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 上证观察家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3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03-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 经济发展新动能课题组

□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着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

□ 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其中高端化将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市场前景;智能化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势所趋,将提升生产效率,助力高端化升级;绿色化改造是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命题

□ 为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重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平台及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二是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扶持,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及支持政策,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必经之路。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着新质生产力,同时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

(一)传统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产业是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的占比超过80%。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行业规模占GDP的比重都在1%以上,是我国经济的“压舱石”。传统产业所提供的生产生活必需品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传统产业简单退出将造成国内产业空心化,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风险。

传统产业仍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家电、纺织、家具、钢铝材及塑料制品仍然占据着我国出口品类的前几位。同时,传统产业对稳就业具有重要作用,是吸纳非熟练劳动力,为低技能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的就业“稳定器”。传统产业不可或缺的地位决定着其改造升级关乎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

(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孕育着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一方面,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数字技术、智能制造、绿色技术等新兴技术发挥应用的重要场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另一方面,传统产业也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等基础保障,没有制造业为基础很难形成新质生产力。在新技术的加持下,传统产业也将顺应产业数字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对原有的生产模式进行颠覆性创新,具备高科技、高效能等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新技术、新生产资料、新生产工具等新质生产力要素进入传统产业,将打破传统产业边界,形成新的产业结构、生产体系、生产关系,使新质生产力也可以在传统产业中诞生。

(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也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的关键举措

当前,一些西方国家在经济上主导与我国“脱钩断链”,一方面,主张包括纺织、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在内的制造业回流;另一方面,引导全球产业链脱离我国,布局印度、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主导传统产业回流的同时,也在通过成立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推动非化石燃料炼钢转型等措施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我国也必须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保持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维持产业体量和产业链的完整性,避免本轮全球产业链格局调整给我国造成经济“脱实向虚”的风险,才能使我国产业体系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巩固并强化与发达国家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二、 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引领,激发传统产业新动能

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其中高端化将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市场前景;智能化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势所趋,将提升生产效率,助力高端化升级;绿色化改造是部分高污染、高能耗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命题。

(一)高端化将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市场前景

在生产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传统产业提供更高质量、更高精度的材料及零部件,对传统产业的精密制造能力和精益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含量,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传统产业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替代西方发达国家产品。据相关测算,与高端特钢相关的设备的制造升级以及进口替代,将带来超过百亿级的市场。而在汽车零部件领域,国外零部件厂商仍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随着国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外厂商对国产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在消费领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终端消费需求也已经由“从无到有”向“从有到优”转变,对传统产业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传统产业作为市场消费的主要支撑产业,是扩大内需的基本盘和主力军,其高端化升级既是提升自身价值的关键举措,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支撑。通过科技创新,生产出符合新消费需求的产品,将改变消费者对国内传统产业产品固有形象的认知。通过重视品牌升级和设计赋能,植入新生代的思维和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升级,传统产业企业可以摆脱代工厂地位,逐渐与国际品牌竞逐国内外市场,引领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近年来,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国产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已迈向世界中高端,国内外市场对“国潮”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伴随着消费品实施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发展战略,产业高端化正在逐步得到实现。

(二)智能化是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势所趋

在提升生产效率方面,通过大力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以场景化方式推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帮助企业打造生产过程的全流程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实现精准的生产计划;对生产环境、设备运行状态、原材料质量等信息实现实时监测和采集,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使企业能够高效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物流、损耗等方面的成本。从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实践来看,在钢铁、建材、民爆等传统产业领域,通过智能化改造,工厂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碳排放减少约12%;而大飞机、新能源汽车、高速动车组等领域的智能化示范工厂研制周期平均缩短近30%、生产效率提升约30%。

在促进产业高端化升级方面,通过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网络化协同,打通生产端和消费端数据链路,增加产业链各部门透明度,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协同创新和服务协同创新,可以发展个性化定制和柔性生产,实现与市场的高效对接和精准交付,从而满足市场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需求,助力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

在助力绿色化改造方面,智能化设备的运用将通过精准控制生产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损耗,从而实现节能减排以及对各类资源的高效、充分利用。通过建立绿色供应链信息平台,确保原材料来源可持续及环保,将推动整个供应链体系的绿色转型。

在市场空间方面,截至2023年末,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服务工业企业18.3万家,约占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数的38%;在已服务工业企业中,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9.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2.2%,智能化改造在工业制造企业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绿色化改造是部分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核心命题

在“双碳”目标确立的大背景下,绿色低碳技术将对国民经济和产业进行深度的调整和改造,其中传统产业的绿色化改造是难以估量的巨大市场。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是实现转型升级最主要的任务,其中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纸、纺织印染等行业的改造升级是重中之重,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此出台了《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设定重点传统产业的节能降碳改造目标。同时,新能源的规模化快速发展为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提供了保障,高端化升级、智能化的同步改造也将助力产业绿色化转型。

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国务院要求在2025年之前完成占现有钢铁产能80%的超低排放改造计划,意味着未来我国对钢铁材料的大部分需求都要由改造后的高标准绿色产能支撑。降低碳排放和利用回收废钢铁炼钢是目前钢铁行业节能降碳的主要方向。绿色原料和绿色能源的获取能力日益成为未来钢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氢代碳、碳捕集、废钢铁循环等项目成为各大钢厂升级改造的重点内容。

在煤炭采掘行业,充填开采、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无煤柱开采等煤炭绿色开采技术已经在山西试点成功并加快推广应用,使煤矿能够降低采煤阶段的碳排放和对周边环境污染,增强矿井安全保障。

在化工行业,新型绿色生产技术以及废水处理与回用、有毒恶臭气体污染控制、化工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等解决方案正在被应用到各地产业园区的改造。

在纺织行业,全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将近2000家,一年产生的污水排放超过20亿吨,同时在生产和消费环节产生约600万吨废旧纺织品,亟需无水印染、纺织品回收利用等绿色化改造技术的推广,解决纺织业高污染、高水耗、高能耗问题。

三、进一步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

为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重视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平台及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二是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扶持,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三是完善要素市场及支持政策,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一)大力发展应用技术平台及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

当前,我国传统产业高端化升级的主要痛点在于企业多数集中于产业链的初加工环节,特别是大量中小微企业处于无自主品牌、无研发中心、无专利产品的“三无”状态。一是需要推进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制造业技术应用平台建设,面向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二是鼓励工业设计、品牌服务、营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传统产业,提供高效率、精准化、个性化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降低传统产业企业实现技术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的门槛。

(二)加强资金、技术、人才扶持,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

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成本高、投入大,在经济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企业难以判断改造收益,制约了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同时,缺乏人才及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案也是传统产业企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挑战。一是需要加强财政资金引领,对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给予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二是鼓励龙头企业共享解决方案和工具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企业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方案,实现新老设备对接。三是为传统产业从业人员提供相关教育、技术培训来掌握智能化技术,提升必要的人力资本。

(三)完善要素市场及支持政策,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

一是进一步扩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及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扩大碳市场参与行业和主体范围,完善重点行业的碳足迹管理体系,夯实碳市场运行的数据基础,提升传统产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动力。

二是为企业提供亟需的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公开、共享一些传统产业实现绿色化改造升级过程中具有必要性、基础性的关键技术,为企业绿色化转型提供技术方案支持。

三是加大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为传统产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绿色化改造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转型的有序公平和包容性,减少改造带来的短期阵痛。

(执笔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徐策;中国经济信息网 何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