼痛症状维持在可接受的水平,重视为医疗和科研目的获取国际管制的基本药物包括吗啡等阿片类镇痛药,促进落实人人享有最高健康和福祉标准的权利。
李杰建议,通过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
癌痛全程管理覆盖从癌痛的发生到癌痛消失的全过程,包括癌痛筛查、评估、治疗、随访和后期持续管理几大阶段,是一个涉及多群体、多场所的系统性工作。
李杰调研了解到,当前实际推进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我国现行的诊疗体系未将癌痛作为特定慢性病进行治疗,缺乏系统性。同时,也没有建立统一的癌痛治疗护理收费标准,这对医师开展诊疗、患者选择治疗造成障碍。
李杰建议:一是加速推进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1)中文版的落地和全面使用,将慢性癌性疼痛认定为独立疾病,在现有的医疗服务体系中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跨学科团队;二是建立能够满足社区、居家患者用药需求,并兼顾可及性、安全性的用药机制;三是对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收载的阿片类镇痛药的品种和剂型进行优化调整,将适合基层、社区医疗机构以及居家安宁疗护场景使用的阿片类镇痛药品种和剂型纳入目录,放宽癌痛患者开具麻醉药品的处方限制;四是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癌痛治疗宣传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
鼓励创新医疗消费
探索到家诊疗模式
◎记者 夏子航
“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医疗卫生与生命科技产业,作为相关行业代表,倍感振奋。”全国人大代表、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戴立忠提交了《关于充分盘活利用已建立的核酸检测能力,助力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鼓励创新医疗消费,探索到家诊疗模式,实现多方共赢的建议》。
大力促进精准诊断
“核酸检测技术是医学从经验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的关键工具,可以在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检测、耐药性检测、生殖健康检测、肿瘤和遗传病检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过去几年,我国建立了大量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是落实分级诊疗和精准诊疗的宝贵资源。”戴立忠表示。
戴立忠认为,现有已建成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充分应用仍存在一定的瓶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8860余家核酸检测实验室在正常运行,但有数千家实验室存在检测设备闲置情况。
就此,戴立忠建议:首先,深度调研评估已建立的核酸检测能力运转情况,全面了解一线使用单位实际情况和分子诊断项目需求;其次,强化核酸检测能力利用的顶层规划;最后,优化核酸检测实验室开展各类疾病核酸检测项目审批机制,鼓励应用单位分子诊断项目“应开尽开”。
探索到家诊疗模式
“2023年入秋以来,呼吸道疾病进入高发时期。在此期间,多家互联网企业利用自身优势,结合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盘活优质精准诊断医疗服务资源,让老百姓在家就能享受到便捷的精准诊断,降低了人群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完成了‘线上购买服务+线下配送送检+线上诊断反馈’的闭环链路。”戴立忠表示。
在戴立忠看来,到家检测项目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如何更好地鼓励创新医疗消费、探索到家诊疗模式?戴立忠提出三点具体建议:
首先,鼓励并支持互联网企业及医疗机构联手创新,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和高效第三方实验室的“互联网到家诊疗”新模式。对于轻症的患者,提供高效与高质量的到家检测、在线就医、送药上门的服务。
其次,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检测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检测服务的监管和管理。
最后,加强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检测服务的普及和推广。“应该加大科普、传播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对互联网医疗健康检测服务的认知和了解,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互联网医疗健康检测服务,提高健康管理水平。”戴立忠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琳:
全面推行长护险
保障老年人乐享生活
◎记者 李少鹏
“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是我关注的重点。”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韩琳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她在临床中观察到,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需求日益增加,老年人口长期护理问题逐渐上升为一种社会风险,迫切需要制度化有效应对,而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制度或成为应对长期护理风险的重要选择。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韩琳认为,随着我国家庭子女数减少、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成员居住离散等特点凸显,家庭照护功能逐渐弱化。
韩琳表示,自2016年起,我国开始长护险的试点工作,但没有全面推行,受益面仍然较小。在她看来,尽管长护险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试点过程中暴露出供需矛盾突出、相关政策工具使用不均衡、农村地区发展困境突出、护理服务供给能力薄弱等问题。
“如果长护险能够全面推行,失能、半失能人群的护理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韩琳说。
针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韩琳建议,加快推行并进一步完善长护险政策:第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政策;第二,加强农村长护险建设,尽快探索农村长护险制度;第三,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重视医养结合;第四,加强长期护理服务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第五,科技赋能,提高长期护理服务能力。
以“加强养老服务产业建设,重视医养结合”的建议为例,韩琳认为,要充分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推动医疗资源丰富地区的部分一级、二级医院转型为护理院、康复医院,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合作。同时,要运用市场化机制拉动社会资本投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专业照护机构建设,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提升生物医药行业全球竞争力
◎记者 祁豆豆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创新药行业具有非常大的提振作用,将鼓励更多的医药企业专注新药研发,助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全国政协委员、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梁颖宇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关于生物医药行业发展,她建议,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提升生物医药行业全球竞争力。
促进香港研发优势
与内地产业链优势结合
专注医药健康投资多年,梁颖宇认为,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和全球经济减速形势,创新驱动是提升香港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香港拥有建立世界级生物医药生态系统的独特优势,能够助力创新药行业度过资本寒冬,提升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梁颖宇表示,吸引国际投资者关注香港以生命健康科技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成为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着力点。在梁颖宇看来:
首先要解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痛点问题。这对激活香港生物医药创新活力,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意义重大。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的特点,从创立到成长离不开顺畅稳定的资金支持。
其次,要尽快建立药物及医疗器械的独立审批机构,让内地药械产品能够在香港上市,并通过香港实现国际化。
香港虽然基础科研实力深厚,但受限于制造业水平和市场容量问题,导致科研成果转化效率较低。如何将香港研发优势与内地产业链优势结合,为科研转化落地创造更多可能性,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升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全球竞争力
梁颖宇建议,发挥香港独特优势,提升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第一,香港汇聚了生物科技发展所需的关键要素,包括发达的金融体系,与全球接轨的医药体系,卓越的研究能力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开放的经济环境。基于医药变革新趋势,以健康需求为导向,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政策供给,例如推动香港打造本土的药物监管和新药审批机构,加快研发引企入港。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构建起丰富高效的产业生态圈,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为香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
第二,简化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流程,多举措支持内地优质企业在港上市融资。针对优质创新企业可建立备案绿色通道,让企业更快地获得融资。允许内地企业参与新股发行环节,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股通”。
第三,香港与内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通过整合价值链,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加强两地政策对接,简化内地企业入港审批流程,提高监管效率。鼓励更多生物医药企业立足香港,在香港成立国际总部。通过税收、落户、住房、教育、医疗等多种形式,促进生物医药人才、技术与资本等创新要素聚集。加强香港与内地园区间的产业合作,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
第四,加强香港与内地人才交流,建立两地高科技人才信息库,积极引入这些人才参与政策研究,通过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措施,加强科研人才合作交流。
全国人大代表、康为世纪董事长王春香:
加快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 王墨璞嘉
“国产医疗器械的科技创新,关系到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长远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康为世纪董事长王春香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她从加速推进创新医疗器械发展、加快立法规范医疗机构研制与使用国内尚无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等方面提交了建议。
加速推进创新医疗器械发展
“目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和企业积极开展基础科技创新,但国内医疗产业的创新能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王春香说,特别是体外诊断创新技术的研发,亟待产学研深度融合,集中力量研发具有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技术,以催生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王春香认为,在研发环节,应当将医疗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列为重点项目推进,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产业协同开展工作,并且强化对企业产品研发的指导和服务,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医疗器械技术创新。
谈及如何促进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王春香建议,增加创新医疗器械制造业资金投入,引导设立产业专项基金。具体来说,应当加大对关键技术、重要原材料、核心零部件创新研发企业的财政资金支持,集中力量破解制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持续推进关键环节、核心零部件的迭代创新,从而实现产业链平衡稳定发展。
完善临床自研诊断试剂研发体系
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有部分医疗机构先后开展自研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的试点工作。但是,当前相关试点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法律制度层面,缺乏对医疗机构研制与使用医疗器械的相关监管规定。
对此,王春香建议,立法部门根据试点工作开展的最新情况,针对医疗机构研发使用国内暂无同品种体外诊断试剂这一情况,加快相关立法研究工作,明确此类试剂的研发、生产、注册、审批、流通、使用等全链条的法定程序和要求。设立绿色通道,持续完善和扩大试点机制,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合法合规地开展此类试剂的研发和应用。
针对目前试点城市的特点,王春香建议,在国内大城市开展试点的同时,选择一批医疗服务水平较高、医药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疾病患者人群具有典型性的中小城市进行机制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路径。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联合体外诊断试剂领域重点企业共同开展研发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
适度放宽乡镇药店开办准入条件
◎记者 夏子航
“建议放宽乡镇开办药店从业人员资格,更好地保障乡镇及偏远地区群众购药需求。”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表示。今年全国两会,谢子龙提交了《关于出台符合乡镇及偏远地区实情的零售药店人员从业资格要求的建议》。
谢子龙表示,根据相关规定,新开办零售药店必须至少配备1名执业药师。如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很多乡镇地区零售药店都不具备开办条件,老百姓购药难的问题难以解决。
谢子龙认为,近年来,虽然执业药师的数量增长较快,但分布不均,乡镇及偏远区域的执业药师缺口尤其大,难以满足政策要求,也不足以保障乡镇及偏远区域人民群众日常用药需求。
“过去几年,零售药店作为基层医疗的补充职能、社会价值被充分认可。但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人口数量大,部分地区出现医药资源相对不足、紧急药品短缺等问题,也说明我国乡镇地区药品供应体系确实存在薄弱环节。”谢子龙认为,应结合实际“因地施策”,对乡镇及偏远地区的药店准入条件适度放宽,保障当地群众的便利购药、安全用药需求。
据此,谢子龙建议,放宽乡镇开办药店对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采取一定期限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取得省级药监局和省级人社部门授予的药学专业(非临床单位)初级职称证书或卫健委授予(临床单位)的药师证即可准予开办药店,取得药学专业(非临床单位/临床单位)中级职称证书按执业药师资格同等对待。
谢子龙还建议,授权具备条件的相关行业协会开展药学专业(非临床单位)职称评审,弥补执业药师数量的不足。“多渠道、多途径、多形式培养选拔药学专业人才,保障群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