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材系11家上市公司拟深挖降碳新机遇
◎记者 张问之
4月16日,深交所“央企力量筑强基”主题集体业绩说明会召开,中国建材集团下属天山股份、宁夏建材、北新建材、中材国际、瑞泰科技、中材节能等11家上市公司参加。回顾2023年业绩亮点、分享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上市公司管理层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投资者面对面沟通交流。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出海布局、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等,成为公司分享中的高频词。从研发赋能主业、市场开拓显著,到聚焦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成果倍出,再到积极分红、注重投资者回报,2024年多家公司表示,将深挖出海、降碳新机遇,推动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外市场拓展力度不减
“公司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践行走出去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市场收入,增强公司国际影响力。”谈及业务重心,瑞泰科技董事长宋作宝表示。
瑞泰科技主要从事定形和不定形耐火材料以及各类耐磨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综合服务。公司布局国际化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在玻璃、水泥和窑炉施工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合作经验。
近两年,在中国建材集团国际化战略引领下,公司国际化步伐加快。2023年,公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切实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以产品带动服务,以玻璃板块和水泥板块带动钢铁板块国际化发展,国际化收入同比增幅较大。
宋作宝表示,下一步,瑞泰科技将在集团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加紧制定自身的国际化战略;同时加强国际人才队伍的建设,强化各板块国际化专业团队的配置。公司希望通过国际化经营多管齐下,巩固并扩大国际化成果,为集团的十年海外再造目标贡献力量。
同样对国际市场信心十足的还有北新建材。“2024年和2025年我们的国际化布局值得期待。”谈及公司海外业务目标,北新建材董事长薛忠民直言。
据他介绍,北新建材坚持推动“一体两翼,全球布局”发展战略落地。从实体上看,坦桑尼亚生产基地业绩持续增长,乌兹别克斯坦年产4000万平方米石膏板生产线投产当年盈利,这些实践为公司积累了良好经验。
“我们会加快全球布局。”薛忠民表示,一方面,北新建材将加快绿地建设,此前公司已公告泰国项目、波黑项目;同时,也将围绕非洲、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加强开拓。另一方面,考虑到现有业务拓展,公司的国际化业务不会局限在石膏板业务,将加强集团内外协同,抱团出海,推动防水和涂料的全球化布局。
凯盛新能表示,将在凯盛集团的战略指引下,科学调研、合理布局,力争3至5年内在海外集中打造万吨级的生产基地。中材节能亦表示,将加快“出海”的步伐。
节能减排内驱动力十足
绿色低碳发展亦成为多家中建材系上市公司2023年工作亮点之一,多家公司给出了明确的减碳数据。2023年,凯盛新能共节约9275.56吨标准煤,减少排放52898.50吨二氧化碳;天山股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同比下降11.5%;宁夏建材持续降低水泥生产单位能耗指标,熟料综合电耗下降5%、水泥耗熟料下降4%。
伴随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水泥等建材行业将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已是大势所趋。节能降碳不仅成为相关企业的“必答题”,更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
“水泥行业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在生产运营、数据管控、交易成本等方面都将对水泥企业造成重大影响。”天山股份总裁赵新军在现场回答投资者提问时直言。在他看来,碳指标纳入碳交易,通过碳减排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行业价值与效益提升。中期看,水泥需求持续下行,推进碳交易长期将有望加速富余产能出清。
“天山股份高度重视‘双碳’相关工作,并做了多方面准备。”赵新军说。据介绍,天山股份成立了双碳管理部,建立总部和区域双碳管理架构,加强制度建设,主要包括碳交易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及碳减排项目管理制度等;并制定实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规划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及全流程管碳的系统思路和工作。
中复神鹰着力“源头减排”“循环利用”“末端治理”,探索构建了“产链循环+资源循环”的发展模式。2023年,公司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同比下降26%,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同比下降27%,获批全国“绿色工厂”称号。
国检集团则发挥业务所长,持续推动绿色低碳认证业务工作,2023年先后颁发多个领域的全国首批/首张证书;并聚焦绿色低碳,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如双碳平台项目——“重点原材料行业碳达峰与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启动验收、首次承担VCS机制下林业碳汇减排量核查项目、与新天山共同开发建材集团碳管理数字化平台等。瑞泰科技在2023年公开披露了首份ESG报告,不断提升公司ESG管理水平,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员工发展等方面彰显出央企担当。
此外,中建材系上市公司也积极分红,与投资者共享成长红利。如北新建材2023年分红总额14.11亿元,同比增长27.48%;公司1997年上市至今累计分红81.01亿元。中国巨石上市以来累计完成现金分红96亿元,分红比例连续12年保持在30%以上;2023年,公司合计派息11亿元,分红比例达36.16%,实现近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