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丰达资产“跑路”带给我们的投资常识
◎记者 赵明超
近期,私募瑞丰达资产“跑路”事件引发市场关注。对此,中国证监会日前表示,已对其立案调查,将会依法从严处理。
根据中基协网站信息,瑞丰达成立时间为2016年10月20日,登记时间为2017年5月31日,其业务类型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管理规模在20亿元至50亿元。
梳理此次瑞丰达“跑路”事件可以发现,其主要套路是先用自己的资金买入一些新三板的小市值股票,大幅拉升股价后用旗下产品高位接盘。此次事件的恶劣之处在于,该私募蓄谋已久,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陷阱,在经过一系列的包装后,最终让被骗的投资者买单。
根据上市公司年报,截至2023年底,瑞丰达旗下的多只产品出现在多家新三板公司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包括浩添储能、和嘉天健、友联盛业、农匠科技、味福记、邦客乐等。其中,和嘉天健、农匠科技等挂牌个股近日出现了高位放量现象。
以农匠科技为例,去年下半年以来,该公司股价涨幅高达几十倍。由于公司市值不大,平时交易量很小,每个交易日通常只有几千元甚至几百元,只需少量资金就可以把股价炒高。根据公司年报,截至去年底,瑞丰达旗下4只产品均出现在前十大股东名单中。今年5月7日,该公司股票交易明显放量,成交量高达3206万元。
进一步梳理信息可以发现,在东窗事发之前,该私募有诸多诡异之处。例如,号称“全能”的投资能力、超乎寻常的超高业绩、销售基金产品的佣金很高等。
我们常说,事出反常必有妖,在投资领域同样如此。在基金销售过程中,由于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对投资的认知差距巨大,前者很容易利用个别投资者追逐短期高收益的冲动,通过眼花缭乱的手段,包装出诱人的高收益,吸引投资者买入。
从常识来说,风险和收益是一对孪生兄弟。但对于一些投资者来说,由于对投资风险收益比缺乏必要的认知,在信息存在巨大不对称的情况下,很容易被高收益预期所蛊惑,而忽略了所要承担的投资风险。
众所周知,在投资领域,财富是认知能力的变现。同很多行业相比,这种变现更加便捷。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坚信常识显得更加重要,关键就是不要相信特殊和例外,不能迷信短期的过高收益。事实上,即使是“股神”巴菲特,在其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年化收益率也仅为20%上下。
对于投资者来说,要想避开类似瑞丰达资产设下的圈套,除了事前甄别诡异情况,还需要在事中予以监督跟进。具体来说,不仅要看到高收益,还要看到高收益从何而来,更要相信常识。
在资本市场上,真的没有特殊和例外。即使有,更多的也是短期运气使然。对于投资者来说,不能期望运气,而应坚信常识。