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建设:有梦不觉天涯远 扬帆远航再出发
| ||
| ||
|
◎记者 张良
浦东建设以路桥建设起家,并以沥青摊铺奠定发展基础。1999年是浦东建设股份制改造后的第一年,当年承接了120天完成浦东“南干线”、世纪大道、内环线(浦东段)三条主干道的“三大战役”。那120天,浦东建设风雨兼程,生产沥青近40万吨、每天平均摊铺3000多吨,将攻坚克难的“铁血雄风”深深烙进了浦东建设的组织基因中,展现在后续世博大会战、华夏高架路、迪士尼配套等一个个新区应急项目、高品质项目建设中。
经过20多年的高质量发展,浦东建设现已成功向多板块融合、立体化经营、专业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型全产业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商转型,形成了以项目投资、设计咨询、施工建造、园区开发运营等全业务链为核心主业、以“科技+金融”为核心主业赋能的“一体两翼”经营架构。
在浦东建设喜迎上市20周年之际,公司发布了新的企业文化体系。其中,企业使命/品牌口号为聚力共创美好城市;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初心引领、合融共赢;企业精神为惟实、惟新、至诚、至坚;企业愿景为一流城市焕新者。
浦东建设董事长杨明表示,浦东建设早年的口号是“筑世纪路,架百年桥”,这与浦东建设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相吻合。一路走来,随着不同性质、不同文化、不同细分行业的企业不断融入浦东建设,公司的员工数量、规模体量持续发展壮大。如今的浦东建设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企业的资源,把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员工聚合在一起,大家同心协力向前冲。
抢抓机遇促发展
浦东建设的前身为上海浦东路桥建设总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当时是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建设管理署的国有独资公司。199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建设管理署对路桥总公司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由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路建设管理署、上海张桥经济发展总公司、上海东缆技术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同济企业发展总公司、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发起设立上海浦东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3月16日,浦东建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浦东建设突出“创新为魂,管理为体,技术、融资两翼推动”的发展思路,内抓公司治理结构建设,外塑资本市场形象,多管齐下全力推进盈利模式创新、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创新和经营管理创新等多项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发展迈入了“做强、做优、做精”的快车道。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7年12月和2009年5月发生的两件大事,对浦东建设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是争得世博大摊铺的一大半工程;二是拿到大体量的世博配套工程。机会来之不易,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抓住了上海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浦东建设酣畅淋漓地发挥了一回,把自己最得意的几笔,书写在了黄浦江东岸。
时任浦东建设董事长葛培健曾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世博配套路桥工程化解了超大的交通压力,保证了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这些高水平的工程规划、设计和建设,体现了开埠百年上海所具有的海纳百川的实力和大气、上海路桥行业科技创新的底气,更重要的是通过世博路桥工程的整体展示,凸显了上海人的无穷智慧和开拓进取、面向挑战不断超越的可敬精神。”
2008年6月23日,注定是浦东建设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一天,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完成公开增发1.2亿A股股票,实际募得资金12.76亿元。该次公开增发A股成功,对浦东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事关全局的战略意义。如果说过去浦东建设是一叶漂泊在内河的舢板,从那一刻起,浦东建设已成为一艘驶向江海的轮船。
2010年之后,借助浦东改革开放发展的东风,特别是世博会、迪士尼这两个对上海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项目建设,加之重组收购浦建集团、成立浦兴路桥工程公司、以反向混改方式收购浦东建筑设计研究院等,浦东建设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与此同时,公司在投融资模式方面积极创新,成功打通了银证保等多种金融工具来服务主营业务,将政府的BT项目通过金融投资的方式带动施工,使得公司在营收、净利润等一系列重要财务指标上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随着城市建设逐渐进入存量时代,浦东建设应势而动,主动求变。一方面,公司通过拓展长三角等地区的业务,不断扎实巩固已臻成熟的各项业务;另一方面,公司也在积极谋划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寻找将公司过去多年积累的各类资源转化为可以为企业带来持续收益的优质资产的机会。
“一体两翼”开新局
2020年,浦东建设开启从单一施工向全产业链延伸的战略变革,提出“科技型全产业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商”战略目标和“一体两翼”经营架构。“一体”为投资、设计施工、园区开发与运营全产业链;“两翼”为科技赋能、金融驱动。
杨明介绍说,“一体”是浦东建设发展的根本,公司属于大建设板块,必须坚持在主业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上不断地丰富,从而支撑公司主业更好地发展。另外,虽然建筑行业属于传统行业,但毋庸置疑科技与建筑时常碰擦“火花”,中国的建筑业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技术创新,即科技赋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这样的趋势愈加明显。
浦东建设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力的塑造和培育,保持了较高的科技发展投入力度,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比例逐年提升。近三年,公司获各类专利授权200余项,国家级奖项29项,联合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等搭建了多个产学研平台与人才共育平台,科技创新的发展格局初具规模。以建筑材料、智慧建造、智慧运维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创新产出,正承载着公司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在建筑新材料方面,浦东建设借助进博会的“舞台”,与国际知名企业展开业务交流与合作,围绕新型聚氨酯复合材料,共同开发复合保温结构一体化系统,可在保温效果不变的同时,减薄建筑保温层厚度,减轻整体重量,降低荷载,有利于解决传统保温材料易脱落的痛点,提高房屋安全性。目前该合作项目正在部分开发建设项目中进行内部探索性运用。
在智慧建造方面,在小户型场景中,公司引入智能抹灰机器人,提取三维空间作业环境,采用AI算法规划最优施工路径,实现流水化抹灰作业。与传统的人工抹灰相比,智能抹灰机器人可节省劳动力投入,降低安全生产风险,提高施工质量与效率。
在智慧运维方面,公司编制数字化转型规划,并在2023年完成数字化基础设施一期建设暨超融合部署和网络安全架构升级,将系统环境交付时间从原先的2周至3周缩短到15分钟,显著提升了公司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安全和交付能力。
金融之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如血液之于人体。自浦东建设上市以来,公司通过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多种金融工具助力公司主业的发展。用杨明的话来说,那就是“浦东建设要做大融资及资金池对于关键领域的资金需求,以金融创新为产业链各环节成长打开空间”。
2022年8月,浦东建设成功发行2022年绿色公司债券(专项用于碳中和)(第一期)。此次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债券发行期限3+2年,票面利率2.50%,创全国同级别同期限全品种历史最低利率,并作为“2022金融市场经典案例”入编《外滩金融创新试验区法律研究》(2023版)。公司积极响应“双碳”行动号召,将募集的资金用于项目开发建设,践行绿色理念的同时降低项目综合成本,彰显浦东建设“金融”一翼驱动力,助力公司主业在园区开发运营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开拓园区谋转型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早在2019年时,浦东建设果断作出“延伸主业产业链、延伸投资价值链”的战略调整,明确把聚焦园区业务作为拓展方向,并着力打造“主业+投融资能力+园区招商运营能力”的高维竞争模式。公司先后参与了浦东科创母基金、张江燧锋科创基金、海望引领基金的投资,通过竞拍获得周家渡社区三个地块,正式进军园区业务。
浦东建设在深入研究新经济发展需求与周家渡区域资源禀赋之后,将项目定位为特色精品新经济产业园区,并定名“TOP芯联”。TOP芯联项目总建筑面积14.3万平方米,由3栋甲级塔楼与4栋墅质办公组成。锚定世博地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集聚需求,建筑隐入绿色,办公与生活融合。TOP芯联不仅是新经济企业聚集地,更是喧嚣街道中的一片“绿洲”。2023年12月,TOP芯联正式开园运营。
据了解,在园区开发及运营方面,当前浦东建设德勤园、TOP芯联累计已有20万平方米的总运营规模,未来将谋划更高量级的规模化运营。
杨明表示,浦东建设充分利用金融运作方面的比较优势,摆脱传统园区拼政策、拼资源、拼价格等传统招商模式,构建高效运作的产业招商体系,形成现代化园区投资服务新路径。公司紧随国家和地方的产业导向和科技创新战略,聚焦服务“专精特新”型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高起点开拓园区开发业务新路径,以科创投资为引领,强化金融资本在产业招商、园区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中的作用,致力于成为有特色的精品园区品牌运营商、“专精特新”领域的产业生态组织商。
据介绍,浦东建设以建成“高速泛在的通信网络、整合开放的园区管理、集成共享的平台应用、丰富便捷的生活服务”为目标,整体规划、分期建设数字化园区系统:以产业生态运营为核心,构建高联动、智能化的生态运营服务信息系统和共享数据中心,实现园区管理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从空间提供商向数字化运营商转型。通过“可控化、可视化、实时化和自动化”,使平台全面掌控从设计到竣工的信息,保证园区企业需求实时感知、智慧管理,匹配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全方位服务,以提升平台运营服务效能与质量。
“未来,浦东建设将继续加强产业研究以探索园区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德勤园、TOP芯联围绕浦东六大硬核产业的细分领域,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能级的产业集群,成为产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的特色园区。”杨明说。
人才兴企向未来
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对企业而言,人才资源更是第一资源。
浦东建设实施“蓄水池”计划,通过投资并购和内培外招,储备、发掘优秀管理和技术人员。截至2022年底,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达到58.07%,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近90%,其中硕士博士占比近20%,技术人员数量占比和学历结构方面在行业内处于较好的水平。在人才成长方面,全面落实“师带徒”辅导机制、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定期考核机制和学习分享机制,为公司人才梯队建设提供新活力。此外,公司还通过成立头部项目部、创新工作室、委派科技骨干、核心人才到头部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促进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创新。
浦东建设深谙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公司在规划中提出,在科技赋能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提前做好人力资源规划,及时提供与科技赋能阶段性任务相匹配的人才资源。要制定适应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科技人才培养计划,设立企业科技创新团队与创新人才支持专项,在重点科技方向打造一批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团队。依托科技创新平台、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项目,培养一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
“2023年,浦东建设对公司的司标进行换新:司标主体这根轴是绿色的,代表公司的主业坚持绿色发展,卷起来的2个是两翼,1个是科技翼,1个是金融翼,蕴含着公司围绕主业聚合在一起,全体员工不停地努力向前奋斗。”杨明表示,如果说原来浦东建设的企业文化是从单纯的业务角度来融合企业的凝聚力,那么未来公司会通过聚合人才和聚合行业这两个“聚合”来争取更大的突破。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杨明表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浦东建设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作为浦东新区国有上市公司,浦东建设将积极筹划扩大高能级发展伙伴朋友圈,补齐产业链条短板弱项,形成上下游相协调、横向互补发展的产业体系。
同时,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之一。浦东建设自上市以来,坚持持续、稳健的发展方向,致力于将“绿色、创新、融合”理念贯穿企业发展全过程。“此前与建筑领域的专业企业及专业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浦东建设与众多供应商打通了沟通交流的渠道,也为公司引入低碳、节能、环保技术赋能设计施工主业板块,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更宽广的视野。今后,浦东建设将持续秉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探索绿色低碳转型,积极发展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杨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