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3月23日

查看其他日期

现金类产品打头阵
银行理财“存款化”趋势明显

2024-03-23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黄坤

现金类产品打头阵

银行理财“存款化”趋势明显

◎记者 黄坤

伴随银行理财业务规模企稳复苏,现金管理类和固收类产品受到投资者青睐。

此种背景下,银行理财“存款化”趋势日益显著。上海证券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理财产品端结构呈现“存款化”趋势,现金管理类规模大增;投资端,理财公司也积极配置存款。

分析人士认为,银行理财“存款化”迎合了当前客户保本保收益的需求,有助于理财业务规模企稳。但长期来看,这种“存款化”趋势令银行财富管理中间收入承压,银行理财也因过度依赖存款类资产,偏离了“代客理财”初心。

银行理财偏好配置存款

近期,理财资金配置存款的情况受到市场关注。记者注意到,多只固收类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4%以上,其底层资产多投向各类债券、存款。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上述产品收益率飙升,主要是因为债市走强,以及银行存贷错配压力阶段性提升,部分银行高息负债增加,保险资管产品“套壳”配置存款收益高企。

通常而言,一般性存款利率高于同业存款利率。“若理财机构直接购买商业银行存款,则会被定性为同业存款。但银行理财募集的资金通过认购保险资管计划,然后借道保险资管将所募资金以一般性存款存入银行,可以获取协议存款或者大额存单利率,获得比同业存款更高的收益。”某股份制银行理财经理说。

事实上,理财资金配置存款的比例明显上升。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末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从上半年的23.7%提升至26.7%,相较2022年末增长9.2个百分点,相较2021年末增长15.3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对现金及银行存款的配置比例逐年提升。同期,对债券、权益类资产、公募基金的配置比例相较2021年分别下降9.2、0.4和1.9个百分点。

理财公司在投资端积极配置存款的同时,理财产品结构也呈现“存款化”。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4年1月银行理财存续产品总量达4.12万只,同比增长16.6%,其中现金管理类产品增幅达到190.9%,成为增量的主要来源;混合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分别同比下降16.8%和74.2%。

理财“存款化”是把双刃剑

银行理财大幅增加存款资产配置,是一把双刃剑。

银行理财“存款化”,一方面有利于理财公司应对市场波动,推动业务企稳;另一方面可能导致同质化竞争加剧,进一步压缩中收费率,不利于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过去两年,受净值化转型及债市波动影响,居民投资风险偏好下降,理财公司通过增加存款资产配置,迎合了客户追求保本保收益需求。降低产品净值波动,一定程度上帮助银行理财规模实现回升。”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武泽伟说。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理财公司“套壳”保险资管产品以配置存款,风险较大。“监管部门要求同业负债不能超过银行总负债的三分之一,将同业存款包装成一般性存款属于监管套利行为,会造成资金空转。”一位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在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的背景下,银行理财日益“存款化”导致理财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不利于权益资产配置。“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引导理财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一家头部理财公司投资经理直言。

“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机构盈利模式由利差模式调整为依赖管理费的中收模式。”国信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表示,理财公司纷纷通过“降费让利”留住投资者,以价换量,通过降低投资者的持有成本来维持自身业务规模,但也进一步加大了盈利压力。

如何应对理财“存款化”

多位银行业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存款化”趋势反映了商业银行面临较大压力。

“受客户投资情绪低迷影响,理财资金也有存款转化倾向。基金降费、保险降佣等,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压力。”某城商行高管说。

如何应对理财“存款化”?“客户的风险偏好随资本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但银行更关注的是客户。”上述城商行高管认为,只要客户还在,客户规模持续发展,当市场转暖的时候,客户风险偏好提升,财富中收将水到渠成。

据悉,银行多采取“以量补价”“做大权益”“资产配置”三种方式应对银行理财“存款化”。

关于“以量补价”,上海一家银行副行长表示,固收类产品的费率本身比较低,但银行可以通过标准化的策略做大产品规模,“我们近期推出一款短期产品,特征是净值化、流动性好、收益领先、标准化,就是为了吸引更多新资金和新客户”。

“做大权益”也有利于引导客户修复风险偏好。招行财富平台部副总经理陈微表示,年轻客户在权益类产品投资新客户中的占比较高,他们敢于左侧布局,这对自服务渠道主要是招行App的线上经营场景和经营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

“根据过往经验,单一类资产很难持续跑赢市场。只有真正落实资产分散化多元配置,才能在各种市场行情中,平滑投资组合波动,提升投资组合韧性。”一位业内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