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网能史文伯:不存在“上门接管”一说
◎记者 高志刚 徐锐
备受关注的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又有新动向。面对着科林电气董事长张成锁“海信网能‘偷袭’科林电气”“海信与科林电气没有什么产业协同”等表态,海信网能总经理史文伯4月16日接受了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在还原筹划收购科林电气始末、细节的同时,也正式回应了本次控股权争夺战中的诸多焦点问题。
上海证券报:海信历史上进行过很多次收购,回到此次科林电气控股权争夺战,此前有接近海信集团的人说“海信从来就不是‘野蛮人’”,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史文伯:海信拥有丰富的收购及整合公司的成功经验。历史上,海信每收购一家企业,都会全力以赴投入人才、管理、技术和真金白银,将被收购企业做大做强,并持续加大品牌和研发投入,从长远的角度推动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海信在收购过程中的诚信厚道、包容谦和,从中已得到证明。
尤其是在跨国并购上,海信几乎是近年来最为活跃的家电企业,表现出了果断的产业并购魄力和高效的跨文化整合能力。收购之后,海信始终坚持“尊重当地文化+移植海信管理”的理念,从来不做高高在上的征服者。
上海证券报:相较于海外并购,能否详细介绍下海信在国内的企业并购情况?
史文伯:例如,2023年1月底,海信完成了对乾照光电的控股。随后,从客户、研发、质量、生产、财务、安全等方面全方位赋能,推动乾照光电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快速提升,控股当年即实现扭亏,乾照光电步入了全新的发展轨道。海信在研发能力提升方面,持续推进乾照光电产品迭代升级,不断加大Mini LED、背光LED、植物照明芯片、车载LED、太阳能电池、VCSEL芯片等新产业高附加值产品的拓展力度,中、高端产品收入占比不断提升。
上海证券报:海信为什么要计划收购科林电气,若实现入主,将会给科林电气带来哪些改变和机会?
史文伯:海信布局新型电网、新能源是一项重大长远决策,这也是海信集团整体战略规划重要组成内容。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海信储能产品凭借独特的节能、ALL-IN-ONE热管理技术等进入国电投、中电装备、中车等TOP10客户,稳居行业第一集团军;海信自研的功率器件、功率模块是电力电子行业的基础部件、核心部件,广泛用于变频、储能、充电等行业,不但解决国产化问题,而且已经形成竞争优势。这些硬核技术将助力科林电气在万亿级的全球新能源市场,打造独特的竞争优势,拓展发展空间。
上海证券报:对于海信收购科林电气,公司董事长张成锁感觉不太配合甚至非常抵触,他在采访中也表达了反对意见,海信对此如何看待?
史文伯:优势企业通过产权市场取得产权发展自身产业是合规合法的,是受法律保护、政策支持的行为,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这都是企业发展产业的重要和常见的途径。所以,海信的收购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也是非常正常的行为,目前一些所谓的“抢”和“打上门来”的说法,有些大惊小怪。
上海证券报:对于海信的强劲“攻势”,外界有很多说法和讨论,例如“偷袭”“闪击”等,那么在收购前后,海信与科林电气各位股东以及当地政府部门有无沟通,具体情况如何?
史文伯:一方面,海信在收购之前,与公司的第二、三股东以及石家庄市政府相关领导进行了充分沟通,得到了明确的欢迎和肯定;在首次公告发布前后,也与石家庄市相关部门进行了电话、见面和书面信息互动,都没有反对,并表态这属于市场行为。另一方面,张成锁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充分尊重证券市场的行为”。既然事先有沟通,张成锁先生也尊重证券市场的行为,海信依法合情合理的收购行为怎么能是“野蛮人”呢?显然,海信不是“野蛮人”。在整个过程中,海信对当地政府和主要股东都保持充分尊重,多次约访和见面,海信的行为是始终保持信息沟通的正常收购行为。
上海证券报:张成锁在采访过程中,称收购之前他对此不知情,且海信一直没找他正式沟通过,海信方面对此如何回应?
史文伯:我和张成锁先生见过,而且还聊了1个小时左右,也多次向他表达了继续沟通的善意。这件事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经过事先预约,3月18日下午3点,我陪同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汤业国一行4人在科林电气3楼接待室与科林电气张成锁先生正式见面会谈,将海信对科林电气的收购目的、未来规划、以及在国内国际市场以及技术产业方面的赋能思考与张成锁先生进行了长达约1小时的交流。张成锁先生表示:“海信是大企业,我也喜欢山东人豪爽的性格,如果不是某公司跟我早就签了股权转让协议,不能违背约定,如果早一点(的话),我百分之百愿意跟海信合作”。
对张成锁先生所说的这一处境,我们十分理解并尊重。3月25日,海信集团高级副总裁、海信网能董事长陈维强,以及4月12日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前往石家庄,均安排了拜访张成锁先生的工作行程,并且联系到了他,但张成锁先生均拒绝沟通,也就是说不存在张成锁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上述交易披露后,海信网能也没有和我正式沟通”,显然张成锁先生的说法是违背事实的。
还有,3月20日,我当时也邀请张成锁先生带队去青岛,去海信参观交流,进一步全方位了解海信,张成锁先生当天反馈“好的”,再次说明张成锁先生说的“上述交易披露后,海信网能也没有和我正式沟通”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此外,有报道说科林电气内部人士声称“(海信网能)派人上门接管科林电气”,这完全与事实不符。事实是我们在科林电气递交公告时遇到非法阻碍。我们去上市公司证券部递交权益变动报告书原件,既是海信网能作为信息披露义务人的基本权利,更是法定义务,但张成锁先生却百般阻挠,命令门卫堵住大门,不让我们进入,禁止证券部工作人员、董秘向交易所递交海信网能的信息披露文件。这不但违背了董事勤勉尽责的义务,也剥夺了股东的基本权利。至于“上门接管”一说,海信无人说过更不可能做过,这应该是他为坐实“野蛮人”而杜撰的“段子”。张成锁先生显然低估了海信人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
上海证券报:如果海信真的实现控股,此后对科林电气定位和未来计划如何?
史文伯:海信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已久,具备了市场上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海信在储能温控、功率半导体、软件、电力电子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及研发平台,将助力科林打造独特的产品竞争优势;其次,海信作为中国走向世界市场的电子产业代表品牌和厂商之一,可以在全国河北以外的广大市场、全球营销网络、全球品牌营销等方面助力科林快速扩大规模,实现国际化快速发展;第三,海信可在管理经营效率、供应链平台、人才机制等全方位对科林进行加持和提升。海信有能力、有信心让科林从一个区域内领先的电力电子上市公司发展成为在全球具有竞争力的电力电子企业。
上海证券报:张成锁此前接受采访时说:“地方政府非常支持科林电气,也非常看好科林电气的发展”。那么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考虑,对外来企业的收购难免有所疑虑和担心,对此,海信对地方政府、对科林电气,有无针对性的措施或者承诺?
史文伯:海信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向石家庄市委、市政府诚恳表示,海信成功收购科林电气后,上市公司注册地、生产地、纳税地、生产场所、管理机构不变,不仅不会搬离石家庄,反而会在石家庄进一步加大投资,并赋能科林电气,助力科林电气做大做强,走向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