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端改革“立体发力”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述评之三
◎记者 梁银妍
资本市场影响亿万投资者切身利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拥有一个坚韧稳定的内在,既是稳预期、稳信心的关键,也是各方所期。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新“国九条”),从交易端“立体发力”,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充分体现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对经济社会大局的重大意义。内在稳定的资本市场能有效应对外来冲击,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信心,同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吸引长期资本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尤其是促进对创新驱动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
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需要从交易端“立体发力”,除了提高交投活跃度,还包括持续优化交易主体和完善交易制度,做好风险防控,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在确保有效监管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博弈实现价格发现功能,吸引增量投资者和增量资金入市,不断提升市场活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针对交易端陆续推出相关举措,包括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降低证券公司佣金费率、严格执行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加强异常交易行为监管等。新“国九条”再次强调“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并针对交易端作出了相关安排。
首先,要坚决守住风险底线,推动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风险的积累、化解和释放是一个过程,且成因复杂,叠加全球市场高度关联后,各种输入性风险交织,防控难度不断增大。这需要坚持“看得清才能管得住”,构建风险预警、防范和化解的长效机制,对各种违法行为和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按照新“国九条”的部署,要强化股市风险综合研判,加强战略性力量储备和稳定机制建设,集中整治私募基金领域突出风险隐患,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坚决打击逃废债行为,探索适应中国发展阶段的期货监管制度和业务模式,做好跨市场跨行业跨境风险监测应对。
其次,要加强交易监管,维护市场公平性。近期针对市场关注的程序化交易,中国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三大交易所发布《关于加强程序化交易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出一揽子监管举措;沪深交易所对个别量化私募机构的异常交易行为依规作出处罚。
一方面,亮明监管态度,并通过改革把基础制度搞扎实,有利于增强市场的适应性、稳定性、可预期性;另一方面,监管“长牙带刺”,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快速反应、重拳出击,有助于维护交易的稳定与公平。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完善对异常交易、操纵市场的监管标准;出台程序化交易监管规定,加强对高频量化交易的监管;严肃查处操纵市场、恶意做空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震慑警示。
最后要强化底线思维,完善极端情形的应对措施。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正常情况下不应干预。一旦市场严重脱离基本面,出现非理性剧烈震荡、流动性枯竭、市场恐慌、信心严重缺失等极端情形,须果断出手,纠正市场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