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技术改造 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新质生产力起势有力 激发经济增长澎湃动能
◎记者 李雁争
中国经济中的含“新”量越来越高。今年以来,各地紧扣科技创新要素,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传统产业向“新”而行
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今年以来,不少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培育新质生产力。
“我们去年对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进行节能综合减排技术改造,改造后熟料综合电耗从59千瓦时/吨降至55千瓦时/吨,熟料标准煤耗也大幅下降。”广东蕉岭县龙腾旋窑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邓力华表示。
近日,该公司获得省级技改专项资金571万元,坚定了继续向“新”而行的信心。
“技”谋新发展,“改”出新空间。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已经体现在数据上。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4%和15.1%。其中,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3%,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0%,都快于整体制造业的投资增速。
制造企业技术改造还有很大的空间。国务院日前印发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认为,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拉动有效投资、提升发展质效,是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之一。今年以来,新兴产业的动能不断培育壮大,各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在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加速形成“南箭北星、两核多园、津冀联动”的发展格局。今年1月,由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朱雀三号VTVL—1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验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在深圳,低空经济迅速发展。目前深圳已累计开通低空航线126条,建设无人机起降点89个,2023年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量60万架次,直升机飞行量2万架次。
在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看来,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首先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行业发展向好。前2个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中,半导体器件专用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41.2%,集成电路制造增长21.6%,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增长18.2%。
其次是智能化、绿色化产品较快增长。前2个月,服务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2.2%、49.5%。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量增长25.6%,充电桩增长41.8%,太阳能工业用超白玻璃增长89.8%,绿色低碳产品产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为1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表示:“要借鉴5G、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
未来产业方兴未艾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量子技术是未来产业的赛道之一。1月6日,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在合肥正式上线运行。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我们将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产业协同和优化政策环境等策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郭国平说。
不只是量子领域,根据《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未来产业的部署将重点聚焦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
“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不竭动力,发展未来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前瞻性战略布局。今天对未来产业20%的投入和布局,将为以后带来80%的收益,从而建立起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效创新机制。”赛智产业研究院院长赵刚说。
随着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增长,经济增长的动能将更加澎湃。
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万物研究院创始人乔永远认为,在外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中国产品的比较优势;在内需方面,新质生产力能够提升产业利润,释放中国居民消费潜力。
“总体来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刘爱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