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4月29日

查看其他日期

凝聚发展合力 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2024-04-29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彭华松
  何亚刚
  叶国标
  高瑞东
  芦哲

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

金融业正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硬核支撑”

◎记者 李雨琪

4月26日,长沙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彭华松在“湘聚岳麓 新质启程——第64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2024上证春季所长论坛”上致辞时表示,长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文化名城”、风光秀丽的“山水洲城”、独具魅力的“活力之城”、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长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先后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过千亿、常住人口过千万的历史跨越。特别是近年来,长沙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认真践行八个“走在前、作示范”和七个“坚定不移”,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彭华松介绍,2023年长沙市GDP达到1.43万亿元、居省会城市第六,在“万家民营企业评价营商环境”中保持全国前列,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24年一季度,全市社零总额增长7.2%,分别高于全省、全国0.5、2.5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6%,增速居中部省会第一。长沙发展态势很好、发展环境很优、发展动能强劲,目前步入了高质量发展的稳健轨道。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一直以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金融业,全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了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岳麓登峰”行动方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若干措施以及加强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措施,构建了“企业上市服务中心+交易所服务基地+专家服务团+基金聚集区+分梯队培育”的上市培育和服务工作机制,以湘江基金小镇和麓谷基金广场为核心的中部基金聚集高地加速形成。截至2023年末,长沙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3万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提升至7.5%,金融业年度纳税达200亿元,占全市税收近10%。拥有A股上市公司87家,总市值1.1万亿元,均居中部地区第一。拥有私募基金管理人244家,管理基金实缴总规模1284亿元,金融业成为长沙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彭华松表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新‘国九条’的出台,既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绘制出了路线图、时间表,也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坚定了信心决心、注入了强劲动力。当前,长沙正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迫切需要资本市场的强力支撑。未来,长沙将竭诚打造更加优越的营商环境、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共创共享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上海证券报社董事长叶国标:

发挥媒体和平台作用

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上证力量”

◎记者 李雨琪

“湘聚岳麓 新质启程——第64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2024上证春季所长论坛”4月26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此次活动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方正证券联合主办,楚天科技为支持单位,来自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券商研究所、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近百位领导、高管和专家齐聚一堂,共话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上海证券报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在致辞时表示,长沙是一座文化之城、山水之城、活力之城、幸福之城和创新之城。本次会议在岳麓山下、湘江之畔的楚天科技园召开,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叶国标说,楚天科技拥有独特的企业文化,尊重人才、尊重人性。把厂区、景区和社区融于一体,让员工“吃得好、住得好、收入好、干得好”,“合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公”。楚天科技旨在“为世界制药工业插上智慧的翅膀”,“不在中国争地位,要为中国争地位”,是一个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硬核科技的链主企业。长沙现有8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超过1.1万亿元,在省会城市中名列前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潮涌湘江”,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本以及创新创业企业正不断集聚长沙、集聚湖南,湖南新一轮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据统计,A股有5300余家上市公司,数量不多,但分量很重,大多是行业领军企业、产业链链主或细分市场的隐形冠军。上市公司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盘、地方经济的顶梁柱,拥有特殊地位和重要价值,各地政府都把培育企业上市和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心和抓手。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现代金融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借助资本力量推动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通过产业升级驱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增长,这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吸引企业集聚,到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打造“资本+科创+产业”的良性循环和良好生态,有助于实现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国九条”的出台,为资本市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提出,要强本强基,严监严管,推动解决资本市场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更加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一个好的市场生态,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共生共长,长线短线各类资金各得其所,发行人和投资人相互成就,市场各参与方归位尽责,监管与市场良性互动,这需要各相关方面共同把握好投融资、一二级市场、入口与出口、场内与场外等各类均衡关系,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资本市场的有效治理。新“国九条”对加强监管队伍自身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着力打造政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监管铁军,为强监管、防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创办,1995年开始由新华社主管主办,是中国证监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法定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媒体,是新中国第一份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既拥有专业性、市场性、服务性的优秀基因,又拥有讲政治、讲党性、讲大局的红色基因。

经过33年发展,上海证券报现已形成包括上证报、中国证券网、上证App、上证音视频、上证微信微博等平台在内的全媒体矩阵。上证报既是以权威、专业、价值为宗旨的全媒体财经机构,也是以开放、服务、分享、共赢为目标的资本市场综合性服务平台。

叶国标表示,上证报积极践行“五台山理论”——搭台唱戏、借台唱戏、互相补台、绝不拆台,才能好戏连台。上证报将发挥媒体和平台功能,既助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又为资本市场各主体的交流合作、互利共赢牵线搭桥、提供服务。

光大证券高瑞东:

稳中向好态势不变

货币政策护航中国经济“稳增长”

◎记者 严晓菲

4月26日,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高瑞东在“湘聚岳麓 新质启程——第64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2024上证春季所长论坛”上表示,2024年,美国经济将趋向于软着陆,通胀缓慢降温,美联储有望在9月开启降息;国内市场方面,货币政策有望维持灵活适度、稳健偏松,房地产相关行业将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居民消费恢复势头有望进一步回暖。

高瑞东认为,美国面临的居民超额储蓄接近耗尽、学贷减免计划恢复、消费降温等问题将制约美国经济增速,但考虑到制造业回流与房地产双周期或有望在今年开启,投资回暖将成为支撑美国经济软着陆、避免衰退的核心线索。

对于市场普遍关注的美联储何时开启降息的话题,高瑞东预计,年中降息预期大概率落空,市场预期降息时点已后移至9月,多数预计年内降息次数收缩至2次。同时,高瑞东分析称,从当前情况来看,鉴于美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偏紧、住房通胀降温停滞、制造业周期开启,未来美国出现“二次通胀”的风险正持续加大。

“外部均衡压力渐趋缓和,内部稳增长仍需货币政策护航。”在高瑞东看来,我国货币政策2024年有望维持灵活适度、稳健偏松。总量上,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协同经济恢复和财政政策发力。结构上,围绕着“提升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水平”这一原则,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用于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房地产方面,高瑞东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今年的保障房建设、城中村改造有望加速,通过建立保障房和商品房双轨制,调整我国住房供给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我国房地产相关行业将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居民消费方面,高瑞东表示,过去的2023年,消费端的恢复可能更多与低收入和高收入群体消费需求释放有关,而中间群体消费能力恢复可能偏慢。2024年,随着经济持续复苏带动居民整体收入改善,国内消费恢复势头有望进一步加强。结构上,服务消费和下沉市场可能是主要增量来源。

对外开放方面,高瑞东称,2023年以来,我国经济短期承压、美债利率上行等因素给我国吸引外资带去不小压力。向前看,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并未改变,上述不利因素也多有好转迹象,我国吸引外资压力有望相应缓释。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继续回升向好,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企业盈利水平和营商环境均将持续改善。另一方面,有鉴于2024年美国经济增速趋缓,美债利率中枢下行趋势进一步确定,全球流动性压力有望进一步缓释。”高瑞东说。

方正证券执委会主任、总裁何亚刚:

发挥研究业务在证券公司中的价值

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记者 李雨琪

4月26日,方正证券执委会主任、总裁何亚刚在由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方正证券联合主办,楚天科技为支持单位的“湘聚岳麓 新质启程——第64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2024上证春季所长论坛”上致辞时表示,券商作为资本市场的“看门人”、直接融资的“服务商”、社会财富的“管理者”和市场创新的“领头羊”,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背景下,券商更应当秉承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宗旨,提升资本市场整体效能,沿着正确的道路做正确的事。

一是践行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新“国九条”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重点在于完善上市公司基础制度,提升市场活力和投资者信心。券商需严格把关资本市场的“一进一出”,确保优质项目的准入,同时深化退市制度改革,促进企业间的战略性重组整合。

二是发挥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券商须发挥资本市场金融服务功能,以客户为中心,持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加强投资能力建设,提升资产配置能力,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财富配置需求,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回报,让投资者更好地分享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红利。

三是履行直接融资“服务商”的职能。券商业务必须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本,专注主业,继续发挥投行专业优势,持续通过股权、债券、ABS、新三板挂牌等多种方式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直接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在监管层提出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后,继续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加速行业内与行业间并购整合,不断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四是激发市场创新“领头羊”的动能。资本市场对于培育创新企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定价、资本形成、产业升级和资本配置具有关键作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助力科技自主创新、关键核心技术的发展,券商可以发挥其价值发现功能,通过直接投资和私募基金等手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科技战略,促进科技、产业和金融的良性互动。

就未来研究业务如何助力广大投资机构,何亚刚提出以下三大发展路径:

第一,夯实研究业务对于资本市场的价值。随着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研究业务的定义也会更加丰富。例如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业务对于创新与成长的支持可以推动技术创新、引导市场对新兴行业和创新企业的关注,从而支持产业结构的优化。政策咨询与智库功能也是研究业务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够为公共部门提供决策支持。

第二,发挥研究业务在证券公司中的价值。研究业务是证券公司的核心业务,对于投行业务,研究业务发现价值,可以引导投资者预期,形成合理的发行定价,助力企业融资顺利完成;对于财富管理业务,交易佣金费率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和竞争加剧不断下调,通过研究服务发现优质资产并合理定价是证券公司增强客户黏性的重要依托。此外,在研究业务沉淀过程中,研究所还能够为自营和资产管理等多业务条线输送优质人才。

第三,研究能力建设需要坚持长期主义。研究业务要形成稳定的研究体系和价值发现能力,追求客观独立的深度研究,形成正常的人才造血机制,证券公司打造优质卖方研究业务的终极目的是提升公司的综合竞争力,因此研究能力建设更加需要坚持长期主义。

何亚刚直言:“研究业务对于方正证券来说是传统优势业务。2014年公司确立了打造大型卖方研究所的定位,10年来公司对于研究所的定位一如既往,研究实力一度位居行业前十。目前,方正证券研究所已经形成了总量、大制造、大消费、TMT、周期等五大研究群组,覆盖30余个行业。未来研究所将不断完善研究体系和管理机制,坚持深度研究,为公募基金、保险、银行理财子公司、私募基金等资本市场客户以及公司内部其他业务发展提供系统化、专业化的研究和咨询服务,真正做到内外兼修,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方正证券芦哲:

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速超预期

全年实现5%目标难度不大

◎记者 李雨琪

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4月26日在“湘聚岳麓 新质启程——第64届中国资本市场高级研讨会暨2024上证春季所长论坛”上,就我国宏观经济及海外经济走势前瞻作了分享。

芦哲表示,我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超出预期,二季度也大概率确定在5%以上。权益市场方面,今年年初有所波动,后续逐渐企稳;债券市场方面,今年以来表现较为强势。

“今年的消费仍属于结构性消费复苏,中国居民的储蓄在上升,未用于消费的资金在居民部门账户上形成超额储蓄,截至3月已有49.3万亿元。目前,中国超额储蓄仍在不断累积,资金沉淀使得中国居民通胀保持温和趋势。”芦哲说。

海外市场方面,芦哲预计,美国通胀中枢主要受核心商品、居住服务、非居住核心服务三方面影响。目前来看,逆全球化、地产供给受限、本国居民加速提前退休等供给问题分别导致美国的核心商品、居住通胀、工资通胀中枢或出现抬升。

“如果要实现经济软着陆,美联储需要忍受更高的通胀中枢,即失业率维持在4%附近,那或要到2029年才能接近通胀目标,这种情形下,2025年的通胀率仍有3%。而通胀中枢的抬升也构成二次通胀的必要条件,即脆弱的供应链、频发的地缘政治风险、或将出台的加征关税、加码投资等政策。”芦哲说。

就美联储降息的确定性,芦哲分析称:“从充分与必要条件看,留给美联储的降息空间正被不断压缩。连续三个月超预期的CPI数据让市场预期的降息时点由3月延后至9月,降息空间由6次压缩至1.8次。但定量来看,通胀与产出缺口虽难闭合但也在收敛,这意味着年内美联储仍有降息空间。”

在芦哲看来,后续我国物价水平是否回升取决于三个条件能否兑现:一是低劳动参与率叠加人口周期转型,劳动工资带动服务价格上涨;二是房地产上下游充分出清后,建立适应新需求形势的供给体系,相关价格由降转升;三是中下游部分新兴制造行业度过产业培育期后,价格随着供给格局趋于稳定。

从我国人口周期转型来看,中长期来看,人口周期转型下,劳动供给更加紧俏,将提高居民部门收入比重。而居民收入既是服务业的成本,又是需求,收入改善将对服务价格构成支撑。房地产方面,中国房地产链条产能出清后有望迎来产业链价格修复。

展望未来,芦哲表示,全年国内经济实现5%增长的目标难度不大。年内有三方面的需求表现较好:一是外需与出口增速。在全球制造业回暖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更有竞争力,特别是中间品产品出口贸易需求将明显增长,预计全年出口增长3%至5%。二是设备更新带来的制造业投资需求增长。3月设备购置投资累计增速为17.6%,分行业来看,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3月投资有所提速,前期的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政策正在持续拉动制造业设备投资。三是增发国债等资金落地带动基建投资高增长。1至3月基建投资累计增速为8.8%,较去年全年进一步提速,且未来仍有中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