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版 财经新闻  查看版面PDF

2024年

5月16日

查看其他日期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银行巧解普惠金融下沉难题

2024-05-16 来源:上海证券报
  泰隆银行杭州分行营业大厅 记者 黄坤 摄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银行巧解普惠金融下沉难题

◎记者 黄坤

“国风”旗袍、龙井绿茶、宋砚壶承······走进泰隆银行杭州分行的营业大厅,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从品茗区、百变展示区,再到金融区,杭州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竞相展现自家产品,前来问询的商户络绎不绝。

这些文化元素里蕴含故事,而故事的关键词是:普惠金融。泰隆银行杭州分行行长周跃军向记者介绍,得益于普惠金融业务下沉发力,今年银行结合地域特色、客户需求等,重新调整了营业网点功能区。

营业网点“接地气”的变化,是近年来银行业深耕普惠金融的一个缩影。近日,记者在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调研,走进车间、厂房、直播间,试图通过多个样本探究金融资源下沉浇灌“小微”的新探索。

“成本高,风险高,回报低”

普惠金融下沉知易行难

“针对‘五篇大文章’,我们打算重点突破普惠金融业务。但这类业务客群数量多、涉及面广,耗时耗力,很多信贷员都不愿意花苦力气。”一位某头部城商行上海分行行长向记者说,要做好普惠金融下沉,知易行难。

上述行长的烦恼并非个例。记者走访发现,由于普惠金融业务单笔金额小、环节多,多呈现成本及风险相对较高、收入及回报率较低的特点。尽管银行在摆布信贷资源时倾向普惠小微企业,但基层人员在开展普惠金融时仍不免顾虑重重。

“干得好提成少,干不好被问责。”一位信贷经理表示,普惠金融实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这也是基层人员做普惠金融业务的主要顾虑。今年行里对普惠金融的考核发生了变化,每月一考核,激励措施和尽职免责细则正在不断完善。

“一些基层经营机构要在成本约束、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同时实现增量扩面、全面风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压力较大。”华东一家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的人士告诉记者,银行在普惠金融业务下沉时,往往面临“风险高,成本高,回报低”的难题。

功夫在诗外

银行悟出普惠下沉“新门道”

谈及普惠金融业务应如何下沉并兼顾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一家头部股份制银行的普惠金融部负责人给记者明确了三个关键词:“增量扩面”“价格和服务”“风险控制”。

他表示,其团队服务合肥高新区的小微企业已经超过1000家,而不良率控制在1%以下,关键就在于厘清前述三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通过走访安徽、浙江等地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的地方分支机构,记者发现,多家银行正在探索发展普惠金融业务的“新门道”,包括“常下基层到常态化进驻”“不拼价格拼服务”“不看砖头看技术”。

金融服务能否真正贴近企业,关键在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能不能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增进彼此理解、积极消除信息壁垒。目前,已有银行从常下基层转为常态化进驻。

“杭州银行的客户经理是我们的岗外‘在编’人员,一起上班一起吃饭。”衢州某新材料小微企业高管表示,前段时间公司急需采购原材料,寻找新客户,开拓新市场,杭州银行设计了“优企贷+e融通”,为公司争取了300万元授信金额。

如何兼顾让利和盈利,成为摆在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我行的贷款价格和国有大行的确存在差距。我们不拼价格,拼差异化服务,要将企业、企业家以及企业家的家人、员工等在财富管理、资本市场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做深做透。”上海一家城商行支行行长说。

此外,针对“风险高不敢贷”的难题,上述股份制银行普惠金融部负责人透露,核心破解思路就是“不看砖头看技术”,有些小微企业短期内没有商业化收入,可以将企业历史数据在银行技术流系统里进行评估。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普与惠持续下沉靠“用心”

银行要持续下沉做真正的普与惠,需要“走得更远”。

当前,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银行之间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以浙江为例,早些年大部分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区,但如今大部分银行的业务触角已经抵达偏远郊区县,并设立了网点提供差异化服务。

银行该如何进一步下沉?周跃军结合实例回答说,淳安县地广山多,客户经理严春枝每年跑一万多公里的山路,深入4至5个乡镇,连续多年为茶农提供无抵押无担保的信用贷。这种需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实现的服务,是很多银行不愿意做的苦差事。

当前,淳安县茶叶行业从业者有上万人,几千户家庭以此为生。“山不过来,我就过去。虽然每个农户贷款需求不过10万元、20万元,但事关生计,不能耽误。”周跃军说,类似的典型事例还有很多,普惠关键靠的就是一双脚。

这些案例和故事,是银行与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结伴而行的缩影,也见证着普惠金融“活水”润泽千企万户、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扎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