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版 特别报道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5月14日

查看其他日期

引领陶瓷行业绿色革命——蒙娜丽莎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2024-05-14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记者 唐燕飞
  蒙娜丽莎总部

引领陶瓷行业绿色革命

——蒙娜丽莎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

□蒙娜丽莎管理层意识到,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以通过产品的薄型化、减量化来解决

□蒙娜丽莎在整个制造系统引入数智技术,实现整个产线的集控管理,让生产流程更为高效

□随着低温快烧轻质陶瓷板生产线的启动,蒙娜丽莎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成长为一家大型上市陶瓷企业,从陶都佛山走向世界舞台

◎记者 唐燕飞

南国的夏天,来得更早。广东佛山天蓝草绿,生机勃发。

“十多年前,我们在车间待上20分钟,头上、身上就会落一层灰。”蒙娜丽莎佛山生产基地窑炉线长欧炳良对前来调研的上海证券报记者感慨,“下了班,工友们从车间出来,都认不出是谁,得靠脸型轮廓和声音来辨识。”

如今,欧炳良上班时穿着白衬衫,他说:“白色显得精神,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灰尘了。”

工作环境变化的背后,藏着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锐意向绿色发展转型的故事,也折射出 “中国陶瓷名都”佛山历经转型阵痛,最终摒弃早年粗放式发展模式,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大道。

“在上游,陶瓷行业经历了废瓷、废渣等治理的阵痛;在中游,陶瓷行业经历了关停重组的转型;在下游,新型陶瓷工业体系建设正在积极探索之中。”蒙娜丽莎总裁萧礼标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深入探讨了陶瓷行业的绿色化转型之路。面对“三高”标签,萧礼标表示,通过引进新装备、新工艺、新技术,蒙娜丽莎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

蒙娜丽莎董秘张旗康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持续攻克陶瓷砖的薄型化、减量化和功能应用,从产品设计、生产到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实现绿色低碳,让传统陶瓷行业焕发新活力。

产品迭代 一片陶瓷的“绿色”转身

过去,陶瓷行业头顶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帽子。低碳化转型及核心技术突破,大大提升了蒙娜丽莎的绿色制造水平,助推公司成为行业内首个国家绿色工厂。

“2008年,佛山规模以上的陶瓷工业企业少说也有400家,处处冒烟。陶瓷企业废气、废水、工业粉尘的无序排放,根源在于很多陶瓷从业者的环保意识不强,技术改造投入不够。”张旗康认为,陶瓷行业必须实现绿色转型。

蒙娜丽莎管理层意识到,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可以通过产品的薄型化、减量化来解决。于是,公司整合国内的技术资源,与华南理工大学、科达制造、咸阳陶瓷设计研究院等多方合作,成功研制出1800mm×900mm×5.5mm大规格陶瓷薄板。

“2007年10月,国内首条大规格干压陶瓷薄板生产线就落户在蒙娜丽莎佛山生产基地,产品特征是比普通瓷砖产品更轻薄、更节能减排。”张旗康说,“当时,我们的做法在行业里是冒险,管理层也做好了亏损的思想准备。但绿色转型是产业趋势,总得有人带头去探索。”

几个月后,蒙娜丽莎请来了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清洁生产的数据进行全面评价。“与传统的生产线相比,陶瓷薄板生产线的资源消耗节约75%,综合能耗减少59%,烟尘废气包括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减少64%。”张旗康说。

蒙娜丽莎陶瓷薄板示范车间也就成了业内的“网红”。“整个车间刷上了地板漆,参观者们再也不用担心‘黑头发、黑西装、黑皮鞋走进去,白头发、白西装、白皮鞋走出来’的情况了。”张旗康说。

“佛山陶瓷要在市场上树立应有的品牌和价值,就一定要在技术创新上做加法,在污染排放上做减法。”张旗康说。

凭借在陶瓷大板岩板市场持续创新,蒙娜丽莎逐步形成智能化、绿色化生产体系。 “2018年的陶瓷岩板成为大家居的‘新物种’,为行业开拓了千亿级蓝海市场;2021年,一款9000mm×1800mm的超大规格陶瓷岩板正式面世;今年3月,蒙娜丽莎藤县生产基地正式启用屋顶分布式光伏,满足自身用电需求同时,降低了公司用电成本。” 张旗康说。

逐“绿”向新 技术创新串起循环产业链

如何进一步探索出高效、便捷、严格的攻关转化技术,是蒙娜丽莎思考的方向。

张旗康表示,蒙娜丽莎拥有的“低温快烧轻质陶瓷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开启了陶瓷生产过程废渣循环利用的新路径。

在车间里,一块“浮在水面上的陶瓷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蒙娜丽莎研发中心副总经理汪庆刚介绍说,这块陶瓷板是由陶瓷生产过程废渣循环利用烧制而成,独特的工艺让瓷砖内部产生大量的气孔,因此能浮在水面上,不仅环保,还能保温、隔热,产品应用可拓展到建筑装饰保温一体化领域。

如何想到让一块陶瓷板“浮”到水面上呢?张旗康介绍,由于在陶瓷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陶瓷固体废物,采用传统的填埋方式不仅耗费人力财力,还会污染环境。“我们想做的是,要把过去欠环保的账一笔笔还掉。”

经过汪庆刚等人近一年的科研攻关,2013年,蒙娜丽莎研制出了低温快烧轻质陶瓷板,既降低了原料成本,又节约了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

技术创新串起的循环产业链,为陶瓷行业带来了更多机遇。一方面,绿色低碳的刚性指标,令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产能逐步被市场淘汰;另一方面,绿色陶瓷产品加速迭代更新,催生出更大的市场。

随着低温快烧轻质陶瓷板生产线的启动,蒙娜丽莎连续6年获得了佛山市环保诚信绿牌企业,自身也从一家小型民营企业成长为一家大型上市陶瓷企业,从陶都佛山走向世界舞台。

挥别高耗能,走上绿色环保之路,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张旗康回忆道,2014年蒙娜丽莎率先引入了陶瓷烟气一站式净化处理技术,还投入巨资进行深化治理和改造提升。不少同行尽管对此有所了解,但对后续效果仍是半信半疑。

“蒙娜丽莎决定干这件事时,请示了广东省环保厅、广东省建材协会和广东省陶瓷协会的领导,在他们推荐下,邀请了珠三角10位环保专家,为蒙娜丽莎这一项目进行招标和技术可行性认证。”张旗康说,检验发现,工程项目交付使用3个月后,项目车间的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等指标经第三方机构检测,均达到了预期目标。

蒙娜丽莎邀请了佛山当地的环保部门、环保专家团队和业界同行,在现场对项目进行了深入了解,省级专家给出的鉴定结论是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超低排放。

蒙娜丽莎于2015年引入更先进的环保治理技术——陶瓷烟气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技术。

蒙娜丽莎提出了三大环保理念:要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领军企业;环境治理只有逗号、没有句号;以超低排放为目标,制定严苛的内控标准。

绿色发展逐步成为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2015年,《陶瓷砖》对GB/T4100标准进行了修订,首次提出“限厚”指标。

“自新修订的《陶瓷砖》标准出台后,全国各地的陶瓷产区都变‘绿’起来。”张旗康说,“佛山很多陶瓷企业的环保治理设施都经过了迭代升级,一些小型的陶瓷厂经过整合、关停,越来越多的绿色陶瓷产品从‘环保噱头’逐步在趋于成熟的市场占据主流。”

“智”在必行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高板数智化车间,并不需要现场工人操作,调度员只要通过智慧大屏,就能完成远程控制、工单派发、视频巡检等一系列操作。

车间的生产模式由制造变为“智造”,旧动能华丽变身、新动能方兴未艾。无论是七层干燥窑、双层窑炉,还是余热回收系统等,智能化和绿色节能的技术,几乎遍及每一个生产环节。蒙娜丽莎在整个制造系统引入数智技术,实现整个产线的集控管理,让生产流程更为高效。

数智化示范车间为蒙娜丽莎的生产开启了“加速跑”模式。蒙娜丽莎节能环保部班长吴健明说,公司ERP系统可查询生产线运行情况、生产即时数量、库存、入库信息、发货信息、销售信息等,实现了远程联网及智能化售后服务功能。

“过去,一线工人不加班完不成生产任务;现在,一切都智能化了,机器不休息,工人能休息,而且也能准时准点交付订单。”窑炉线长欧炳良一边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回答记者说,“现在的车间非常干净,甚至不需要采取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张旗康说:“10年前,同样产能规模的一条陶瓷大板生产线,要150至200人不等的岗位人员配置,现在可以降到70人。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

近期,陶瓷板砖量产线先进氨氢零碳燃烧技术示范项目(下称“氨氢零碳燃烧项目”)在蒙娜丽莎总部启动。这是蒙娜丽莎携手佛山仙湖实验室和德力泰、欧神诺、安清科技等五方合作,为建陶行业零碳制造、绿色发展探索出的新项目。

据测算,氨氢零碳燃烧项目实施后,若将量产技术应用到佛山160条陶瓷板(砖)生产线,每年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60万吨;若将该技术推广应用于电厂、玻璃、化工等高温制造业,将直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790万吨/年。

创新,永远在路上。萧礼标表示,氨氢零碳燃烧项目有望为建筑陶瓷行业减碳和零碳目标提供新的技术、标准和示范,是推进建筑陶瓷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革命性技术。

在向“绿”求“质”的过程中,这个“佛山样本”还在不断从灰到绿、由粗变细,不断上演传统产业的绿色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